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后评价”实验的反思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延后评价”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单元试卷等的批改,对学生达成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评价。由于这些评价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因此称之为“延后评价”。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概念不清晰、板块内容“三不符”、板块内容“两两不符”、支架设计不完善、教学目标多等问题,教师可采取讲清概念、完善支架、削减目标等对策予以有效解决。
  【关键词】延后评价;阅读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黄大权,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漳平市新桥中心学校语文教研员。 “延后评价”是笔者2015年9月立项的市级课题“基于标准的阅读教学研究”第四阶段的研究内容。该课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四个板块内容的研究:一是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是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三是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即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学;四是阅读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即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即时答后评,或当堂练习中的评价;二是教学目标的“延后评价”,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单元试卷等的批改,对学生达成相关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评价。由于这些评价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因此称之为“延后评价”。
  一、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延后评价”实验一年来,笔者发现该实验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从教师填写的延后评价表,我们无法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或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个层次,更无法做到以评促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梳理教师们的实验研究材料,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概念不清晰
  首先,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延后评价”的概念。“延后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而非教师,不是写教师自己的教后反思。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阅读教学目标,而非对作业、练习、试卷等评价介质的评价。其次,教师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评价”的概念。“自我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课后作业、练习、试卷进行批改后,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做出自我教学评价,也就是以“延后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对课堂教学所有内容进行任意反思。最后,教师对“作业类型或题目”概念不理解。这里的作业、练习、试卷指的是反映或针对某个教学目标设计的作业类型或题目,而不是所有的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或试卷的类型或题目。简而言之,自我评价、作业类型或题目、学生完成情况都要围绕阅读教学目标来理解,它们是由阅读教学目标串起的不同层次的“糖葫芦”,如图1。
  2板块内容“三不符”
  板块内容“三不符”指的是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类型或题目)、自我评价的目标不一致、不吻合。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延后评价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写一种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至于学生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怎样养成观察的习惯却只字不提,这就很难评价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的不一致。自我评价方面,“阅读链接”是《随身带着笔记本》,讲的是观察的方式;“资料袋”写的是法布尔的《昆虫记》的诞生,讲了观察的重要性;单元的“口语交际”《我看到了……》讲的是体验观察的乐趣。这与该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都不够吻合,似是而非。
  出现板块内容“三不符”的根源是教师不理解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类型或题目)、自我评价、学生完成情况的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它们都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展开,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主线设计的。
  3板块内容“两两不符”
  板块内容“两两不符”指的是教学目标与自我评价不符,或是自我评价与作业设计不符,或是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不符。比如,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的研究发现,教师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自我评价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学习重点语句,掌握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文章大量采用拟人手法,想象力丰富。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自我评价讲了对内容的理解及对课文作者观察事物方法的学习,至于“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涉及,这就是教学目标与自我评价不相符。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的评价表也存在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不符的情况,其教学目标是“学习用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却是“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一个是理解人物品质,另一个却是表达方法的学习,两者不符。当然,也有自我评价与作业设计不符的,这里不再赘述。造成“两两不符”的根源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自我评价、作业设计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认识不清。
  4支架设计不完善
  “延后评价”的实验研究,其支架主要是延后评价表格的填写。反思分析此次实验不理想的根源,作为支架的延后评价表格的设计存在较大的问题(见表1)。
  表格中几项要求的排列顺序不科学,是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教师容易将学生完成情况直接理解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其实它要通过学生作业练习或考试之后才能评价和判断。自我评价要点应该在作业类型或题目之后。只有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才能评价自身的课堂教学情况,从而达成以评促教的目的。总之,“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情况→自我评价要点→作业类型或题目”这一条线中间一旦有断裂,就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师也难以理解它是贯穿于各个板块内容的主线。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概念不够清晰,比如作业类型或题目指的是什么,自我评价指的是什么,评价对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明确。
  5教学目标偏多
  教学目标设定偏多,在设计“作业类型或题目”时常无法做到“一题达多标”,这对“自我评价要点”栏的填写影响也很大。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中,教师要达成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二是理解坦克怎样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的优点合二为一;三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而“作业类型或题目”栏中却只有一道题目,即让同学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進行理解。因此,教学目标多而杂也是造成教师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实验研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厘清概念
  教师一要厘清“延后评价”的概念,理解其内涵及范围;二要厘清“自我评价”的概念,理解“自我评价”针对的是学生作业、练习、考试后达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思评价;三是厘清“作业类型或题目”的概念,理解“作业类型或题目”其实指的是作业设计的类型或题目,作业设计是否指向教学目标;四要厘清“学生完成情况”的概念,它指的是对学生完成体现教学目标的作业情况的评价。总之,教师要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懂得它们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核心来定义的。
