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表明: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界不仅仅是合作,而是有机的融合,这也是西方高等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借鉴的地方。
【关键字】校企合作;双元制;“三明治”课程;职业教育;学位教育;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640
近年来,“技工荒”引起的职业教育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中,中职、高职都只占到接近一半的比例。而且,由于不少低分学生把上职业院校作为不得已选择,职业院校的生源和学生的学习意愿都不高,这些都将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从“升学导向”转为“就业导向”,这就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借鉴外部世界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
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认识到,要培养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仅仅依靠传统大学是远远不够的,且传统大学改造起来困难重重。于是一批新型大学应运而生,如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高等教育学院(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和第三级学院(Tertiary College),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1UT)以及日本的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等,这些院校培养的人才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是,各国政府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
1.1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训练,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1.1国家宏观调控,立法促进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各国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美国政府积极倡导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教育”,制定一系列法规,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 1.1.2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渠道。高职教育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英国多科技术学院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普遍实行“三明治”文凭课程,第一年学习、第二年实习、第三年学习。由于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并在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因此工读交替制的“三明治”课程深受企业界的欢迎,这类课程的毕业生也比较容易就业。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向来注重实践及严格的训练。一般需要2/3的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侧量学生实习和实验训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一般是交替进行,分别安排在第三和第六学期。第三学期主要用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工作前景;第六学期主要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接轨,即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性和操作性,又全力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据了解,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进入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
法国针对高中毕业生的短期职业教育很有特色。短期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接受2~3年的专业培训,然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它有些类似于中国的大专、高职,但是专业分得很细,有几百个。其教学计划与内容由专业人士设计,紧密联系企业需求,学生每年都必须在企业实习,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员。近30年来,法国的短期职业教育操作得非常成功,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
1.2以市场作为“风向标”
美国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他们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副学士学位课,一般为两年,学生毕业后可转入大学(学院)继续深造;二是职业培训证书课,分为两年制、一年制和不到一年的短期培训课,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三是学徒培训课,学徒可在职业技术学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接受培训。而英国则通过应试辅导学院的方式,帮助中学生通过A-Level(中学高级水平考试),取得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而学生取得GCSE对能否升入大学至关重要,这就使职业教育取得了和学位教育“平起平坐”的地位。
1.3强化教师资格审查,“多面手”与“专业性”并重
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大部分为兼职。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聘用教师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如焊接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二年以上的焊工工作经验,护士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二年以上的护士工作经验。为了使教师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美国很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有些州规定,每年假期教师必须到工厂、企业第一线工作,以接触实际提高技术,或到高等学校进修,并把培训和进修作为教师晋级的主要依据之一。
1.4政府引导,多元化资金注入
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85%来源于企业,15%由州政府列支,对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另外,失业者参加培训时,政府会按每学时拨给补贴费7~12马克,一年约1.5万~2万马克。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及其地方政府都对涉及支柱性产业的职业教育学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强调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界形成质量契约关系,它们共同的基点是: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界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缺陷和借鉴
2.1行政体制借鉴
职业教育连着两头,一头是学校,另一头是企业。美国政府积极倡导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教育”,制定一系列法规,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日本和英国设有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需求反映给学校。 中国职业教育欠发达,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企业缺乏技术改造的主动性。习惯于购买国外的核心技术,习惯于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低水平地重复生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能有待提高和完善,至今没有任何行政机构对学校和企业实施统筹管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导致了学校培养了大批企业不需要的人才,耗费了地方财政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中国职业教育企盼着学校与企业“牵手”的大气候到来。
2.2教育体制借鉴
西方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最理想的支持和资助,并接受合格的、与个人兴趣相符的教育和培养,人人都有机会在其一生中接受个人职业或政治方面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各种类型学校都是平等的、均衡发展的,没有重点和普通之分。在德国,高中阶段同龄人中,有半数以上在“双元制”教育中学习技术理论和接受职业培训,培养学习结束后,技能型劳动者能被直接投入到职业活动中去。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处于“平起平坐”的同等地位。
“十五”期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反,中等职业教育却陷入招生困境。主要表现为生源减少且质量低下和招生市场混乱二个方面,严重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政府财政拨款偏向于普通高中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2.3办学体制借鉴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普遍实行的“三明治”文凭课程,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及严格的训练,都体现西方办学体制务实而灵活,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市场融为一体。
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看,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陈旧、教学机制不灵活的问题日显突出。首先,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距离较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出现方向性失误和盲目无序性;二是在专业建设上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三是所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性差。这是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未能挑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课程结构上,采用学科课程模式暴露的弊端日趋明显。学科越分越细,且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要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
其次,中职学校的教学体制一般采用固定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多样化需求。
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中职教育师资整体素质还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尚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的职后培训跟不上需要,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还有一个艰难的历程,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和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正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朱新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析剖》,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1
[2]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职业技术教育2006,(2):2-6
[3]包国庆,《职教发展的深层障碍》,职业技术教育2007,(1):46-47
