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叫随军,外来务工子女,一看就知其野性十足:长长的头发,恶狠狠的眼神,大摇大摆的走路姿势;座位总要占很宽,一只脚习惯性地踩在同桌的凳子上;总喜欢用左手梳理那斜分的油头发,有时还酷酷地甩一甩;平时和同学在一起总是满嘴的脏话,解决问题大多靠恐吓和拳头;刚进校的两周里就因课上纪律不好、作业不认真、和同学打架、恐吓敲诈等问题进行了多次“面谈”;家里租住的地方离学校较远,骑车得花半个小时。
第三周他家长多次问我啥时给安排住宿,说生活用品早就准备好了。这怎么可能呢?我班同学没有住校的。为便于管理,学校将寄宿生都被编排在6班和7班。“这反正不是盏省油的灯,不如就此机会劝他换班吧。”于是我就把分班的情况告诉家长,并再三强调,如果孩子要寄宿得趁早换到寄宿班去,否则孩子以后的管理会出现漏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谁知三天过后家长告诉我,孩子不愿离开这个班,他决定不寄宿了!就这样,他成了不小心掉到我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众所周知,“炸弹”在给他人带来危害的同时也毁掉了自己。他,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通过教育能够安全拆除他的“爆破装置”,引导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不就是教育的成功吗?
于是我开始了“拆弹之旅”……
一、多方了解:掀起你的盖头来
开学快一个月了,随军依然我行我素,同学们对他大多抱以“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难道他真愿意做班上的“独行侠”,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另类”?任何表象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我决定多方了解他的情况,迈好“拆弹之旅”的第一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军的家长我已接触过两三次,都是很本分很朴实的河南农民。他妈一字不识,做爸爸的多用打骂方式管教孩子。这种简单又粗暴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使孩子排斥“教育”,并错误地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靠恐吓和武力解决。
一次午自习时间,办公室里恰好有三个随军的小学同学。闲聊几句后,我就随口问起随军的过去。“他呀,小学时就经常欺负别人,经常惹事,总是被班主任骂,被罚站在教室外面或办公室是家常便饭。”“他是外地的,只要有人欺负他们外地人,他就会出面去教训那人。有时他们会成群地去打那些欺负他们的人。”“他体育蛮好的,还多次在小学运动会上拿奖呢”……
一番闲聊,让我明白了许多,原来要对随军现状负责的不只是他的家长,还有这个复杂的社会和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政府给了外来务工者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像随军这样的普通外来务工子女,小小年纪就得面对这个陌生的生活环境。出于自我保护,他们很多时候必须表现凶狠,必要时一定要团结一致“抵御外敌”。怪不得随军刚到初中就“霸气外露”,这应该是一种“刺猬战术”,是一种伪装!另外有些“问题学生”是某些老师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制造”出来的,如偏见、歧视、辱骂,甚至体罚等。这些做法不一定是老师的自觉行为,但是足以使这些学生逐渐丧失了自尊和自信,甚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对教师甚至社会仇恨的种子。
掀起他的盖头来,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二、走进心灵:让我慢慢地靠近你
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课堂上,我的目光会抚过每一个学生,但总会在随军身上多停留会儿,目光的交流传递着询问,饱含着关切;在教室走动时我会有意在他的座位旁多驻足几次,随手翻翻他的作业,随意问问上课的内容是否都弄懂了;课后我也总喜欢叫他帮帮忙跑跑腿。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中多了些友善与热情,课上专注多了。
作为教育者,千万别指望用一招就转变“问题学生”。毕竟,坏习惯的摒弃和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行为一般会出现反复。“问题学生”能否成功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持续关注学生;当学生行为出现反复时,教师能否用恰当的方式提醒学生,纠正其错误。
那是期中考试前的大课间,班长急忙跑来告诉我:“王老师,随军又和别人打架了!”我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心里头一股怒火直蹭向脑门。趁着班长去叫他的档儿,我努力压抑内心的怒火:“不如先晾晾他吧。”于是我又继续批改作业。他进来时,我装作啥事也没发生,就让他站在我办公桌旁。恰巧年级组长找我商量事情,一会儿体育老师又电话通知班主任赶快上传关于学生体能测试的资料。几乎整个课间我都在忙乎,根本没时间搭理他。第三课是体育课,待办公室只剩两三个人时,我才“意识到”他的存在。没有和风细雨,没有苦口婆心,我借着刚才忙昏了头的气势,厉声训斥道:“你以为我天天闲得慌?难道你到我们班就是为了给我添乱的?作为班级的一员,难道你就用这样的方式来为班级增光添彩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含着泪走出了办公室。后面几天他确实安分了许多。在期中考试中,他以“那一天,我真难过”为题真实地叙述了那天发生的事,“……以前我一直以为老师就只要上上课、改改作业,挺轻松的。那天站在办公室的半个小时里,我才发现王老师有多忙,既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上传资料、开会,下班还得忙家务和孩子。而我呢?竟然还三天两头地给她添乱。想到这些,我心里难过极了。正如老师所说,我是不小心掉到这个班级的,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给班级争光,但是努力不犯错应该可以做到。我一定要证明给老师和同学们看,我一定不会经常给班级抹黑!”原来偶尔的“暴风骤雨”也有当头棒喝的功效!评讲作文时,我特地点名表扬了他,夸他懂得从生活中选材,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从此以后,他的作文不再是一两百字。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和期待。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威廉·詹姆斯)而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尊重和爱护,不仅在两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还能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爱护,对集体的热爱和关心。
