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不断加强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区位。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均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地理教学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坚持爱国、爱乡为德育目标,通过添加裕民县本土案例,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课本第43页的3个活动来完成对农业区位因素进一步应用。活动1.“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区域”、活动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活动3.“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具体事例帮助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补充了很多本土案例:1.从前,我们裕民县的百姓一到秋季就会购买一二百公斤大白菜储存起来过冬用。然而现在这种现象很少出现。2.从前,我们裕民县的水澆地与旱地差不多,夏季面临缺水的问题,而旱地现在也可以浇几遍水。3.裕民县江格斯乡切克村近年来很多农民改种植粮食作物为蔬菜,现已建成具有规模的蔬菜大棚。
   从案例中得知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利用有利因素,改造不利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发展变化。同时体现了德育渗透点,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不断加强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区位。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均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补充案例能结合乡土资源,乡土地理的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乡土地理知识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并能直接感知和认识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变化过程都是活生生的客观物质的转变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相当有益。同时,这些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容易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立志为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学习的感情。
其他文献
一、简述初中语文早读之现状   1.对早读重视程度不够。   早读,在一些学校又被称为“早自习”,望文生义,就是早上的自习,既然是“自习”,学生对它的态度当然没有正课那么重视,有的三心二意,有的懒懒散散,白白荒废了最有效率的一节课。有时候学校和教师也不重视早读,早读时间通常会被无情的占用。   2.早读内容不统一,朗读形式单一。   早读课时有一些教师没有统一安排朗读或背诵内容,而学生自己
期刊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一、月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
期刊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到了四个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我个人认为课前口语训练能够很好地体现这四个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和王庆老师从2015届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同方式的口语训练。比如不确定主题,不确定播报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构思,自己设计PPT,完成新闻播报。我们的课前口语训练也坚持了好几年,对课前口语训练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期刊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同时也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下面就截取几个教学片段来说说。   一、“自学—互学”激发自动力   上自读课时,我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自学整理常见的字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他认为文中重要的或者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整理出来。课堂上,四人小组交流指正并互相补充。之后请一至二位小组代表把他
期刊
我从教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难题,内容宽泛,层次混乱,语言贫乏,读来如同嚼蜡。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参与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累与思考,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过程和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观”。笔者认为,这一过程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从教材使用的角度看,教育者不仅是教材的运用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若能想要好的课堂生成,自己首先钻研教材,对教材再创造,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增加和调整,以
期刊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跟以往的教材相比,部编版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朗读的美好体验,可能会给他们埋下一生热爱朗读的种子。那么,我们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笔者认为,低年级朗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朗读中,培养学
期刊
一、情境创建敦促学生进入体验   高中语文教师使课堂形成良好的情感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不同形象的融入,容易促使学生的感官全面激活,进而更好地进入到情境状态,有助于其发挥想象,理解文本精髓。比如,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时,教师便可以注意到语言对情境的生发作用,合理应用语气和声调的指导完成授课任务。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采取类比的策略,给学生介绍李白的著名诗作《蜀道难》,向学生讲述这
期刊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带来了音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已逐渐渗透到音乐课教学中。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智能音响,等等,这些多媒体设备的出现,让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已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现代
期刊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难干通常表现在教学工作之外班级管理杂事特别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做,不服从管理,对学生关注多的家长对老师要求苛刻,对学生关注少的家长不配合工作,容易产生家校矛盾等方面。那么想要游刃有余地化解这些难题,并不是无章可循的。事实上,热爱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定是充满智慧,有爱心和责任,充满幸福感的老师。   一、爱心责任,走进学生心灵   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需要热爱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