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牛”在表意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就从“牛”的词义和其表达形式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对这种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俗语言;网络词“牛”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引言:
“牛”作为一种动物的名称,有文字记录的甲骨文中就存在此字。由于其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牛”的意义也不断进行了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比喻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语言的普及,与“牛”有关的网络词语也开始出现,使其语义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牛”的词义的发展
“牛”这个词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表事物的名词到现如今表程度的形容词,几千年语言发展的历史中,“牛”的词义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牛”的意义就已经进行了解释,其意义为“一种体型较大用于农耕的牲口”。
“牛”也姓氏出现。同时,在古代“牛”还指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宿,例如:
(1)“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宋史·天文志三》)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牛”的表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词义“比喻固执或骄傲”和“比喻卓越的变表现,比喻十分厉害、有能力”。例如:
(2)“浣云的牛脾气, 一发就不可收拾。”(琼瑶《潮声》)
(3)“最后他们连夜市一带的小孩子都采访了.这个电视台真是牛 !”
在不斷地发展中,“牛”表示的意义已经趋于稳定,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意义就是“比喻十分厉害、有卓越能力”。
二、“牛”的表达形式的发展
“牛”类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不仅仅是在表达的意义上进行了发展,在表达形式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
1.单字表意
“牛”在最初出现的是时候是通过一个单音节名词来表示其本义,在不断地发展中,牛这种动物在生产劳动中的特性被人类所发掘、认可、放大,其引申义“比喻十分厉害、有卓越能力”作为广泛使用的语义,通过“牛”这个单字来表示。例如:
(4)“这话确实说得很牛 ,简练传神。”
2.组合表意
随着“牛”类词语的使用频次和范围的扩大,单字的“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了,以“牛”为根基衍生出来了一批新的词语来适应分钟表达的需要。比如:“牛人”来形容在某方面有特别厉害的人、“牛市”来形容呈现状态很好的股票市场。“牛气”来形容发生的某件事情十分厉害,让人感到值得称赞。
上述这些词都是由“牛”的本义引申后的意义进行组合表意的词,还有与其不同的一类组合,比如:“牛皮”原意是通过吹起的牛的皮坐地扎成皮筏艇,后用来表示人们说空话,这是一个从本义组合成意义在进行意义引申的词。
3.变形表意
人们说话中经济原则的使然,以及最求新奇的心理,“牛”类词语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666”的出现,这是用数字谐音进行表意的形式,将其使用最为广泛的意义“厉害,有卓越能力”进行模式化,以“6”作为“牛”的表达,在进行重复叠加从而增强其表意的程度,这类词语常出现在新媒体的口语表达中,例如:“真是666”。
三、“牛”类词语发展的原因
“牛”类词语的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报纸报刊以及电视新闻的标题常采用一些新的词汇来吸引眼球。比如:“牛市”、“牛人”。
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各类网络用语横空出世,比如“牛X”类词语的出现,但从中也不难发现“牛”类词语的发展、变化。
直播平台作为最新出现的一种媒体,在慢慢地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专属于自身的语言,以适应在该类媒体中的交流的特点。“牛”类词语也在其中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比如“666”、“6到飞起”。这里面的“6”是牛的变形,表示“厉害”之意,变形方式是数字谐音,有时会在变形之后与其他字进行组合表意,变形后的“牛”更加符合了直播媒体的这种简约、调侃的风格。
2.主观原因
求新求奇的思想,在主观上促进了“牛”类词语的发展。“牛”类词语的新形式“666”广泛地出现在游戏用语、直播用语中,在不断地使用中也被带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以凸显自己的个性和说话内容的新奇感。
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凸显自己的特性,常常会使用词语的新形式,或是词语的新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牛”类词语词义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牛”的本义是“体型较大的反刍类用于耕种的牲口;星宿名;姓氏”,其引申义是“比喻执拗或骄傲;比喻十分厉害、有卓越能力”。同时发现“牛”类词语的表达方式经历了由单字表意到组合表意再到变形表意这样一个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究其原因,客观上的原因是媒体的促进,主观上是求新求奇、凸现个性的思想的驱使。
参考文献:
[1]胡花尼. 网络词语“牛”初探[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172-192.
[2]田甜,王苹. 浅谈“牛”的意义引申[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6):139-140.
[3]李彬. 变异的“牛”及“牛族词”的勃兴[J]. 阅读与写作,2008,(04):21-22.
[4]何燕红. 英汉“牛”文化的隐喻认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186-188.
[5]祝美好. 从《说文解字·牛部》看中国的牛文化[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05):90-92.