记得刚进初一时,考虑到学生年纪还小,我就没有指定专人负责饮水机换水这个重活。开始几次都是我或者送水师傅换水桶的。后来我几乎没靠近过饮水机,但是他们还是有水喝。怎么回事呢?一问才知道,原来不知啥时起随军已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面对我质疑的眼神,他拍拍胸脯,颇得意地说:“王老师,你就放心好了,这事我在家经常做的。举手之劳啦!”听了他的保证,我立马提议:“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随军同学表示感谢,好不好?”“好!”在掌声和欢呼声中,随军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那么可爱! 十月底要开校运会啦!随军一改开学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不仅积极报名参加比赛,还不时向我提供其他同学的情况以便我择优选将;整个运动会期间他跑前跑后,主动向我汇报班级比赛情况;比赛后他为自己连一个第三都没拿到而自责不已。任何一次集体活动都是进行班级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契机。更何况我班是这次运动会的最大赢家呢!(团体总分年级第一,并获得精神文明奖)所以在运动会后的班会课上,我表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同学,重点表扬了随军,并肯定了开学两个月来他的进步。在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前,大家对他的表现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认为,作为真诚的爱的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带着微笑与鼓励慢慢靠近“问题学生”时,也就自然而然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而当他们也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搭建平台:一切皆有可能
怎样让学生见证自身的进步与成长呢?各类班级活动和定期的评比就是最好的平台。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都不是随军的长项,但是运动会、课本剧表演等可以鼓励他一展身手。那阵阵热烈的掌声、那个个鲜红的“奖”字无疑激发了他内心蛰伏已久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我和他签了口头“协议”:如果语、数、外三科总分跻身班级前20,语文寒假作业减半;如果七门总分进入班级前30,所有寒假作业减半。有了目标,有了鼓励,有了信任,他学习更专注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期末考试他成了最大的赢家:成绩再次出现飞跃,寒假作业自然减半,还被评为班级“进步之星”“学习积极分子”!
第二学期开学将近一个月了,按照惯例,我会进行一次班级总评。那天刚下课,随军就贴到我身边悄悄问到:“王老师,第一单元学完了,会不会像上学期一样要进行一次总评啦?”“那当然啦,你有什么想法吗?”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他腼腆地笑了笑,连忙说:“没有,没有!王老师,这学期我想当体育委员……”哦,这可不像我先前认识的“炸弹”了!见我不语,随军连忙解释到:“王老师,小学时我也做过体育委员的。现在我真得很想当体育委员,而且我已经和他们几个打好赌了……”望着他那渴求的眼神,我故作为难状:“现在能否做班委不是我说了算的,由大家决定,得看你的实力和表现。学习成绩提高了,纪律上你也有很大进步,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离班委的要求还有差距。如果这次总评你能进班级前十的话,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怎么样?”“说话算数?”“一言为定!”看着我坚定的眼神,他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朝那群同学奔去……在三月份的总评中,他果然得了班级第九!后来通过班委会议、全班表决,随军成功当选为体育委员。因为有我这强有力的后盾,加上他胆大敢管,体育课的纪律有了很大起色。连前任体育委员都说“班上只有随军最适合当体育委员”呢!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随军从一颗人人避之犹恐不及的“炸弹”变成了班干部——体育委员。那三年以后、十年以后呢?其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诲:“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迟钝的、顽皮的,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都是可爱的和可以教育好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尊重与鼓励。教师的爱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爱,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让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第三周他家长多次问我啥时给安排住宿,说生活用品早就准备好了。这怎么可能呢?我班同学没有住校的。为便于管理,学校将寄宿生都被编排在6班和7班。“这反正不是盏省油的灯,不如就此机会劝他换班吧。”于是我就把分班的情况告诉家长,并再三强调,如果孩子要寄宿得趁早换到寄宿班去,否则孩子以后的管理会出现漏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谁知三天过后家长告诉我,孩子不愿离开这个班,他决定不寄宿了!就这样,他成了不小心掉到我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众所周知,“炸弹”在给他人带来危害的同时也毁掉了自己。他,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通过教育能够安全拆除他的“爆破装置”,引导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不就是教育的成功吗?
