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中利用“情节”组织教学,“情节”包括表演、过渡、探究、突发、播放、激励、悬念、细节等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优化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节;物理教学;教学效果;课堂氛围
一、表演型情节
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就好比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如果在物理教学时能恰当利用表演型情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演示实验往往是可表演的情节。比如,讲授粤沪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1.1希望你喜爱物理》中的“重视观察和实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取一只烧杯,装入大半杯辣椒水,放在讲台上,先由我亲自演示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首先,我把中指放进辣椒水中浸几秒后再拿出来,然后我将食指放进嘴中,表情淡定地说到:“味道好极啦!”然后,请几位学生上讲台重做实验,结果这几位学生都无一例外地不断吐舌头,直叫“好辣啊,好辣啊”。这个小实验简单生动有趣,师生的表演,使学生完全进入了情节,当实验的奥秘揭示出来后,学生在一片笑声中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学中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将观察和实验贯穿到平时的物理学习中。
二、过渡型情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知识是与兴趣有关的,而兴趣则对学生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可以安排一个生动的过渡情节。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7.1怎样描述运动》时,我这样设计: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执行飞行过程中,看见飞机外面有一个东西,以为是一只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听完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我向同学们说明,要想解释其中的道理,就要应用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机械运动知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情绪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三、探究型情节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自然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微观现象的变化等,都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理性上让学生理解或在直观上让学生感知。通过一些探究的教学方式,收效往往比较大。比如,在讲述“扩散现象”时,我这样设计:“假若没有扩散现象的话,在空气中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在最下层,密度较小的氧气在中层,密度最小的氢气在上层,那么人们呼吸时,必须登上云梯去吸氧了。”于是,学生们“哗”的一声,深刻理解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这个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突发型情节
讲课是一门艺术,教师一般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进行展示。但是,课堂上的情况有时并不按预想中的情节发展,比如一些突发性情节往往能将整个教学计划打乱。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突遇外界干扰、学生思维反向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驾驭情节的发展方向,因势利导,及时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比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时,突然打雷闪电并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少学生转向窗外观看,无心向学,课堂秩序被打乱。这时,我立即调整教学情节,等雨稍微小些后,心平气和地提问学生:“刚才那场雨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的思维被引导而逐渐安静下来,我趁机解释雨的形成是由水大量蒸发变为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接着再复习声音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后转入其他复习内容,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学生印象也非常深刻,复习效果良好。
五、播放型情节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使用电教平台辅助教学,比如使用幻灯机、电视机、电脑、电子白板等,进行播放演示实验、作图、材料等,可以提高实验的直观性,减小实验的危险性。比如,讲到短路危害时,由于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我利用电脑视频进行播放有关短路的现象及危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比如,在中考备考复习中,我利用电脑动画视频重现凸透镜成像过程,视频形象生动,可以重复放映重复解释,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特别是帮助学生总结并牢记物距与像距,像距与像的大小的规律,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六、激励型情节
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典型的物理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感情。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时》的“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就穿插“牛顿的故事”;在讲授《16.1从永磁体谈起》时,我介绍“我国古代磁学”的突出成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学习九年级上册《14.2探究欧姆定律》这一单元中,我讲述了发现这个定律的人——乔治·西蒙·欧姆的故事。通过对物理学家故事的了解,学生可学习到物理学家身上那种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七、悬念型情节
在文学、电影、戏剧中,制造悬念是常用的表现手法。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将新课题、新问题创设一个悬而待决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设置这样的悬念情节:1988年6月20日,在蓬莱阁对面海域的辽阔海面上,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令无数游人涌向海边竞相观看。学生非常好奇想知道这是什么现象,于是带着这个问题听课,听完课,悬念也就解开了。
八、细节型情节
物理教学中的细节包含了微笑、宽容、鼓励、爱心、耐心、热情、责任等,将细节渗透到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乐中学、学中乐。古人云:“师徒如父子。”“师道尊严。”前句说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后句是指师道尊贵、庄严。受后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是又敬又怕。比如,上课铃声响起后,莫老师脸上“乌云密布”,怒气冲冲地走上讲台,课堂上一片肃静,有些学生吓得脸色发白:糟了,我作业没交,会挨批评了。于是后悔、自责、害怕,百般滋味在学生的心头翻滚,两眼紧盯老师,生怕老师把“火”喷到自己头上,那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但换下一节课,当李老师笑盈盈地走上讲台时,课堂是轻松的、活跃的、和谐的,上次没交的作业没关系,下次一起交或补交,先把这堂课听好;这道题没听懂,不用怕,下课后去办公室请教老师。一堂和乐融融的课就这样开始了。因此,在课堂上,微笑就是细节,是一种无形的调节剂、润滑剂,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确保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注意这些细节,做好这些细节,就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成绩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情节”组织物理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哪一种方法,万变不離其宗,那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化兴趣为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节;物理教学;教学效果;课堂氛围
