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教育要发展,教育装备事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强理论建设。教育装备发展史研究是教育装备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史》(以下称《装备史》)的编写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
当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 500.74亿元,比上年的12 148.07亿元增长19.37%。今年5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将用于教育装备方面。教育投入的增加,对教育装备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教育装备工作科学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深入研究教育装备的作用。目前,可以说我们对教育装备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教育装备工作者往往得不到关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装备的竞争,军队是如此,教育也是如此。历史是最具说服力的,《装备史》将要用最充分的理论来书写和证明教育装备的作用,从而使教育装备行业得到应有的重视,将教育装备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要加强教育装备开发应用的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要研发符合新课改下的各种教育教学装备,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如研发新的实验器材,以此来满足新课改下的实验课开出率等。这些不只是企业要做的事情,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装备人,都應该结合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研发出符合教学规律的装备,这将更具现实意义。
要加强教育装备国际比较研究。教育向国际化发展,没有历史是不行的。虽然我们《装备史》的编写起步晚、资料少,但我们现在开始做,就是在为教育装备事业作贡献。对比国内外,并不是我们的教育装备落后,也不是我们的教育水平落后,是教育装备、教育技术没有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只有将他们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装备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历史轨道。
我一直在想,如果把教育装备确立为一门学科的话,如何从学科的角度、学位的角度、学术的角度去构建它呢?我觉得,《装备史》将会回答这一问题。
要加强教育装备的培训研究。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今后,中央财政将安排5.5亿元实施该计划。我认为,培训首先要有规划、有模式,有一定的培训教材和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的培训才能有效,才能真正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这样的培训才是有意义的培训。
要加强教育装备体制机制研究。据我了解,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对负责教育装备的部门的叫法就有近30种,由于部门属性不同、职能职责不同而造成这样一种尴尬局面。《装备史》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要加强教育装备评价原则研究。评价要有原则、有体系,《装备史》应该形成成熟的、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原则,供教育装备行业参考,这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装备史》的编写既重要又必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所需要的。《装备史》的编写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立足长远,既要反映历史,又要为现实服务;加强教育装备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加强教育装备政策研究,不断推动教育装备事业健康科学发展。
《装备史》应广泛覆盖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学前教育、普教、职教、高教,还应包括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要反映出不同学科在不同阶段的教育装备的特点,也要反映符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的教育装备的共性等。例如,改革开放以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转轨的、社会转型的,这其中就有很多特点和共性,《装备史》都应全面叙述。另外,谈到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装备史》不应仅仅提到西部大开发,还应包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几个方面,这是一个整体战略,不能分割。
《装备史》的撰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时代委以我们的重任。我们全行业都应全心全力支持《装备史》的撰写工作。■
(作者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
当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 500.74亿元,比上年的12 148.07亿元增长19.37%。今年5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将用于教育装备方面。教育投入的增加,对教育装备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教育装备工作科学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深入研究教育装备的作用。目前,可以说我们对教育装备作用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教育装备工作者往往得不到关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装备的竞争,军队是如此,教育也是如此。历史是最具说服力的,《装备史》将要用最充分的理论来书写和证明教育装备的作用,从而使教育装备行业得到应有的重视,将教育装备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要加强教育装备开发应用的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要研发符合新课改下的各种教育教学装备,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如研发新的实验器材,以此来满足新课改下的实验课开出率等。这些不只是企业要做的事情,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装备人,都應该结合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研发出符合教学规律的装备,这将更具现实意义。
要加强教育装备国际比较研究。教育向国际化发展,没有历史是不行的。虽然我们《装备史》的编写起步晚、资料少,但我们现在开始做,就是在为教育装备事业作贡献。对比国内外,并不是我们的教育装备落后,也不是我们的教育水平落后,是教育装备、教育技术没有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只有将他们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装备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历史轨道。
我一直在想,如果把教育装备确立为一门学科的话,如何从学科的角度、学位的角度、学术的角度去构建它呢?我觉得,《装备史》将会回答这一问题。
要加强教育装备的培训研究。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今后,中央财政将安排5.5亿元实施该计划。我认为,培训首先要有规划、有模式,有一定的培训教材和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的培训才能有效,才能真正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这样的培训才是有意义的培训。
要加强教育装备体制机制研究。据我了解,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对负责教育装备的部门的叫法就有近30种,由于部门属性不同、职能职责不同而造成这样一种尴尬局面。《装备史》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要加强教育装备评价原则研究。评价要有原则、有体系,《装备史》应该形成成熟的、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原则,供教育装备行业参考,这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装备史》的编写既重要又必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所需要的。《装备史》的编写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立足长远,既要反映历史,又要为现实服务;加强教育装备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加强教育装备政策研究,不断推动教育装备事业健康科学发展。
《装备史》应广泛覆盖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学前教育、普教、职教、高教,还应包括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要反映出不同学科在不同阶段的教育装备的特点,也要反映符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的教育装备的共性等。例如,改革开放以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转轨的、社会转型的,这其中就有很多特点和共性,《装备史》都应全面叙述。另外,谈到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装备史》不应仅仅提到西部大开发,还应包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几个方面,这是一个整体战略,不能分割。
《装备史》的撰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时代委以我们的重任。我们全行业都应全心全力支持《装备史》的撰写工作。■
(作者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