于是我开始了“拆弹之旅”……
一、多方了解:掀起你的盖头来
开学快一个月了,随军依然我行我素,同学们对他大多抱以“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难道他真愿意做班上的“独行侠”,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另类”?任何表象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我决定多方了解他的情况,迈好“拆弹之旅”的第一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军的家长我已接触过两三次,都是很本分很朴实的河南农民。他妈一字不识,做爸爸的多用打骂方式管教孩子。这种简单又粗暴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使孩子排斥“教育”,并错误地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靠恐吓和武力解决。
一次午自习时间,办公室里恰好有三个随军的小学同学。闲聊几句后,我就随口问起随军的过去。“他呀,小学时就经常欺负别人,经常惹事,总是被班主任骂,被罚站在教室外面或办公室是家常便饭。”“他是外地的,只要有人欺负他们外地人,他就会出面去教训那人。有时他们会成群地去打那些欺负他们的人。”“他体育蛮好的,还多次在小学运动会上拿奖呢”……
一番闲聊,让我明白了许多,原来要对随军现状负责的不只是他的家长,还有这个复杂的社会和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政府给了外来务工者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像随军这样的普通外来务工子女,小小年纪就得面对这个陌生的生活环境。出于自我保护,他们很多时候必须表现凶狠,必要时一定要团结一致“抵御外敌”。怪不得随军刚到初中就“霸气外露”,这应该是一种“刺猬战术”,是一种伪装!另外有些“问题学生”是某些老师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制造”出来的,如偏见、歧视、辱骂,甚至体罚等。这些做法不一定是老师的自觉行为,但是足以使这些学生逐渐丧失了自尊和自信,甚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对教师甚至社会仇恨的种子。
掀起他的盖头来,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二、走进心灵:让我慢慢地靠近你
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课堂上,我的目光会抚过每一个学生,但总会在随军身上多停留会儿,目光的交流传递着询问,饱含着关切;在教室走动时我会有意在他的座位旁多驻足几次,随手翻翻他的作业,随意问问上课的内容是否都弄懂了;课后我也总喜欢叫他帮帮忙跑跑腿。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中多了些友善与热情,课上专注多了。
作为教育者,千万别指望用一招就转变“问题学生”。毕竟,坏习惯的摒弃和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行为一般会出现反复。“问题学生”能否成功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持续关注学生;当学生行为出现反复时,教师能否用恰当的方式提醒学生,纠正其错误。
那是期中考试前的大课间,班长急忙跑来告诉我:“王老师,随军又和别人打架了!”我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心里头一股怒火直蹭向脑门。趁着班长去叫他的档儿,我努力压抑内心的怒火:“不如先晾晾他吧。”于是我又继续批改作业。他进来时,我装作啥事也没发生,就让他站在我办公桌旁。恰巧年级组长找我商量事情,一会儿体育老师又电话通知班主任赶快上传关于学生体能测试的资料。几乎整个课间我都在忙乎,根本没时间搭理他。第三课是体育课,待办公室只剩两三个人时,我才“意识到”他的存在。没有和风细雨,没有苦口婆心,我借着刚才忙昏了头的气势,厉声训斥道:“你以为我天天闲得慌?难道你到我们班就是为了给我添乱的?作为班级的一员,难道你就用这样的方式来为班级增光添彩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含着泪走出了办公室。后面几天他确实安分了许多。在期中考试中,他以“那一天,我真难过”为题真实地叙述了那天发生的事,“……以前我一直以为老师就只要上上课、改改作业,挺轻松的。那天站在办公室的半个小时里,我才发现王老师有多忙,既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上传资料、开会,下班还得忙家务和孩子。而我呢?竟然还三天两头地给她添乱。想到这些,我心里难过极了。正如老师所说,我是不小心掉到这个班级的,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给班级争光,但是努力不犯错应该可以做到。我一定要证明给老师和同学们看,我一定不会经常给班级抹黑!”原来偶尔的“暴风骤雨”也有当头棒喝的功效!评讲作文时,我特地点名表扬了他,夸他懂得从生活中选材,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从此以后,他的作文不再是一两百字。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和期待。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威廉·詹姆斯)而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尊重和爱护,不仅在两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还能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爱护,对集体的热爱和关心。
