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地,许多家庭都有了两个孩子,在享受着二孩带来的天伦之乐的同时,很多家庭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平衡好二孩的教育,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面对二孩的矛盾,身为父母如何合理有效地引导?如果,二孩中的一方产生抵触等心理问题,作为父母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具有普遍性和迫切性,如果处理得当,引导及时,疏通得力,我们的孩子则成长得越快,反之则违背了选择二孩的初衷。作为长期身处一线的班主任,下面以几个案例作为切入口,表达我的一些微观点。
案例一:
小周出生于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姐姐,姐妹俩年龄相差6岁。虽然姐姐常常默不作声,自顾自地玩,但是小周从小就知道:没有姐姐就没有自己。妈妈常常说:“姐姐是彩云,小周就是守护彩云的天使。”姐姐只是不愿意表达,只要小周多和姐姐说说话,姐姐就会越来越棒!是的,小周就是在父母不断用心的引导和教育下,不但不嫌弃姐姐,还学会了照顾姐姐。吃饭時间到了,小周会主动跑进房间,呼唤姐姐出来吃饭;每逢到郊外游玩的时候,小周会拉着姐姐的手说说她看到的、听到的,会分享好吃的东西给姐姐吃,还会学着妈妈的口吻慢慢地引导:姐姐,你得说,你想要什么?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呀!是的,只有以爱育爱,姐妹俩才会互相扶持。
案例二:
小梁最近比较焦虑,常常怕黑,回校后没有了往日的笑容,显得心事重重。原来,小梁的妈妈怀上了二胎,而且也是个女孩子,小梁很快就有个可爱的亲妹妹了。可是,小梁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接纳这个妹妹。妹妹出生后,小梁更是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可以独睡的,如今非要妈妈陪着入睡不可。以前在画画班里,她的作品可是经常作为代表作展示在墙报上,如今一上画画课,居然不愿意动笔了,还说:“老师,我不会画,你让我留堂吧!”在家里吃饭,只要看到妈妈给妹妹喂奶,就会发脾气不吃饭。妹妹洗澡了,她会野蛮地阻挠爸爸妈妈照顾妹妹,如果不得逞,就赖在地上大哭大闹。家里被弄得鸡犬不宁!父母疲惫不堪,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三:
大宝诚诚比较老实,虽然有点自卑,但是脾气却暴躁,偶尔会失出手打人。二宝卓卓,有点小聪明,从小被父母视为家中的希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钢琴、绘画、围棋等兴趣班不断。虽然,二宝所在的班别不同,偶尔会发现诚诚回校的情绪不对劲,一问原来又是小事一桩:回校一起坐车的路上,并列坐在后排的弟弟卓卓故意弄翻了他的书包,妈妈却护着弟弟,要哥哥让着弟弟。弟弟不但不道歉,还背地里对着哥哥做鬼脸。哥哥心里不痛快!每当这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得耐心地引导,做好疏导工作,诚诚的负面情绪才会得到缓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矛盾越发明显,冲突愈发激烈:一个课间,同学们冲进办公室报告:诚诚下课后无缘无故地冲去找弟弟,大打出手,还一边打一边喊:我没有这样的弟弟,我要打死你,打死你!同学们抱着他,他还把劝架的学生打伤了。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作为父母的就只会说:为什么这样?哥哥真是太不懂事了!不就是为了昨晚一件小事嘛……
案例四:
小徐从弟弟出生前就一直盼着望着。弟弟出世后,虽然只有六岁的她却像小大人似的给弟弟喂奶,哄弟弟睡觉,教弟弟打招呼,唱歌给弟弟听。挂在她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亲弟弟,我得保护他!妈妈常常笑着对弟弟说:“看,这就是最疼你爱你的好姐姐!”爸爸也常常夸赞姐姐:“你是我们全家的好姐姐!”