[6]何小静. 浅析“牛”义[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4):143-144.
关键词:民俗语言;网络词“牛”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引言:
“牛”作为一种动物的名称,有文字记录的甲骨文中就存在此字。由于其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牛”的意义也不断进行了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比喻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语言的普及,与“牛”有关的网络词语也开始出现,使其语义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牛”的词义的发展
“牛”这个词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表事物的名词到现如今表程度的形容词,几千年语言发展的历史中,“牛”的词义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牛”的意义就已经进行了解释,其意义为“一种体型较大用于农耕的牲口”。
“牛”也姓氏出现。同时,在古代“牛”还指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宿,例如:
(1)“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宋史·天文志三》)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牛”的表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词义“比喻固执或骄傲”和“比喻卓越的变表现,比喻十分厉害、有能力”。例如:
(2)“浣云的牛脾气, 一发就不可收拾。”(琼瑶《潮声》)
(3)“最后他们连夜市一带的小孩子都采访了.这个电视台真是牛 !”
在不斷地发展中,“牛”表示的意义已经趋于稳定,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意义就是“比喻十分厉害、有卓越能力”。
二、“牛”的表达形式的发展
“牛”类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不仅仅是在表达的意义上进行了发展,在表达形式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
1.单字表意
“牛”在最初出现的是时候是通过一个单音节名词来表示其本义,在不断地发展中,牛这种动物在生产劳动中的特性被人类所发掘、认可、放大,其引申义“比喻十分厉害、有卓越能力”作为广泛使用的语义,通过“牛”这个单字来表示。例如:
(4)“这话确实说得很牛 ,简练传神。”
2.组合表意
随着“牛”类词语的使用频次和范围的扩大,单字的“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了,以“牛”为根基衍生出来了一批新的词语来适应分钟表达的需要。比如:“牛人”来形容在某方面有特别厉害的人、“牛市”来形容呈现状态很好的股票市场。“牛气”来形容发生的某件事情十分厉害,让人感到值得称赞。
上述这些词都是由“牛”的本义引申后的意义进行组合表意的词,还有与其不同的一类组合,比如:“牛皮”原意是通过吹起的牛的皮坐地扎成皮筏艇,后用来表示人们说空话,这是一个从本义组合成意义在进行意义引申的词。
3.变形表意
人们说话中经济原则的使然,以及最求新奇的心理,“牛”类词语在新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666”的出现,这是用数字谐音进行表意的形式,将其使用最为广泛的意义“厉害,有卓越能力”进行模式化,以“6”作为“牛”的表达,在进行重复叠加从而增强其表意的程度,这类词语常出现在新媒体的口语表达中,例如:“真是666”。
三、“牛”类词语发展的原因
“牛”类词语的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报纸报刊以及电视新闻的标题常采用一些新的词汇来吸引眼球。比如:“牛市”、“牛人”。
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各类网络用语横空出世,比如“牛X”类词语的出现,但从中也不难发现“牛”类词语的发展、变化。
直播平台作为最新出现的一种媒体,在慢慢地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专属于自身的语言,以适应在该类媒体中的交流的特点。“牛”类词语也在其中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比如“666”、“6到飞起”。这里面的“6”是牛的变形,表示“厉害”之意,变形方式是数字谐音,有时会在变形之后与其他字进行组合表意,变形后的“牛”更加符合了直播媒体的这种简约、调侃的风格。
2.主观原因
求新求奇的思想,在主观上促进了“牛”类词语的发展。“牛”类词语的新形式“666”广泛地出现在游戏用语、直播用语中,在不断地使用中也被带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以凸显自己的个性和说话内容的新奇感。
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凸显自己的特性,常常会使用词语的新形式,或是词语的新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牛”类词语词义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牛”的本义是“体型较大的反刍类用于耕种的牲口;星宿名;姓氏”,其引申义是“比喻执拗或骄傲;比喻十分厉害、有卓越能力”。同时发现“牛”类词语的表达方式经历了由单字表意到组合表意再到变形表意这样一个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究其原因,客观上的原因是媒体的促进,主观上是求新求奇、凸现个性的思想的驱使。
参考文献:
[1]胡花尼. 网络词语“牛”初探[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172-192.
[2]田甜,王苹. 浅谈“牛”的意义引申[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6):139-140.
[3]李彬. 变异的“牛”及“牛族词”的勃兴[J]. 阅读与写作,2008,(04):21-22.
[4]何燕红. 英汉“牛”文化的隐喻认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186-188.
[5]祝美好. 从《说文解字·牛部》看中国的牛文化[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05):90-92.
[6]何小静. 浅析“牛”义[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