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尝试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把练习放在主要地位,通过设计不同的练习来进行尝试教学,之后,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被动的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前n项和
随着“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深入实施,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开始发生变化,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效地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因此,本文就对如何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论述,以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般我们将尝试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即: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个环节。本文以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对如何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出示尝试题:①1 2 3 4…… 100=____
②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d=2,求该数列前9项和?
③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 a6=-4,求前20项和?
④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 a8=8,求该数列前9项和?
……
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将自己解答的方法进行说明或者是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
自学课本:在结束上述的自主尝试解答相关试题之后,组织学生进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思考: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是否适合所有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比较Sn=n(a1 an)/2与公式Sn=na1 n(n-1)d/2,思考两个公式是从什么角度推导出来的,并思考两者的应用范围,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分析,如教材中的例2,即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过程,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尝试练习:在结束了自学课本之后,我首先组织学生对“出示尝试题”这一环节的试题进行重新思考,并重新用公式进行再一次的计算,一来能够熟练公式的应用,二来能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能力。接着,我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习题A组和B组的练习题进行尝试练习。
如为了参加动机运动会的5000m长跑比赛,某同学给自己制定了7天的训练计划:第1天跑5000m,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跑500m,这个同学7天一共将跑多长的距离。
一个多边形的周长等于158cm,所有各边的长成等差数列,最大边的长等于44cm,公差等于3cm,求多边形的边数。
……
这两道试题都是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之所以,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尝试练习,一是因为教材中的这部分练习都属于最基本的知识点,有助于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二是可以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
学生讨论:该环节是在学生多次进行尝试练习之后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自己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发问,并与小组成员之间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比如:有学生提出:“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 a6=-4,求前20项和?”在该题的计算中,必须要求出a1和d吗?有简单的方法吗?对于该题难度并不大,但是计算比较繁琐,所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最简便的解答思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答能力,而且,也能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讲解:在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讲解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在上述四个环节中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中重难点,同时,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分析,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综上五个环节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对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自主学习,一来体现了课改下所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确保学生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耶耶.“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2).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前n项和
随着“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深入实施,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开始发生变化,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效地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因此,本文就对如何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论述,以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般我们将尝试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即: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个环节。本文以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对如何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出示尝试题:①1 2 3 4…… 100=____
②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d=2,求该数列前9项和?
③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 a6=-4,求前20项和?
④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 a8=8,求该数列前9项和?
……
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将自己解答的方法进行说明或者是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
自学课本:在结束上述的自主尝试解答相关试题之后,组织学生进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思考: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是否适合所有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比较Sn=n(a1 an)/2与公式Sn=na1 n(n-1)d/2,思考两个公式是从什么角度推导出来的,并思考两者的应用范围,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分析,如教材中的例2,即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过程,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尝试练习:在结束了自学课本之后,我首先组织学生对“出示尝试题”这一环节的试题进行重新思考,并重新用公式进行再一次的计算,一来能够熟练公式的应用,二来能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能力。接着,我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习题A组和B组的练习题进行尝试练习。
如为了参加动机运动会的5000m长跑比赛,某同学给自己制定了7天的训练计划:第1天跑5000m,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跑500m,这个同学7天一共将跑多长的距离。
一个多边形的周长等于158cm,所有各边的长成等差数列,最大边的长等于44cm,公差等于3cm,求多边形的边数。
……
这两道试题都是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之所以,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尝试练习,一是因为教材中的这部分练习都属于最基本的知识点,有助于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二是可以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
学生讨论:该环节是在学生多次进行尝试练习之后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自己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发问,并与小组成员之间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比如:有学生提出:“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 a6=-4,求前20项和?”在该题的计算中,必须要求出a1和d吗?有简单的方法吗?对于该题难度并不大,但是计算比较繁琐,所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最简便的解答思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答能力,而且,也能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讲解:在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讲解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在上述四个环节中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中重难点,同时,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分析,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综上五个环节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对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自主学习,一来体现了课改下所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确保学生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耶耶.“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