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探究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推广,在探究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化学学科为例:探究内容选择不当、学生主体性突出不够、探究程度控制不好、探究模式机械等。
[关键词]探究教学 教学行为 评价体系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探究教学理念并逐步推行,到20世纪90年代进行大面积实施。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有关探究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呈现出喜人的研究局面。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由于对探究教学的涵义理解不够透彻,出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探究点选择不当、学生主体性突出不够、探究程度控制不好、探究模式机械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既有一些环境的因素,又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问题,以及探究教学评价体系等因素。
一、 探究内容选择不当
在实施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由于对探究内容选择不当,难以发挥科学探究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需要结合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值得探究的知识
探究的内容应该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基本概念。如电解质、胶体与溶液的区别,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等;
(2)化学基础理论。如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和卤素性质递变规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晶体的生长条件、促进和抑制水解反应的条件、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贡献的讨论等;
(3)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比较,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硫酸铜溶液与镁、铝、锌等活泼金属反应的产物,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等;
(4)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易拉罐的主要成分,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污染的讨论,从农药DDT 的广泛使用到禁用的讨论,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的讨论等。
2.能够探究的知识
知识能不能探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因素和资源的因素是两个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1)学生的因素。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仅凭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不怎么需要思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要安排探究;如果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这个问题也不适合探究。例如:“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于水中?”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值得探究,因为以此问题的解决引出溶解度和饱和溶液,而且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数据就能够解决;但这个问题对高中生来说,却不值得探究。如果换成“氯化铜水溶液电解可以得到金属铜,那么氯化钠水溶液电解也能得到金属钠吗?”这个问题就值得探究,能够探究的知识应该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2)资源的因素。能不能探究,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果所在学校不具备探究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尽管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也无法安排探究活动。因此,呼吁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为那些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配置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但这不能成为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师排斥探究、不进行探究教学的理由。
二、学生主体性突出不够
探究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有的教师事先安排好探究路线,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去做,把学生直接引向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为学生只不过是在机械被动地执行程序,没有积极的参与思维;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不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代替学生分析,直接给出结论。这些都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是:学生能主动地、自愿地参与整个探究过程,而且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要做到以下两点:(1)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究教学应当围绕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而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动进行的,完成教师的要求被动进行。(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在探究中获得的现象等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要对证据做出合理解释,在探究过程中就必须积极思维。如在探究苯的结构时,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很自然地提出苯分子中应该有不饱和键的假设,然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假设不符合时,就会产生想知道苯的真实结构的迫切愿望,从而去积极主动地思考。
三、探究程度控制不好
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有一种现象普遍存在,那就是“控制”,唯恐学生所问、所思、所想、所做超出了教师的预想,控制的结果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之处。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欲望所剩无几,即使有,也只是对教师控制范围内的知识有点问题、有点想法,很难敞开思路,大胆畅想。因此,目前的化学教学亟需“放”,对于有探究价值的知识,要敢于将其放大,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探究点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主动发展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越控制不了的教师,控制得越厉害;越能控制的教师,越控制得不那么厉害。因为,控制的程度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驾御能力。“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说教师要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该控的时候要控制的好,该放的时候要放的充分。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自探究式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而一线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评价体系的指导,不仅影响探究教学效果,也阻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探究教学评价:
(1)评价教师的教学要看教师是否转变和更新了教学观念,即教学是否以学生为出发点。比如:备课中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然后再设计自身怎样配合、组织、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
(2)评价教师的教学要看是否采用了互动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否把探究权交给学生,把教学行为转化为优化了的学习行为和探究问题的过程;
(3)评价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把握学习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比如: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否有教强的参与能力,是否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思维是否活跃深刻等;
(4)评价学生的学习要有终身教育的观念。比如:学习收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等。
探究教学的出现,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思想和教学实践上要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学科教学论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三者发挥各自的特长,通力合作,加强探究教学各环节的操作性和实证性研究,研究适合各科学科实践特点、富有结构性、真实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探究式教学,保证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关于科学探究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6,(8):8-9.