记得刚进初一时,考虑到学生年纪还小,我就没有指定专人负责饮水机换水这个重活。开始几次都是我或者送水师傅换水桶的。后来我几乎没靠近过饮水机,但是他们还是有水喝。怎么回事呢?一问才知道,原来不知啥时起随军已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面对我质疑的眼神,他拍拍胸脯,颇得意地说:“王老师,你就放心好了,这事我在家经常做的。举手之劳啦!”听了他的保证,我立马提议:“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随军同学表示感谢,好不好?”“好!”在掌声和欢呼声中,随军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那么可爱! 十月底要开校运会啦!随军一改开学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不仅积极报名参加比赛,还不时向我提供其他同学的情况以便我择优选将;整个运动会期间他跑前跑后,主动向我汇报班级比赛情况;比赛后他为自己连一个第三都没拿到而自责不已。任何一次集体活动都是进行班级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契机。更何况我班是这次运动会的最大赢家呢!(团体总分年级第一,并获得精神文明奖)所以在运动会后的班会课上,我表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同学,重点表扬了随军,并肯定了开学两个月来他的进步。在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前,大家对他的表现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认为,作为真诚的爱的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带着微笑与鼓励慢慢靠近“问题学生”时,也就自然而然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而当他们也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搭建平台:一切皆有可能
怎样让学生见证自身的进步与成长呢?各类班级活动和定期的评比就是最好的平台。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都不是随军的长项,但是运动会、课本剧表演等可以鼓励他一展身手。那阵阵热烈的掌声、那个个鲜红的“奖”字无疑激发了他内心蛰伏已久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我和他签了口头“协议”:如果语、数、外三科总分跻身班级前20,语文寒假作业减半;如果七门总分进入班级前30,所有寒假作业减半。有了目标,有了鼓励,有了信任,他学习更专注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期末考试他成了最大的赢家:成绩再次出现飞跃,寒假作业自然减半,还被评为班级“进步之星”“学习积极分子”!
第二学期开学将近一个月了,按照惯例,我会进行一次班级总评。那天刚下课,随军就贴到我身边悄悄问到:“王老师,第一单元学完了,会不会像上学期一样要进行一次总评啦?”“那当然啦,你有什么想法吗?”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他腼腆地笑了笑,连忙说:“没有,没有!王老师,这学期我想当体育委员……”哦,这可不像我先前认识的“炸弹”了!见我不语,随军连忙解释到:“王老师,小学时我也做过体育委员的。现在我真得很想当体育委员,而且我已经和他们几个打好赌了……”望着他那渴求的眼神,我故作为难状:“现在能否做班委不是我说了算的,由大家决定,得看你的实力和表现。学习成绩提高了,纪律上你也有很大进步,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离班委的要求还有差距。如果这次总评你能进班级前十的话,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怎么样?”“说话算数?”“一言为定!”看着我坚定的眼神,他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朝那群同学奔去……在三月份的总评中,他果然得了班级第九!后来通过班委会议、全班表决,随军成功当选为体育委员。因为有我这强有力的后盾,加上他胆大敢管,体育课的纪律有了很大起色。连前任体育委员都说“班上只有随军最适合当体育委员”呢!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随军从一颗人人避之犹恐不及的“炸弹”变成了班干部——体育委员。那三年以后、十年以后呢?其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诲:“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迟钝的、顽皮的,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都是可爱的和可以教育好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尊重与鼓励。教师的爱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爱,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让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