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知识见闻、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为了给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基,总结出了“激趣乐读—方法导读”的课外阅读“两步促读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培养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外阅读的归宿点和立足点。但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坚持每日阅读,保证不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读书笔记,重摘抄,少感悟,以应付的心理来对待……面窄、不得法,更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和指导工作,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有“趣”乐读,让读书成为流行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走近阅读的首要,只有使学生对课外阅读“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才能让学生自主去阅读。
1.教师插柳,学生成荫
记得我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小橘灯》时,自然地引入作者的著作《繁星·春水》,兴之所至,我满怀激情地背诵了其中的五首小诗。我想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懂这些小诗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并没有发动学生去背诵。直到一个月之后在班级举办的“好书分享会”上,我惊喜地发现有六个学生分享的是这本书,而且这六位学生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背诵PK,有一个学生竟然背诵下了这本书中一半的内容。之后,在这几个学生的带动下班上竟然掀起了背诗热潮。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我们意识到,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学校在中高年级推行了名段、名篇推荐活动。教师利用文本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作家作品,包括林清玄、毕淑敏、张晓风、萧红、林海音、黄倍佳、曹文轩、史铁生、铁凝等现当代大家的作品。或引导学生品读某一文章的精彩片段,然后抛砖引玉;或给学生讲述书中某一个人物的事迹,点燃追读的热情;或只说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猜想结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简介某一作家的写作趣闻或轶事等,当学生以“我想读”的态度面对书籍时,阅读会更加专注、更加用心。
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外,我们有计划地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课堂上某位爱读书的学生完美地回答完某问题,教师有意表扬:“知道他为什么能回答得這么精彩吗?博览群书!”这既是对读书者的肯定和激励,也能够向其他学生传递积极信号,不知不觉中便营造了群体读书氛围。
2.活动激趣,分享快乐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进行读书比赛奖励。提前对本学期必读名著和选读名著篇目进行公示,规定每个班级读书最快的小组,可以集体获得教师赠阅的一本图书。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特别是小组同学的读书兴趣,也营造了一种竞相阅读的积极氛围。
我们还推行了阅读时间拓展制度。除每周一节阅读课外,在布置某些基础性的家庭作业时,让学生在保证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少写或不写,把时间用来读书,这样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
3.链接当下,同频共振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会引起他们共鸣的书籍。低年级我会推荐绘本系列丛书、拼音读物,这类书籍中配有大量的图画,对于初涉阅读的孩子来说会非常感兴趣;到了中年级我会推荐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小女生金贝贝》等,鼓励学生尽量脱离靠拼音来阅读;高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有刘墉的《离合悲欢总是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三毛的散文,学生中有阅读基础的还会喜欢《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佛女孩刘亦婷》等。
4.联系写作,学以致用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铺垫。如在练习描写一种动物的写作前,我推荐给学生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姜戎的《狼图腾》等描写动物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去捕捉名家们的笔触,感受如何抓住细节来描写动物。而这样的链接,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既开阔了视野,又满足了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需求,提升了阅读的热情。
二、有“法”会读,让读书避免盲目
1.浏览性阅读与吸收性阅读结合
《水浒传》《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名著,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局限,不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提倡学生进行浏览性阅读,如看看作者是谁,了解一下写作的背景,读读序和跋,最好能知道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书籍的大体故事情节,能够区分人物。浏览性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而是要与吸收性阅读相结合,一本名著中可以让学生主要感知一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2.口动与手动相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要从低年级抓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采用“摘抄”型笔记法,即照抄好词、好句;中年级采用“摘抄、归纳相结合”型笔记,摘抄的对象可以是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片段,但要做好整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引导高年级学生做“摘抄 感想”型笔记。为了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同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展览中要求每个同学选出一本自己最心仪的笔记,用红笔在该同学笔记上写上自己的评价,然后选出一位做自己的读书笔记“师傅”。在接下来的读书活动中,可以和“师傅”随时沟通交流,在借鉴师傅笔记的基础上自己有所创新。
3.一题多解,鼓励拓展
