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叙述了新课程下学生评价的六个误区,并论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评价;发展;误区;对策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些误区,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如何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发挥评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误区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容易使学生和家长产生唯分数是从,从小学到升大学,其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与我们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它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对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评价问题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心智、身体素质、美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
误区二: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
一些老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表扬毫不吝啬地送给每个学生,不管对错一味赞美,那些成绩好、表现突出的学生与成绩、表现平平的学生毫无差别。一些老师以标准答案为中心进行评价,以优生的思维水平为标准进行评价,使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老师的否定,这就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对策: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力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例如,在评价一个确实有独到发现的学生时,老师一句“你真是天才!”会使学生有真实的成就感,也会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而对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较慢的学生,他有点滴的进步,老师一句“你看,比刚才做得好了。只要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将来就不得了!”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努力上进。可见,这样因人而异的评价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误区三:评价形式单一,表扬过于泛滥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规定学生用标准划一的动作或语言来表示表扬学生,不论是谁,凡是答对的,老师就说:“答得真好!表扬他。”全班学生就整齐划一地击掌“啪—啪——啪啪啪”或竖起大拇指高喊:“棒棒棒,你真棒!”掌声或呼喊声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一堂课反复出现一种成为固定形式的表扬方式,师生、生生间就像动物间的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这种表扬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而是流于形式的,被强制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种单一生硬的表扬形式不屑一顾,这就发挥不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策:我们要取消固定化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有时,老师一句富含关爱的中肯评价、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微笑的点头、同学发自内心的不由自主的掌声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你真是好样的,学习很细心,老师佩服你!”“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误区四:虚假浮夸,不切实际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本来成绩就很好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只要能达到老师的预设要求,老师也大加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是一个天才!”评价夸张化。有些教师不管学生说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为此课堂上的“很好!”“真棒!”不绝于耳。至于受表扬的学生到底哪里说得好,其他学生不清楚,甚至连教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信口开河。这种评价极易造成学生感知及心理错位。长期的不中肯评价,只能滋长学生对知识的肤浅理解,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策:在评价学生时,我们主张激励为主,但要切合实际,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评价不仅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在评价时,教师应有针性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坦诚、关爱、中肯的评价。比如学生在背诵不出時,教师可以说:“专心地多读几遍,相信你一定能背出来。”如果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不到位,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误区五: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
有些老师害怕让学生自我评价,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甚至不让学生参与评价。这种做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反而招致学生的心理抗拒,使评价丧失应有的作用。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所以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改单一评价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采用师评、互评、自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宽松、平等的评价氛围,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误区六:评价功利化
公开课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利用小星星、小红花、粘贴画、学习用品等作为奖品进行有奖问答,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争着回答问题,教师忙于发放礼物,课堂就像游园活动一样,气氛异常活跃。收到礼物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收到的羡慕不已。有的干脆拿奖品出来玩,把学习也忘记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拿奖品。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理,其学习兴趣是短暂的,一旦没了奖品就可能没了学习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对策: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这种兴趣才是长久的,奖励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予学生真诚的激励的评价语,这种真诚的激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语文课程标准
[4]王海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评价;发展;误区;对策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些误区,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如何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发挥评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误区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容易使学生和家长产生唯分数是从,从小学到升大学,其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与我们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它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对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评价问题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心智、身体素质、美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
误区二: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
一些老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表扬毫不吝啬地送给每个学生,不管对错一味赞美,那些成绩好、表现突出的学生与成绩、表现平平的学生毫无差别。一些老师以标准答案为中心进行评价,以优生的思维水平为标准进行评价,使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老师的否定,这就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对策: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力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例如,在评价一个确实有独到发现的学生时,老师一句“你真是天才!”会使学生有真实的成就感,也会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而对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较慢的学生,他有点滴的进步,老师一句“你看,比刚才做得好了。只要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将来就不得了!”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努力上进。可见,这样因人而异的评价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误区三:评价形式单一,表扬过于泛滥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规定学生用标准划一的动作或语言来表示表扬学生,不论是谁,凡是答对的,老师就说:“答得真好!表扬他。”全班学生就整齐划一地击掌“啪—啪——啪啪啪”或竖起大拇指高喊:“棒棒棒,你真棒!”掌声或呼喊声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一堂课反复出现一种成为固定形式的表扬方式,师生、生生间就像动物间的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这种表扬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而是流于形式的,被强制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种单一生硬的表扬形式不屑一顾,这就发挥不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策:我们要取消固定化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有时,老师一句富含关爱的中肯评价、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微笑的点头、同学发自内心的不由自主的掌声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你真是好样的,学习很细心,老师佩服你!”“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误区四:虚假浮夸,不切实际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本来成绩就很好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只要能达到老师的预设要求,老师也大加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是一个天才!”评价夸张化。有些教师不管学生说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为此课堂上的“很好!”“真棒!”不绝于耳。至于受表扬的学生到底哪里说得好,其他学生不清楚,甚至连教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信口开河。这种评价极易造成学生感知及心理错位。长期的不中肯评价,只能滋长学生对知识的肤浅理解,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策:在评价学生时,我们主张激励为主,但要切合实际,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评价不仅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在评价时,教师应有针性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坦诚、关爱、中肯的评价。比如学生在背诵不出時,教师可以说:“专心地多读几遍,相信你一定能背出来。”如果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不到位,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误区五: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
有些老师害怕让学生自我评价,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甚至不让学生参与评价。这种做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反而招致学生的心理抗拒,使评价丧失应有的作用。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所以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改单一评价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采用师评、互评、自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宽松、平等的评价氛围,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误区六:评价功利化
公开课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利用小星星、小红花、粘贴画、学习用品等作为奖品进行有奖问答,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争着回答问题,教师忙于发放礼物,课堂就像游园活动一样,气氛异常活跃。收到礼物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收到的羡慕不已。有的干脆拿奖品出来玩,把学习也忘记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拿奖品。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理,其学习兴趣是短暂的,一旦没了奖品就可能没了学习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对策: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这种兴趣才是长久的,奖励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予学生真诚的激励的评价语,这种真诚的激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语文课程标准
[4]王海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