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在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里一向很受重视。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得这种教学手段正逐渐淡出课堂。本文拟从口语学习、默读能力培养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谈谈朗读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 朗读训练 口语学习 默读能力培养 学习习惯
人们以阅读时是否发声为依据,将阅读分为两种:朗读和默读。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主要以默读的方式阅读书籍和资料来获取信息。因此,默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人们进行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受其影响,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成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近年来高考命题中阅读量的增加使得这种倾向更加明显。而朗读,阅读的另一种方式,它的作用却被人们忽视了。确实,朗读作为一项能力,其实用意义没有默读的实用意义大;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在教学中却有着其特殊的教学意义。
一、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的基础。
众所周知,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文字只是记录有声语言的符号。默读时,阅读者是在处理文字符号。朗读时,文字符号转化成语音符号。阅读者需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读出语言材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其实,阅读者是在领会语言的实质,是在培养对语言的感觉。语言离开了语音,就成了死的语言,它的交际作用,它的教学活动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语言,必须要上口。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充分的听和说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句子重音和句子节奏;也有助于学生弄清意群停顿,增强语感,奠定口语基础。当一个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流利地,有表情地读出语言材料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朗读训练使他具备了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为他进一步学习口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得到了强化。因此,李庭芗说“从学习语音、语调,奠定口语基础的角度来说,先学听说,后学朗读是学习外语的正道。”
二、朗读可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记忆,是培养默读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句子的意思,语调、重读和停顿,教师常常要先范读课文,然后领学生仿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朗读训练形式。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带着感情读给学生听,可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有时,教师还可采用看书朗读和不看书朗读的训练方式来强化学生对课文中词句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看着书,跟着教师朗读时,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识记单词上;当学生脱离课本朗读时,其注意力是集中在理解与记忆句子的内容上的。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到对文中词句的理解,这种对语言材料的认知顺序是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希望学生能拥有的。在朗读训练中养成的这种阅读习惯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过程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还有,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获得的断句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以语义为单位阅读的习惯。以语义为单位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保证理解的准确性,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此外,声音本身就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手段。在朗读过程中,文字符号转化为语音符号,在声音的帮助或配合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意图以及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张。朗读时学生的眼口耳脑并用,有利于他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时,其答卷的准确率要比没有朗读习惯的学生高。道理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说,朗读可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记忆,是培养默读能力的基础。在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朗读教学符合我国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切合我国学生实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在我国学校里一向受到重视。因此,我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喜爱这种学习方式,也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方法。其实,朗读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运用语音手段理解语言材料,记忆语言知识的过程。经常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语言材料,学习者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其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知识,为以后进一步运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运用多种训练形式开展朗读教学,帮助他们用好这种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再有,语言环境的缺乏使我国学生无法“在充分的自然接触中形成语言能力”。而借助朗读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半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不失为是一种切合我国实际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切不可因为默读的实用性强而轻视甚至忽视朗读教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使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成为我们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关键词:朗读 朗读训练 口语学习 默读能力培养 学习习惯
人们以阅读时是否发声为依据,将阅读分为两种:朗读和默读。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主要以默读的方式阅读书籍和资料来获取信息。因此,默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人们进行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受其影响,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成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近年来高考命题中阅读量的增加使得这种倾向更加明显。而朗读,阅读的另一种方式,它的作用却被人们忽视了。确实,朗读作为一项能力,其实用意义没有默读的实用意义大;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在教学中却有着其特殊的教学意义。
一、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的基础。
众所周知,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文字只是记录有声语言的符号。默读时,阅读者是在处理文字符号。朗读时,文字符号转化成语音符号。阅读者需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读出语言材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其实,阅读者是在领会语言的实质,是在培养对语言的感觉。语言离开了语音,就成了死的语言,它的交际作用,它的教学活动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语言,必须要上口。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充分的听和说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句子重音和句子节奏;也有助于学生弄清意群停顿,增强语感,奠定口语基础。当一个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流利地,有表情地读出语言材料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朗读训练使他具备了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为他进一步学习口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得到了强化。因此,李庭芗说“从学习语音、语调,奠定口语基础的角度来说,先学听说,后学朗读是学习外语的正道。”
二、朗读可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记忆,是培养默读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句子的意思,语调、重读和停顿,教师常常要先范读课文,然后领学生仿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朗读训练形式。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带着感情读给学生听,可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有时,教师还可采用看书朗读和不看书朗读的训练方式来强化学生对课文中词句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看着书,跟着教师朗读时,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识记单词上;当学生脱离课本朗读时,其注意力是集中在理解与记忆句子的内容上的。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到对文中词句的理解,这种对语言材料的认知顺序是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希望学生能拥有的。在朗读训练中养成的这种阅读习惯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过程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还有,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获得的断句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以语义为单位阅读的习惯。以语义为单位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保证理解的准确性,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此外,声音本身就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手段。在朗读过程中,文字符号转化为语音符号,在声音的帮助或配合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意图以及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张。朗读时学生的眼口耳脑并用,有利于他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时,其答卷的准确率要比没有朗读习惯的学生高。道理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说,朗读可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记忆,是培养默读能力的基础。在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朗读教学符合我国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切合我国学生实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在我国学校里一向受到重视。因此,我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喜爱这种学习方式,也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方法。其实,朗读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运用语音手段理解语言材料,记忆语言知识的过程。经常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语言材料,学习者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其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知识,为以后进一步运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运用多种训练形式开展朗读教学,帮助他们用好这种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再有,语言环境的缺乏使我国学生无法“在充分的自然接触中形成语言能力”。而借助朗读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半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不失为是一种切合我国实际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切不可因为默读的实用性强而轻视甚至忽视朗读教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使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成为我们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