  2修改支架
  表格支架法是教师们开展实验、分析得失的重要参照物。延后评价表格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表格设计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教师误解,教学目标与各板块内容要求不够一致。因此,评价表格可做如下修改(见表2)。
  这样的表格设计形成了一条合理的逻辑链,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贯串其他板块:学生需要达成阅读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设计”)→通过作业批改判断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逆向推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甚至教学设计情况(“教师自我评价”)→改进自己的教学,制订更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良性循环可用图2表示。
  3削减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多,一道作业题要达成全部目标,这样的作业设计难度大,教师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判断和评价也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削减教学目标,使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单一、纯粹,追求一课一得,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判断和评价,使实验的数据较客观,实验的价值更大。比如上述《矛和盾的集合》就可以只设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一个目标。
  有的报纸杂志介绍的课题研究成果大多是课题实验的成功经验,而失败的教训往往较少。笔者窃以为课题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笔者对“延后评价”失败的缘由及对策做了思考,以修正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顾之川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的角度,全面分析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认为精准定位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工具性并不排除人文性,语文学科应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春风化雨般的形式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教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教师素养等方面去落实语文工具论。  【关键词】语文属性;工具论;属性
期刊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的高考化学试题,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将测试任务融入真实、有意义的测试情境中,在真实情境下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层次和水平,测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2019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理综化学试题为例,对试题情境进行探析,挖掘试题情境功能,以期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关键词】真实情境;高考备考;测试任务;核心素养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而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则成为高考过
期刊
【摘要】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曲线图形。我国古代关于圆的阐述很多,文章以“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圆,一中同长也”三句古语为切入口,挖掘显性知识及隐性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实例与思考和文化建立联系,并在文化中反思数学,在文化熏陶中学习数学,为传统文化浸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圆的认识;数学教学  一、
期刊
【摘 要】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并使之成为数学的核心素养。研究者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思想方法的典型性、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数学表达的深刻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核心素养;等差数列求和  【作者简介】莫邦哲,正高级教师,广西数学特级教师,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兼职研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方式,是针对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及实际情况,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备课、上课,以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中的“同”不仅是同一教学内容,还有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理念;“异构”则包含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和细节处理等问题。  【关键词】同课异构;圆的认识;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教研方式,不同的教师因教育理念以及教学阅历
期刊
【摘 要】城乡转型学校的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渴望获得手把手式的帮带。文章认为,请名师进入学校课堂,以名师录像课为载体,组织学校教师向名师学习,借助教研组的力量对名师的教学方式展开研究,通过解构、初显、建构、展示,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教学资源的作用,并用实际行动解决课堂教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名师伴我行”,进而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知识。  【关键词】名师伴我行;教研水平;有效理解知识;行动研究一
期刊
【摘要】数学性质是数学对象(包括定义、定理、公式等)所具有的特征。数学性质是数学深度思维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是培育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数学性质的教学不够重视。承接本专题的系列创课设计,研究者基于范希尔理论,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尝试优化数学性质的创课设计。  【关键词】数学性质;创课;范希尔;优化  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是数学
期刊
【摘 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大量增加。基于文言文的课程目标和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写特点,文章以《司马光》教学为例,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多方面渗透文言文语言特点,相机进行人文教育,促成学生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双线组元;文言文教学  【作者简介】杨峰权,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语文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期刊
【摘 要】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某出版社编制的教科书关于“圆的切线判定定理”内容存在提供的知识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访谈12名初中数学教师和对两个班级的课堂教学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者发现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足,不做内容补充的教学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适当增加教科书与教师指导用书的数学知识量,将有助于一般的数学教师更好地使用教科书与教师指导用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科书;教学指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的本质决定其必须承担起培养人的重任。小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对人性的展示、对生命意蕴的揭示。教材中的小说是感悟人生真谛的范本,小说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其人生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应从思想认识上修正学生阅读小说的目的和方法,摒弃陈旧的、浅层次的小说教学方法,以“审美人生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引进课本以外的大量的优秀小说,引导学生做感悟人生的有心人。教师应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以自己的人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