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增强。为满足社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建设,提出了“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除日语语言水平必须达到要求外,还要求必须具备贸易、旅游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复合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市场需求以日语为载体,与经贸、外交等领域广泛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日语专业大多是语言和文学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单一,因此在就业上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日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及适应能力,国内各高校应该在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改革。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影响着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外语 专业知识、外语 外语等。基于时代与市场特点,目前日语培养目标制定时注重精专业、宽基础。在进入大三后,加大“日语 专业方向”的复合拓展。同时继续保持传统的“日语 语言文学”方向建设。
1.1素质要求
国际化复合型日语人才首先应该身心健康,具备优秀的人格。善于跟他人合作,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有较高的日语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以上素质的人才可以界定为国际化复合型日语人才。
1.2能力要求
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重视基础教学阶段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注意知识与交际形式、交际意向之间的关系,争取做到运用得体。要克服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忽视语言功能的偏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及社会文化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工作能力。
1.3知识要求
主要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有较系统的应用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要有最基本的跨文化知识和实际交流理论与技巧。要有充分的商务实践知识和商务沟通知识。懂得基本的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与法规知识和基本的商务礼仪知识。
2专业建设与改革
2.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实践证明,听觉、视觉、活动三者配合,既能加强技能直观性,又能扩充知识领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应该有机地将形势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活动训练。改变以教师为主體的授课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中的沟通能力。
2.1.1以听说为主线的交际式教学法
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利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如课上问答、情景会话及课下小组讨论等,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2.1.2以启发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法
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用关联知识、教具来演示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不仅采取师生互动,还采取学生之间讨论与问答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2.1.3文化背景式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除教材中涉及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外,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加入文化背景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2.2课程体系改革
大一至大二,在保证语言水平前提下,压缩基础日语课程学时。大三起按照专业方向开设专业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的,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修。为了达到自由交流的目的,每个学期都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实践类课程。
2.2.1课程框架
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机会很少,可以跟其他院系进行人才培养合作,甚至设置跨学科专业。通过让学生辅修其他院系的课程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可以适当压缩必修课课时,增加选修课课时,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2.2.2课程设置
建议开设的主要课程既要包括基础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汉互译等语言类课程,也要包括日本商务礼仪、导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链接课程。這样的课程设置兼具实用性和灵活性,可以弥补单一知识模块的结构缺陷。
2.2.3实践教学
为了弥补日语环境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也可以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3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的基本目标不只是考试合格,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学的基本内容也不仅是掌握语言体系和语法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只有真正建立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走出重考试轻运用的误区,才能切实有效地为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服务。
3.1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有效性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全面检验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自觉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有效性。
3.2学生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学生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实现有效学习。
3.3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对教学活动进行流程化设计和过程管理,对专业教学管理进行评价和反思,将每学期的教学管理分解为“学期前准备”、“学期中运行”、“期末运行”、“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管理反思”。
4结束语
既具有现实可行性、又能突出高师日语专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之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强一定的商务、旅游、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方向课程的知识拓展,加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竞争力和社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培范.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2]秦明吾.关于世纪大学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
[3]罗世炎.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外语界,2000.
[4]陈玭.浅谈独立学院的日语教学[J],长春:考试周刊,2009.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2016年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2016021
关键词:复合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市场需求以日语为载体,与经贸、外交等领域广泛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日语专业大多是语言和文学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单一,因此在就业上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日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及适应能力,国内各高校应该在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改革。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影响着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外语 专业知识、外语 外语等。基于时代与市场特点,目前日语培养目标制定时注重精专业、宽基础。在进入大三后,加大“日语 专业方向”的复合拓展。同时继续保持传统的“日语 语言文学”方向建设。
1.1素质要求
国际化复合型日语人才首先应该身心健康,具备优秀的人格。善于跟他人合作,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有较高的日语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以上素质的人才可以界定为国际化复合型日语人才。
1.2能力要求
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重视基础教学阶段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注意知识与交际形式、交际意向之间的关系,争取做到运用得体。要克服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忽视语言功能的偏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及社会文化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工作能力。
1.3知识要求
主要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有较系统的应用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要有最基本的跨文化知识和实际交流理论与技巧。要有充分的商务实践知识和商务沟通知识。懂得基本的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与法规知识和基本的商务礼仪知识。
2专业建设与改革
2.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实践证明,听觉、视觉、活动三者配合,既能加强技能直观性,又能扩充知识领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应该有机地将形势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活动训练。改变以教师为主體的授课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中的沟通能力。
2.1.1以听说为主线的交际式教学法
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利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如课上问答、情景会话及课下小组讨论等,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2.1.2以启发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法
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用关联知识、教具来演示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不仅采取师生互动,还采取学生之间讨论与问答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2.1.3文化背景式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除教材中涉及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外,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加入文化背景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2.2课程体系改革
大一至大二,在保证语言水平前提下,压缩基础日语课程学时。大三起按照专业方向开设专业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的,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修。为了达到自由交流的目的,每个学期都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实践类课程。
2.2.1课程框架
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机会很少,可以跟其他院系进行人才培养合作,甚至设置跨学科专业。通过让学生辅修其他院系的课程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可以适当压缩必修课课时,增加选修课课时,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2.2.2课程设置
建议开设的主要课程既要包括基础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汉互译等语言类课程,也要包括日本商务礼仪、导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链接课程。這样的课程设置兼具实用性和灵活性,可以弥补单一知识模块的结构缺陷。
2.2.3实践教学
为了弥补日语环境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也可以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3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的基本目标不只是考试合格,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学的基本内容也不仅是掌握语言体系和语法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只有真正建立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走出重考试轻运用的误区,才能切实有效地为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服务。
3.1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有效性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全面检验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自觉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有效性。
3.2学生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有效性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学生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实现有效学习。
3.3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对教学活动进行流程化设计和过程管理,对专业教学管理进行评价和反思,将每学期的教学管理分解为“学期前准备”、“学期中运行”、“期末运行”、“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管理反思”。
4结束语
既具有现实可行性、又能突出高师日语专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之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强一定的商务、旅游、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方向课程的知识拓展,加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竞争力和社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培范.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2]秦明吾.关于世纪大学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
[3]罗世炎.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外语界,2000.
[4]陈玭.浅谈独立学院的日语教学[J],长春:考试周刊,2009.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2016年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201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