我们推行“美文荐读”周,向学生发出召集令。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孝亲类、明理类、励志类等,还包括优秀题目、景物描写、开头结尾、结构形式等作文片段。主要通过“一题多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能够在积累中通过比较、分析、鉴赏,感受不同作品表达出的不同艺术效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对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树立学生终身读书意识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我们要努力将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外、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希望他们的人生因为閱读而更加丰盈。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培养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外阅读的归宿点和立足点。但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坚持每日阅读,保证不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读书笔记,重摘抄,少感悟,以应付的心理来对待……面窄、不得法,更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和指导工作,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有“趣”乐读,让读书成为流行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走近阅读的首要,只有使学生对课外阅读“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才能让学生自主去阅读。
1.教师插柳,学生成荫
记得我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小橘灯》时,自然地引入作者的著作《繁星·春水》,兴之所至,我满怀激情地背诵了其中的五首小诗。我想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懂这些小诗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并没有发动学生去背诵。直到一个月之后在班级举办的“好书分享会”上,我惊喜地发现有六个学生分享的是这本书,而且这六位学生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背诵PK,有一个学生竟然背诵下了这本书中一半的内容。之后,在这几个学生的带动下班上竟然掀起了背诗热潮。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我们意识到,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学校在中高年级推行了名段、名篇推荐活动。教师利用文本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作家作品,包括林清玄、毕淑敏、张晓风、萧红、林海音、黄倍佳、曹文轩、史铁生、铁凝等现当代大家的作品。或引导学生品读某一文章的精彩片段,然后抛砖引玉;或给学生讲述书中某一个人物的事迹,点燃追读的热情;或只说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猜想结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简介某一作家的写作趣闻或轶事等,当学生以“我想读”的态度面对书籍时,阅读会更加专注、更加用心。
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外,我们有计划地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课堂上某位爱读书的学生完美地回答完某问题,教师有意表扬:“知道他为什么能回答得這么精彩吗?博览群书!”这既是对读书者的肯定和激励,也能够向其他学生传递积极信号,不知不觉中便营造了群体读书氛围。
2.活动激趣,分享快乐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进行读书比赛奖励。提前对本学期必读名著和选读名著篇目进行公示,规定每个班级读书最快的小组,可以集体获得教师赠阅的一本图书。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特别是小组同学的读书兴趣,也营造了一种竞相阅读的积极氛围。
我们还推行了阅读时间拓展制度。除每周一节阅读课外,在布置某些基础性的家庭作业时,让学生在保证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少写或不写,把时间用来读书,这样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
3.链接当下,同频共振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会引起他们共鸣的书籍。低年级我会推荐绘本系列丛书、拼音读物,这类书籍中配有大量的图画,对于初涉阅读的孩子来说会非常感兴趣;到了中年级我会推荐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小女生金贝贝》等,鼓励学生尽量脱离靠拼音来阅读;高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有刘墉的《离合悲欢总是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三毛的散文,学生中有阅读基础的还会喜欢《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佛女孩刘亦婷》等。
4.联系写作,学以致用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铺垫。如在练习描写一种动物的写作前,我推荐给学生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姜戎的《狼图腾》等描写动物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去捕捉名家们的笔触,感受如何抓住细节来描写动物。而这样的链接,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既开阔了视野,又满足了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需求,提升了阅读的热情。
二、有“法”会读,让读书避免盲目
1.浏览性阅读与吸收性阅读结合
《水浒传》《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名著,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局限,不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提倡学生进行浏览性阅读,如看看作者是谁,了解一下写作的背景,读读序和跋,最好能知道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书籍的大体故事情节,能够区分人物。浏览性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而是要与吸收性阅读相结合,一本名著中可以让学生主要感知一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2.口动与手动相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要从低年级抓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采用“摘抄”型笔记法,即照抄好词、好句;中年级采用“摘抄、归纳相结合”型笔记,摘抄的对象可以是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片段,但要做好整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引导高年级学生做“摘抄 感想”型笔记。为了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同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展览中要求每个同学选出一本自己最心仪的笔记,用红笔在该同学笔记上写上自己的评价,然后选出一位做自己的读书笔记“师傅”。在接下来的读书活动中,可以和“师傅”随时沟通交流,在借鉴师傅笔记的基础上自己有所创新。
3.一题多解,鼓励拓展
我们推行“美文荐读”周,向学生发出召集令。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孝亲类、明理类、励志类等,还包括优秀题目、景物描写、开头结尾、结构形式等作文片段。主要通过“一题多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能够在积累中通过比较、分析、鉴赏,感受不同作品表达出的不同艺术效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对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树立学生终身读书意识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我们要努力将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外、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希望他们的人生因为閱读而更加丰盈。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