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延后评价”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单元试卷等的批改,对学生达成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评价。由于这些评价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因此称之为“延后评价”。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概念不清晰、板块内容“三不符”、板块内容“两两不符”、支架设计不完善、教学目标多等问题,教师可采取讲清概念、完善支架、削减目标等对策予以有效解决。
【关键词】延后评价;阅读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黄大权,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漳平市新桥中心学校语文教研员。 “延后评价”是笔者2015年9月立项的市级课题“基于标准的阅读教学研究”第四阶段的研究内容。该课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四个板块内容的研究:一是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是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三是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即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四是阅读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即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即时答后评,或当堂练习中的评价;二是教学目标的“延后评价”,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单元试卷等的批改,对学生达成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评价。由于这些评价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因此称之为“延后评价”。
一、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延后评价”实验一年来,笔者发现该实验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从教师填写的延后评价表,我们无法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或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个层次,更无法做到以评促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梳理教师们的实验研究材料,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概念不清晰
首先,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延后评价”的概念。“延后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而非教师,不是写教师自己的教后反思。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阅读教学目标,而非对作业、练习、试卷等评价介质的评价。其次,教师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评价”的概念。“自我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课后作业、练习、试卷进行批改后,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做出自我教学评价,也就是以“延后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对课堂教学所有内容进行任意反思。最后,教师对“作业类型或题目”概念不理解。这里的作业、练习、试卷指的是反映或针对某个教学目标设计的作业类型或题目,而不是所有的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或试卷的类型或题目。简而言之,自我评价、作业类型或题目、学生完成情况都要围绕阅读教学目标来理解,它们是由阅读教学目标串起的不同层次的“糖葫芦”,如图1。
2板块内容“三不符”
板块内容“三不符”指的是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类型或题目)、自我评价的目标不一致、不吻合。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延后评价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写一种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至于学生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怎样养成观察的习惯却只字不提,这就很难评价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的不一致。自我评价方面,“阅读链接”是《随身带着笔记本》,讲的是观察的方式;“资料袋”写的是法布尔的《昆虫记》的诞生,讲了观察的重要性;单元的“口语交际”《我看到了……》讲的是体验观察的乐趣。这与该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都不够吻合,似是而非。
出现板块内容“三不符”的根源是教师不理解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类型或题目)、自我评价、学生完成情况的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它们都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展开,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主线设计的。
3板块内容“两两不符”
板块内容“两两不符”指的是教学目标与自我评价不符,或是自我评价与作业设计不符,或是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不符。比如,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的研究发现,教师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自我评价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学习重点语句,掌握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文章大量采用拟人手法,想象力丰富。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自我评价讲了对内容的理解及对课文作者观察事物方法的学习,至于“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涉及,这就是教学目标与自我评价不相符。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的评价表也存在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不符的情况,其教学目标是“学习用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却是“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一个是理解人物品质,另一个却是表达方法的学习,两者不符。当然,也有自我评价与作业设计不符的,这里不再赘述。造成“两两不符”的根源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自我评价、作业设计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认识不清。
4支架设计不完善
“延后评价”的实验研究,其支架主要是延后评价表格的填写。反思分析此次实验不理想的根源,作为支架的延后评价表格的设计存在较大的问题(见表1)。
表格中几项要求的排列顺序不科学,是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教师容易将学生完成情况直接理解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其实它要通过学生作业练习或考试之后才能评价和判断。自我评价要点应该在作业类型或题目之后。只有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才能评价自身的课堂教学情况,从而达成以评促教的目的。总之,“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情况→自我评价要点→作业类型或题目”这一条线中间一旦有断裂,就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师也难以理解它是贯穿于各个板块内容的主线。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概念不够清晰,比如作业类型或题目指的是什么,自我评价指的是什么,评价对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明确。
5教学目标偏多
教学目标设定偏多,在设计“作业类型或题目”时常无法做到“一题达多标”,这对“自我评价要点”栏的填写影响也很大。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中,教师要达成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二是理解坦克怎样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的优点合二为一;三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而“作业类型或题目”栏中却只有一道题目,即让同学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進行理解。因此,教学目标多而杂也是造成教师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实验研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厘清概念
教师一要厘清“延后评价”的概念,理解其内涵及范围;二要厘清“自我评价”的概念,理解“自我评价”针对的是学生作业、练习、考试后达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思评价;三是厘清“作业类型或题目”的概念,理解“作业类型或题目”其实指的是作业设计的类型或题目,作业设计是否指向教学目标;四要厘清“学生完成情况”的概念,它指的是对学生完成体现教学目标的作业情况的评价。总之,教师要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懂得它们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核心来定义的。
2修改支架
表格支架法是教师们开展实验、分析得失的重要参照物。延后评价表格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表格设计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教师误解,教学目标与各板块内容要求不够一致。因此,评价表格可做如下修改(见表2)。
这样的表格设计形成了一条合理的逻辑链,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贯串其他板块:学生需要达成阅读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设计”)→通过作业批改判断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逆向推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甚至教学设计情况(“教师自我评价”)→改进自己的教学,制订更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良性循环可用图2表示。
3削减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多,一道作业题要达成全部目标,这样的作业设计难度大,教师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判断和评价也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削减教学目标,使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单一、纯粹,追求一课一得,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判断和评价,使实验的数据较客观,实验的价值更大。比如上述《矛和盾的集合》就可以只设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一个目标。