[4]李智明,《略论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及启示》,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第24卷第2期,2011年2月
【关键字】校企合作;双元制;“三明治”课程;职业教育;学位教育;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640
近年来,“技工荒”引起的职业教育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中,中职、高职都只占到接近一半的比例。而且,由于不少低分学生把上职业院校作为不得已选择,职业院校的生源和学生的学习意愿都不高,这些都将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从“升学导向”转为“就业导向”,这就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借鉴外部世界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
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认识到,要培养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仅仅依靠传统大学是远远不够的,且传统大学改造起来困难重重。于是一批新型大学应运而生,如美国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高等教育学院(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和第三级学院(Tertiary College),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1UT)以及日本的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等,这些院校培养的人才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是,各国政府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
1.1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训练,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1.1国家宏观调控,立法促进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各国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美国政府积极倡导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教育”,制定一系列法规,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 1.1.2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渠道。高职教育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英国多科技术学院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普遍实行“三明治”文凭课程,第一年学习、第二年实习、第三年学习。由于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并在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因此工读交替制的“三明治”课程深受企业界的欢迎,这类课程的毕业生也比较容易就业。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向来注重实践及严格的训练。一般需要2/3的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侧量学生实习和实验训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一般是交替进行,分别安排在第三和第六学期。第三学期主要用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工作前景;第六学期主要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接轨,即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性和操作性,又全力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据了解,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进入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
法国针对高中毕业生的短期职业教育很有特色。短期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接受2~3年的专业培训,然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它有些类似于中国的大专、高职,但是专业分得很细,有几百个。其教学计划与内容由专业人士设计,紧密联系企业需求,学生每年都必须在企业实习,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员。近30年来,法国的短期职业教育操作得非常成功,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
1.2以市场作为“风向标”
美国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他们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副学士学位课,一般为两年,学生毕业后可转入大学(学院)继续深造;二是职业培训证书课,分为两年制、一年制和不到一年的短期培训课,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三是学徒培训课,学徒可在职业技术学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接受培训。而英国则通过应试辅导学院的方式,帮助中学生通过A-Level(中学高级水平考试),取得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而学生取得GCSE对能否升入大学至关重要,这就使职业教育取得了和学位教育“平起平坐”的地位。
1.3强化教师资格审查,“多面手”与“专业性”并重
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大部分为兼职。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聘用教师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如焊接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二年以上的焊工工作经验,护士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二年以上的护士工作经验。为了使教师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美国很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有些州规定,每年假期教师必须到工厂、企业第一线工作,以接触实际提高技术,或到高等学校进修,并把培训和进修作为教师晋级的主要依据之一。
1.4政府引导,多元化资金注入
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85%来源于企业,15%由州政府列支,对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另外,失业者参加培训时,政府会按每学时拨给补贴费7~12马克,一年约1.5万~2万马克。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及其地方政府都对涉及支柱性产业的职业教育学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强调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界形成质量契约关系,它们共同的基点是: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界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缺陷和借鉴
2.1行政体制借鉴
职业教育连着两头,一头是学校,另一头是企业。美国政府积极倡导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教育”,制定一系列法规,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日本和英国设有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需求反映给学校。 中国职业教育欠发达,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企业缺乏技术改造的主动性。习惯于购买国外的核心技术,习惯于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低水平地重复生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能有待提高和完善,至今没有任何行政机构对学校和企业实施统筹管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导致了学校培养了大批企业不需要的人才,耗费了地方财政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中国职业教育企盼着学校与企业“牵手”的大气候到来。
2.2教育体制借鉴
西方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最理想的支持和资助,并接受合格的、与个人兴趣相符的教育和培养,人人都有机会在其一生中接受个人职业或政治方面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各种类型学校都是平等的、均衡发展的,没有重点和普通之分。在德国,高中阶段同龄人中,有半数以上在“双元制”教育中学习技术理论和接受职业培训,培养学习结束后,技能型劳动者能被直接投入到职业活动中去。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处于“平起平坐”的同等地位。
“十五”期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反,中等职业教育却陷入招生困境。主要表现为生源减少且质量低下和招生市场混乱二个方面,严重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政府财政拨款偏向于普通高中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
2.3办学体制借鉴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普遍实行的“三明治”文凭课程,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及严格的训练,都体现西方办学体制务实而灵活,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市场融为一体。
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看,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陈旧、教学机制不灵活的问题日显突出。首先,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距离较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出现方向性失误和盲目无序性;二是在专业建设上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三是所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性差。这是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未能挑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课程结构上,采用学科课程模式暴露的弊端日趋明显。学科越分越细,且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要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
其次,中职学校的教学体制一般采用固定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多样化需求。
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中职教育师资整体素质还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尚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的职后培训跟不上需要,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还有一个艰难的历程,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和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正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朱新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析剖》,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1
[2]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职业技术教育2006,(2):2-6
[3]包国庆,《职教发展的深层障碍》,职业技术教育2007,(1):46-47
[4]李智明,《略论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及启示》,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第24卷第2期,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