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那种“强灌式”“一棒子打死”的现象少了许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面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面对课堂上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甚至创造性的发言,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准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或不懂得课堂点拨的艺术,还不能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现在我就新课标形势下的语文教学现象和处理的感悟谈一点拙见。
一、现行语文教学的现状
1.重复、强调学生的表述,不加引申,仅仅在同一个平面说事
有些教师喜欢用“嗯”“某某同学说的是……”等语句来代替点拨,教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传话筒的角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引导者没有担负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没有履行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就是失职!这种简单重复、强调学生的表述又怎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细致周密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
2.廉价的表扬,庸俗的附和
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新课标中提倡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不过,我们经常会听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一味地说“好,很好!非常好!”“你真聪明!”“你真棒!”似乎不说好就是不尊重学生,就不能创设平等愉悦的课堂。诚然,语文中的很多问题的答案真的是丰富多彩的,但是,难道教师连最基本的真假的甄别也不需要了吗?不难想象,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一味地说“好”会麻木、烦腻、甚至生厌!仔细思考,这种以廉价的表扬、庸俗的附和换来的看似一片和谐的课堂恰恰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二、语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形势下的语文教师要有活力,课堂就有活力,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意义重组与再生的过程,课堂变成了碰撞思维,激发兴趣,传承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只有大胆地收放,才能最大限度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如此的收放自如,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教学才有了和谐。因而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创设自由的思维运动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实施开放性教学,创建和谐课堂,已经是教师奉行新课改理念的探索之路。
1.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课本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我们应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由点到面的挖掘。但是要由选择性地教。任何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照本宣科。
语文是开放性的,语文无处不在,课本是我们的教材,生活是我们的教材,社会也是我们的教材。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由大语文观念,要懂得为学生选择教材。还要利用各地、各校编辑的校本课程,让它们也能进入我们的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
2.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使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利用模式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决定设计步骤,确定从和入手,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创造、开放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3.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就意味着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自主、合作、创新”是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自主学习,也不管你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这一种精神。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样内在动力的支持去达到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形式和教学形式是有效的。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教师思想观念开放。只有摒弃传统的小语文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合理科学的借鉴和开发资源,积极创新,灵活运用,才能让语文课堂遍地开花,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乐中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与创新精神。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营造学习的和谐、师生的和谐。否则,闭门造车,和谐课堂也纯属无稽之谈。
一、现行语文教学的现状
1.重复、强调学生的表述,不加引申,仅仅在同一个平面说事
有些教师喜欢用“嗯”“某某同学说的是……”等语句来代替点拨,教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传话筒的角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引导者没有担负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没有履行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就是失职!这种简单重复、强调学生的表述又怎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细致周密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
2.廉价的表扬,庸俗的附和
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新课标中提倡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不过,我们经常会听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一味地说“好,很好!非常好!”“你真聪明!”“你真棒!”似乎不说好就是不尊重学生,就不能创设平等愉悦的课堂。诚然,语文中的很多问题的答案真的是丰富多彩的,但是,难道教师连最基本的真假的甄别也不需要了吗?不难想象,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一味地说“好”会麻木、烦腻、甚至生厌!仔细思考,这种以廉价的表扬、庸俗的附和换来的看似一片和谐的课堂恰恰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二、语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形势下的语文教师要有活力,课堂就有活力,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意义重组与再生的过程,课堂变成了碰撞思维,激发兴趣,传承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只有大胆地收放,才能最大限度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如此的收放自如,师生关系才会和谐,教学才有了和谐。因而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创设自由的思维运动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实施开放性教学,创建和谐课堂,已经是教师奉行新课改理念的探索之路。
1.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课本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我们应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由点到面的挖掘。但是要由选择性地教。任何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照本宣科。
语文是开放性的,语文无处不在,课本是我们的教材,生活是我们的教材,社会也是我们的教材。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由大语文观念,要懂得为学生选择教材。还要利用各地、各校编辑的校本课程,让它们也能进入我们的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
2.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使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利用模式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决定设计步骤,确定从和入手,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创造、开放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3.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就意味着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自主、合作、创新”是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自主学习,也不管你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这一种精神。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样内在动力的支持去达到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形式和教学形式是有效的。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教师思想观念开放。只有摒弃传统的小语文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合理科学的借鉴和开发资源,积极创新,灵活运用,才能让语文课堂遍地开花,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乐中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与创新精神。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营造学习的和谐、师生的和谐。否则,闭门造车,和谐课堂也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