一、表演型情节
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就好比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如果在物理教学时能恰当利用表演型情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演示实验往往是可表演的情节。比如,讲授粤沪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1.1希望你喜爱物理》中的“重视观察和实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取一只烧杯,装入大半杯辣椒水,放在讲台上,先由我亲自演示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首先,我把中指放进辣椒水中浸几秒后再拿出来,然后我将食指放进嘴中,表情淡定地说到:“味道好极啦!”然后,请几位学生上讲台重做实验,结果这几位学生都无一例外地不断吐舌头,直叫“好辣啊,好辣啊”。这个小实验简单生动有趣,师生的表演,使学生完全进入了情节,当实验的奥秘揭示出来后,学生在一片笑声中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学中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将观察和实验贯穿到平时的物理学习中。
二、过渡型情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知识是与兴趣有关的,而兴趣则对学生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可以安排一个生动的过渡情节。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7.1怎样描述运动》时,我这样设计: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执行飞行过程中,看见飞机外面有一个东西,以为是一只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听完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我向同学们说明,要想解释其中的道理,就要应用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机械运动知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情绪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三、探究型情节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自然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微观现象的变化等,都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理性上让学生理解或在直观上让学生感知。通过一些探究的教学方式,收效往往比较大。比如,在讲述“扩散现象”时,我这样设计:“假若没有扩散现象的话,在空气中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在最下层,密度较小的氧气在中层,密度最小的氢气在上层,那么人们呼吸时,必须登上云梯去吸氧了。”于是,学生们“哗”的一声,深刻理解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这个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突发型情节
讲课是一门艺术,教师一般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进行展示。但是,课堂上的情况有时并不按预想中的情节发展,比如一些突发性情节往往能将整个教学计划打乱。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突遇外界干扰、学生思维反向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驾驭情节的发展方向,因势利导,及时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比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时,突然打雷闪电并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少学生转向窗外观看,无心向学,课堂秩序被打乱。这时,我立即调整教学情节,等雨稍微小些后,心平气和地提问学生:“刚才那场雨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的思维被引导而逐渐安静下来,我趁机解释雨的形成是由水大量蒸发变为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接着再复习声音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后转入其他复习内容,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学生印象也非常深刻,复习效果良好。
五、播放型情节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使用电教平台辅助教学,比如使用幻灯机、电视机、电脑、电子白板等,进行播放演示实验、作图、材料等,可以提高实验的直观性,减小实验的危险性。比如,讲到短路危害时,由于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我利用电脑视频进行播放有关短路的现象及危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比如,在中考备考复习中,我利用电脑动画视频重现凸透镜成像过程,视频形象生动,可以重复放映重复解释,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特别是帮助学生总结并牢记物距与像距,像距与像的大小的规律,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六、激励型情节
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典型的物理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感情。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时》的“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就穿插“牛顿的故事”;在讲授《16.1从永磁体谈起》时,我介绍“我国古代磁学”的突出成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学习九年级上册《14.2探究欧姆定律》这一单元中,我讲述了发现这个定律的人——乔治·西蒙·欧姆的故事。通过对物理学家故事的了解,学生可学习到物理学家身上那种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七、悬念型情节
在文学、电影、戏剧中,制造悬念是常用的表现手法。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将新课题、新问题创设一个悬而待决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设置这样的悬念情节:1988年6月20日,在蓬莱阁对面海域的辽阔海面上,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令无数游人涌向海边竞相观看。学生非常好奇想知道这是什么现象,于是带着这个问题听课,听完课,悬念也就解开了。
八、细节型情节
物理教学中的细节包含了微笑、宽容、鼓励、爱心、耐心、热情、责任等,将细节渗透到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乐中学、学中乐。古人云:“师徒如父子。”“师道尊严。”前句说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后句是指师道尊贵、庄严。受后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是又敬又怕。比如,上课铃声响起后,莫老师脸上“乌云密布”,怒气冲冲地走上讲台,课堂上一片肃静,有些学生吓得脸色发白:糟了,我作业没交,会挨批评了。于是后悔、自责、害怕,百般滋味在学生的心头翻滚,两眼紧盯老师,生怕老师把“火”喷到自己头上,那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但换下一节课,当李老师笑盈盈地走上讲台时,课堂是轻松的、活跃的、和谐的,上次没交的作业没关系,下次一起交或补交,先把这堂课听好;这道题没听懂,不用怕,下课后去办公室请教老师。一堂和乐融融的课就这样开始了。因此,在课堂上,微笑就是细节,是一种无形的调节剂、润滑剂,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确保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注意这些细节,做好这些细节,就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成绩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情节”组织物理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哪一种方法,万变不離其宗,那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化兴趣为动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