[2]徐建军.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化学教育增刊,2005:38.
[关键词]探究教学 教学行为 评价体系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探究教学理念并逐步推行,到20世纪90年代进行大面积实施。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有关探究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呈现出喜人的研究局面。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由于对探究教学的涵义理解不够透彻,出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探究点选择不当、学生主体性突出不够、探究程度控制不好、探究模式机械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既有一些环境的因素,又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问题,以及探究教学评价体系等因素。
一、 探究内容选择不当
在实施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由于对探究内容选择不当,难以发挥科学探究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需要结合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值得探究的知识
探究的内容应该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基本概念。如电解质、胶体与溶液的区别,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等;
(2)化学基础理论。如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和卤素性质递变规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晶体的生长条件、促进和抑制水解反应的条件、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贡献的讨论等;
(3)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比较,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硫酸铜溶液与镁、铝、锌等活泼金属反应的产物,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等;
(4)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易拉罐的主要成分,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污染的讨论,从农药DDT 的广泛使用到禁用的讨论,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的讨论等。
2.能够探究的知识
知识能不能探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因素和资源的因素是两个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1)学生的因素。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仅凭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不怎么需要思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要安排探究;如果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这个问题也不适合探究。例如:“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于水中?”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值得探究,因为以此问题的解决引出溶解度和饱和溶液,而且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数据就能够解决;但这个问题对高中生来说,却不值得探究。如果换成“氯化铜水溶液电解可以得到金属铜,那么氯化钠水溶液电解也能得到金属钠吗?”这个问题就值得探究,能够探究的知识应该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2)资源的因素。能不能探究,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果所在学校不具备探究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尽管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也无法安排探究活动。因此,呼吁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为那些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配置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但这不能成为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师排斥探究、不进行探究教学的理由。
二、学生主体性突出不够
探究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有的教师事先安排好探究路线,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去做,把学生直接引向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为学生只不过是在机械被动地执行程序,没有积极的参与思维;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不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代替学生分析,直接给出结论。这些都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是:学生能主动地、自愿地参与整个探究过程,而且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要做到以下两点:(1)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究教学应当围绕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而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动进行的,完成教师的要求被动进行。(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在探究中获得的现象等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要对证据做出合理解释,在探究过程中就必须积极思维。如在探究苯的结构时,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很自然地提出苯分子中应该有不饱和键的假设,然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假设不符合时,就会产生想知道苯的真实结构的迫切愿望,从而去积极主动地思考。
三、探究程度控制不好
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有一种现象普遍存在,那就是“控制”,唯恐学生所问、所思、所想、所做超出了教师的预想,控制的结果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之处。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欲望所剩无几,即使有,也只是对教师控制范围内的知识有点问题、有点想法,很难敞开思路,大胆畅想。因此,目前的化学教学亟需“放”,对于有探究价值的知识,要敢于将其放大,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探究点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主动发展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越控制不了的教师,控制得越厉害;越能控制的教师,越控制得不那么厉害。因为,控制的程度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驾御能力。“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说教师要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该控的时候要控制的好,该放的时候要放的充分。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
我国自探究式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而一线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评价体系的指导,不仅影响探究教学效果,也阻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探究教学评价:
(1)评价教师的教学要看教师是否转变和更新了教学观念,即教学是否以学生为出发点。比如:备课中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然后再设计自身怎样配合、组织、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
(2)评价教师的教学要看是否采用了互动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否把探究权交给学生,把教学行为转化为优化了的学习行为和探究问题的过程;
(3)评价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把握学习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比如: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否有教强的参与能力,是否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思维是否活跃深刻等;
(4)评价学生的学习要有终身教育的观念。比如:学习收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等。
探究教学的出现,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思想和教学实践上要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学科教学论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三者发挥各自的特长,通力合作,加强探究教学各环节的操作性和实证性研究,研究适合各科学科实践特点、富有结构性、真实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探究式教学,保证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关于科学探究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6,(8):8-9.
[2]徐建军.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化学教育增刊,2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