有的报纸杂志介绍的课题研究成果大多是课题实验的成功经验,而失败的教训往往较少。笔者窃以为课题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笔者对“延后评价”失败的缘由及对策做了思考,以修正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延后评价;阅读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黄大权,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漳平市新桥中心学校语文教研员。 “延后评价”是笔者2015年9月立项的市级课题“基于标准的阅读教学研究”第四阶段的研究内容。该课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四个板块内容的研究:一是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是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三是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即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四是阅读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即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即时答后评,或当堂练习中的评价;二是教学目标的“延后评价”,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单元试卷等的批改,对学生达成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评价。由于这些评价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因此称之为“延后评价”。
一、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延后评价”实验一年来,笔者发现该实验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从教师填写的延后评价表,我们无法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或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个层次,更无法做到以评促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梳理教师们的实验研究材料,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概念不清晰
首先,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延后评价”的概念。“延后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而非教师,不是写教师自己的教后反思。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阅读教学目标,而非对作业、练习、试卷等评价介质的评价。其次,教师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评价”的概念。“自我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课后作业、练习、试卷进行批改后,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做出自我教学评价,也就是以“延后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对课堂教学所有内容进行任意反思。最后,教师对“作业类型或题目”概念不理解。这里的作业、练习、试卷指的是反映或针对某个教学目标设计的作业类型或题目,而不是所有的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或试卷的类型或题目。简而言之,自我评价、作业类型或题目、学生完成情况都要围绕阅读教学目标来理解,它们是由阅读教学目标串起的不同层次的“糖葫芦”,如图1。
2板块内容“三不符”
板块内容“三不符”指的是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类型或题目)、自我评价的目标不一致、不吻合。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延后评价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写一种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至于学生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怎样养成观察的习惯却只字不提,这就很难评价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的不一致。自我评价方面,“阅读链接”是《随身带着笔记本》,讲的是观察的方式;“资料袋”写的是法布尔的《昆虫记》的诞生,讲了观察的重要性;单元的“口语交际”《我看到了……》讲的是体验观察的乐趣。这与该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都不够吻合,似是而非。
出现板块内容“三不符”的根源是教师不理解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类型或题目)、自我评价、学生完成情况的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它们都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展开,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主线设计的。
3板块内容“两两不符”
板块内容“两两不符”指的是教学目标与自我评价不符,或是自我评价与作业设计不符,或是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不符。比如,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的研究发现,教师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自我评价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学习重点语句,掌握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文章大量采用拟人手法,想象力丰富。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自我评价讲了对内容的理解及对课文作者观察事物方法的学习,至于“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涉及,这就是教学目标与自我评价不相符。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的评价表也存在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不符的情况,其教学目标是“学习用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却是“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一个是理解人物品质,另一个却是表达方法的学习,两者不符。当然,也有自我评价与作业设计不符的,这里不再赘述。造成“两两不符”的根源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自我评价、作业设计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认识不清。
4支架设计不完善
“延后评价”的实验研究,其支架主要是延后评价表格的填写。反思分析此次实验不理想的根源,作为支架的延后评价表格的设计存在较大的问题(见表1)。
表格中几项要求的排列顺序不科学,是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教师容易将学生完成情况直接理解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其实它要通过学生作业练习或考试之后才能评价和判断。自我评价要点应该在作业类型或题目之后。只有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才能评价自身的课堂教学情况,从而达成以评促教的目的。总之,“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情况→自我评价要点→作业类型或题目”这一条线中间一旦有断裂,就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师也难以理解它是贯穿于各个板块内容的主线。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概念不够清晰,比如作业类型或题目指的是什么,自我评价指的是什么,评价对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明确。
5教学目标偏多
教学目标设定偏多,在设计“作业类型或题目”时常无法做到“一题达多标”,这对“自我评价要点”栏的填写影响也很大。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中,教师要达成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二是理解坦克怎样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的优点合二为一;三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而“作业类型或题目”栏中却只有一道题目,即让同学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進行理解。因此,教学目标多而杂也是造成教师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实验研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厘清概念
教师一要厘清“延后评价”的概念,理解其内涵及范围;二要厘清“自我评价”的概念,理解“自我评价”针对的是学生作业、练习、考试后达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思评价;三是厘清“作业类型或题目”的概念,理解“作业类型或题目”其实指的是作业设计的类型或题目,作业设计是否指向教学目标;四要厘清“学生完成情况”的概念,它指的是对学生完成体现教学目标的作业情况的评价。总之,教师要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懂得它们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核心来定义的。
2修改支架
表格支架法是教师们开展实验、分析得失的重要参照物。延后评价表格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表格设计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教师误解,教学目标与各板块内容要求不够一致。因此,评价表格可做如下修改(见表2)。
这样的表格设计形成了一条合理的逻辑链,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贯串其他板块:学生需要达成阅读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设计”)→通过作业批改判断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逆向推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甚至教学设计情况(“教师自我评价”)→改进自己的教学,制订更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良性循环可用图2表示。
3削减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多,一道作业题要达成全部目标,这样的作业设计难度大,教师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判断和评价也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削减教学目标,使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单一、纯粹,追求一课一得,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判断和评价,使实验的数据较客观,实验的价值更大。比如上述《矛和盾的集合》就可以只设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一个目标。
有的报纸杂志介绍的课题研究成果大多是课题实验的成功经验,而失败的教训往往较少。笔者窃以为课题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笔者对“延后评价”失败的缘由及对策做了思考,以修正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