以上四个案例中,虽然不足以代表所有的二孩家庭,但是却是二孩家庭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个缩影,他们中有成功的,更有存在问题急需要解决困境的。个案中存在的困境,归根到底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出现偏差,导致了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出现问题。
我们常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困境的家庭,可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认识和行为出现偏差其实就是其德性出现偏差。德性也称为德行,它是人性的核心部分,其形成虽然是有着遗传和先天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德行是后天形成的。其中,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家庭影响尤为重要。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以身作则不懈怠
俗话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错误示范,只是作为父母的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孩子在日复一日的耳染目睹中模仿到了而形成不正确的感性认知。例如,案例三中的诚诚父母,平时教育中一直偏袒弟弟,对于哥哥诚诚并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甚至存在无视的状态,言语中也一直以弟弟为骄傲,导致哥哥心理产生极大的落差,形成不该有的自我否定,因此,日常中哥哥表现得不够自信。兄弟间发生矛盾后,父母更是一味地偏袒弟弟,激发了哥哥的怨恨导致后面产生憎恨的心理和过激的行为。作为诚诚的父母一直不以为然,没有认识到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是独立的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个体。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是独立的人,既然如此,他们也需要尊重,并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公平对待。显然,诚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导致出现了案例中不该有的僵局。
二、俯下身子巧安抚
长期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都知道跟小孩子说话,如果多蹲下来,孩子就可以从我们这个肢体动作中感到一份尊重与亲近。其实,多数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感官多于语言的。作为成年人跟孩子做交流的时候,得通过更多的感官媒介与操作,而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地讲道理。所以,针对案例二中小梁的父母,我和家长面谈的时候,叮嘱他们平时注意多蹲下来和小梁说说话,用充满温情的肢体动作给安全感不足的小梁的心理架起牢固的支架。同时,注意用询问式,鼓动性的语言模式多与其沟通。比如,到了妹妹该洗澡的时候了,大人不要一味地低头忙活却冷落了一旁的小梁,而是可以这样问:“姐姐,你看妹妹的洗澡时间到了,我们该如何分工?”让她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她说:“可以让爸爸帮忙吧!”方案她自己提出的,自然就没有了情绪上的抵触,因为她会从大人的询问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家人的一份子,她受到重视了,可以给父母出主意了。后续,笔者还引导其父母还可以这样鼓动姐姐:“今天,爸爸感觉有点顾不上,姐姐你可以过来帮帮妹妹洗澡吗?”以此方式,增加姐妹之间的互动,让姐姐在照顾妹妹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劳。同时,笔者还引导其父母,每当姐姐愿意帮助妹妹后,必须对着妹妹夸一夸姐姐,强化其姐姐这一家庭角色的归属感。就像狐狸告诉小王子的智慧:有些道理不是用眼睛看的,要用心去体会的。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在面对生命的困境时也能坦然积极地直面困境?相信陪伴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这份独特的幸福感,只要大人用心去唤醒孩子,他们也必将展现另一个美好的自己。
三、同理同心促和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无法复制,他们各不相同。如果成人与孩子交谈时能敏锐的感受到每个孩子其独特的对话形式与通道,找到恰当衔接的入口就能一探孩子们内心独特美妙的世界。与孩子相处中,不难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充满许多入口,有的明显可见,有的幽幽隐蔽,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希望得到认同和尊重的心却是一致的。案例三中的父母就是没有体会到孩子的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错失了一次次弥补过失的机会,最终导致大孩的心理出现问题,行为出现偏激。学会站立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孩子的委屈不满,那么兄弟间、姐妹间的矛盾便很容易到化解,二孩的关系也会愈发的和谐。
我们常说做人的教育如同创作一件件的艺术品。的确,善于捕捉孩子的细微表情,只有用心听懂属于他们的生命,听懂他们的故事,才能真切走进孩子的世界。但愿身为二孩父母的家长们,也学会用心聆听,用眼捕捉,更畅快地感受二孩带来的温馨和喜悦。
案例一:
小周出生于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姐姐,姐妹俩年龄相差6岁。虽然姐姐常常默不作声,自顾自地玩,但是小周从小就知道:没有姐姐就没有自己。妈妈常常说:“姐姐是彩云,小周就是守护彩云的天使。”姐姐只是不愿意表达,只要小周多和姐姐说说话,姐姐就会越来越棒!是的,小周就是在父母不断用心的引导和教育下,不但不嫌弃姐姐,还学会了照顾姐姐。吃饭時间到了,小周会主动跑进房间,呼唤姐姐出来吃饭;每逢到郊外游玩的时候,小周会拉着姐姐的手说说她看到的、听到的,会分享好吃的东西给姐姐吃,还会学着妈妈的口吻慢慢地引导:姐姐,你得说,你想要什么?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呀!是的,只有以爱育爱,姐妹俩才会互相扶持。
案例二:
小梁最近比较焦虑,常常怕黑,回校后没有了往日的笑容,显得心事重重。原来,小梁的妈妈怀上了二胎,而且也是个女孩子,小梁很快就有个可爱的亲妹妹了。可是,小梁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接纳这个妹妹。妹妹出生后,小梁更是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可以独睡的,如今非要妈妈陪着入睡不可。以前在画画班里,她的作品可是经常作为代表作展示在墙报上,如今一上画画课,居然不愿意动笔了,还说:“老师,我不会画,你让我留堂吧!”在家里吃饭,只要看到妈妈给妹妹喂奶,就会发脾气不吃饭。妹妹洗澡了,她会野蛮地阻挠爸爸妈妈照顾妹妹,如果不得逞,就赖在地上大哭大闹。家里被弄得鸡犬不宁!父母疲惫不堪,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三:
大宝诚诚比较老实,虽然有点自卑,但是脾气却暴躁,偶尔会失出手打人。二宝卓卓,有点小聪明,从小被父母视为家中的希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钢琴、绘画、围棋等兴趣班不断。虽然,二宝所在的班别不同,偶尔会发现诚诚回校的情绪不对劲,一问原来又是小事一桩:回校一起坐车的路上,并列坐在后排的弟弟卓卓故意弄翻了他的书包,妈妈却护着弟弟,要哥哥让着弟弟。弟弟不但不道歉,还背地里对着哥哥做鬼脸。哥哥心里不痛快!每当这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得耐心地引导,做好疏导工作,诚诚的负面情绪才会得到缓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矛盾越发明显,冲突愈发激烈:一个课间,同学们冲进办公室报告:诚诚下课后无缘无故地冲去找弟弟,大打出手,还一边打一边喊:我没有这样的弟弟,我要打死你,打死你!同学们抱着他,他还把劝架的学生打伤了。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作为父母的就只会说:为什么这样?哥哥真是太不懂事了!不就是为了昨晚一件小事嘛……
案例四:
小徐从弟弟出生前就一直盼着望着。弟弟出世后,虽然只有六岁的她却像小大人似的给弟弟喂奶,哄弟弟睡觉,教弟弟打招呼,唱歌给弟弟听。挂在她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亲弟弟,我得保护他!妈妈常常笑着对弟弟说:“看,这就是最疼你爱你的好姐姐!”爸爸也常常夸赞姐姐:“你是我们全家的好姐姐!”
以上四个案例中,虽然不足以代表所有的二孩家庭,但是却是二孩家庭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个缩影,他们中有成功的,更有存在问题急需要解决困境的。个案中存在的困境,归根到底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出现偏差,导致了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出现问题。
我们常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困境的家庭,可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认识和行为出现偏差其实就是其德性出现偏差。德性也称为德行,它是人性的核心部分,其形成虽然是有着遗传和先天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德行是后天形成的。其中,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家庭影响尤为重要。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以身作则不懈怠
俗话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错误示范,只是作为父母的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孩子在日复一日的耳染目睹中模仿到了而形成不正确的感性认知。例如,案例三中的诚诚父母,平时教育中一直偏袒弟弟,对于哥哥诚诚并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甚至存在无视的状态,言语中也一直以弟弟为骄傲,导致哥哥心理产生极大的落差,形成不该有的自我否定,因此,日常中哥哥表现得不够自信。兄弟间发生矛盾后,父母更是一味地偏袒弟弟,激发了哥哥的怨恨导致后面产生憎恨的心理和过激的行为。作为诚诚的父母一直不以为然,没有认识到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是独立的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个体。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是独立的人,既然如此,他们也需要尊重,并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公平对待。显然,诚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导致出现了案例中不该有的僵局。
二、俯下身子巧安抚
长期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都知道跟小孩子说话,如果多蹲下来,孩子就可以从我们这个肢体动作中感到一份尊重与亲近。其实,多数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感官多于语言的。作为成年人跟孩子做交流的时候,得通过更多的感官媒介与操作,而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地讲道理。所以,针对案例二中小梁的父母,我和家长面谈的时候,叮嘱他们平时注意多蹲下来和小梁说说话,用充满温情的肢体动作给安全感不足的小梁的心理架起牢固的支架。同时,注意用询问式,鼓动性的语言模式多与其沟通。比如,到了妹妹该洗澡的时候了,大人不要一味地低头忙活却冷落了一旁的小梁,而是可以这样问:“姐姐,你看妹妹的洗澡时间到了,我们该如何分工?”让她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她说:“可以让爸爸帮忙吧!”方案她自己提出的,自然就没有了情绪上的抵触,因为她会从大人的询问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家人的一份子,她受到重视了,可以给父母出主意了。后续,笔者还引导其父母还可以这样鼓动姐姐:“今天,爸爸感觉有点顾不上,姐姐你可以过来帮帮妹妹洗澡吗?”以此方式,增加姐妹之间的互动,让姐姐在照顾妹妹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劳。同时,笔者还引导其父母,每当姐姐愿意帮助妹妹后,必须对着妹妹夸一夸姐姐,强化其姐姐这一家庭角色的归属感。就像狐狸告诉小王子的智慧:有些道理不是用眼睛看的,要用心去体会的。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在面对生命的困境时也能坦然积极地直面困境?相信陪伴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这份独特的幸福感,只要大人用心去唤醒孩子,他们也必将展现另一个美好的自己。
三、同理同心促和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无法复制,他们各不相同。如果成人与孩子交谈时能敏锐的感受到每个孩子其独特的对话形式与通道,找到恰当衔接的入口就能一探孩子们内心独特美妙的世界。与孩子相处中,不难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充满许多入口,有的明显可见,有的幽幽隐蔽,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希望得到认同和尊重的心却是一致的。案例三中的父母就是没有体会到孩子的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错失了一次次弥补过失的机会,最终导致大孩的心理出现问题,行为出现偏激。学会站立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孩子的委屈不满,那么兄弟间、姐妹间的矛盾便很容易到化解,二孩的关系也会愈发的和谐。
我们常说做人的教育如同创作一件件的艺术品。的确,善于捕捉孩子的细微表情,只有用心听懂属于他们的生命,听懂他们的故事,才能真切走进孩子的世界。但愿身为二孩父母的家长们,也学会用心聆听,用眼捕捉,更畅快地感受二孩带来的温馨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