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中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
  关键词:设疑; 激趣; 启发; 诱导;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67-0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我在沪科版初二物理第八章《密度》一节教学中,和同学教师一起精心设计并实施了探究式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节课体现了教师设疑、激趣、学生解疑、尝试创新的教学思想,对促进教学思想的现代化、优化素质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设疑、激趣,让学生自主的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的开始是通过一组趣味问题引入的:①同学们都知道,小轿车、火车的底盘都是用钢铁制造的,你能说出为什么用钢铁来做吗?②如果你的妈妈买了一枚戒指,但是不知道是否是纯金做的?你能帮她鉴定吗?或者出示一枚戒指,你知道是什么物质做的吗?这样引入课题,有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感到惊讶、好奇,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要想回答上述问题,得去研究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有什么特性?怎样研究呢?向学生提出问题:①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实心铁块,问哪一个铁块的质量较大?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跟体积之间有什么确定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在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怎样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②再出示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块和铝块,问他们的质量相等吗?
  上面两个问题给出以后,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他们带着共同的疑问,开始思考、讨论、搜集信息,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设想,有的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举证。
  在对上面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用实验的方法来加以研究。学生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按照要求进行了实验探究。在试验中,对于测量固体的体积学生可能提出了与书上不同的讨论,然后给予具体指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脑-动口,产生了直觉、顿悟和灵感,导致了认识上的飞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在学生实验后,选取一组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由此引导学生由实验数据思考下列问题:①两个铁块的质量、体积是否相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②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有何关系?③铁块和水,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在组织学生对问題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得出:①同种物质所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即它的质量跟体积是成正比的。②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这一段教学,采用了学生自由的民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充分体验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问题。这样的教学,气氛活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激趣、质疑的引起,解疑活动的展开,发现人类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复试”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尝试创新、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在上面得出实验结论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密度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回忆: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是怎样得出来的?仿照这种方法类比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包括课本中的想一想:1g/cm3= kg/m3,也是让学生从1m/s=km/h的推导中类比出来的。
  物理课上学生懂得了第一个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一个物理公式的导出和使用、第一次思维方法和技巧等,都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都是学生将来创新的“模型”。这种知识和方法上的迁移,是学生学习发展中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去体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要珍惜它、利用它,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能够学好的。
  课本中的学会查密度表,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有关图表,并对课文和图表进行分析、归类,然后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密度表中所示铜的密度是多少?水银的密度是多少?空气的密度是什么?②比较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密度,哪些物质的密度较大?③前面给出的两个应用问题你能解释和帮助妈妈鉴别吗?说出你的方法。
  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第三个小问题的回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这节课上,注重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师生之间的活动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环境的交流。这种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得出多准确的结论,形成多高深的见解,但是它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如果我们都以此为己任,那么相信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趣味、情味、韵味,我们的课堂将会更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本论文是针对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7 B、C、D部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刊1988年第4期发表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裁军问题专家埃贡·巴尔1988年5月在北京国际安全讨论会上论述德国社民党的安全政策的报告。本文对德国社民党的安全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就此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正> 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在向更高水平的经济一体化目标不断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严重困扰欧洲共同体的社会问题是失业问题。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经济都曾经历了长达廿年的迅速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恢复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西欧各国在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六十年代中期,扭转了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的高失业率局面,失业人数大大减少,失业率降到了战后的最低水平。西欧主要国家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的失业人数从1950年的368.8万人减少
<正> 一些基本情况根据1985年初欧洲委员会对欧洲共同体十国所做的抽样调查,十国总人口为2.73亿,已婚妇女为6,700万,非工资劳动妇女共1,300万(自行开业和独立经营者约500万,帮助丈夫工作者约800万)。共同体委员会把非工资劳动妇女分为自行开业和独立工作,以及帮助丈夫工作的妇女两大类。自行开业和独立工作的妇女中有46%从事零售业,其他则从事旅馆、饮食、理发、手工艺品生产、脑力劳动、农业和渔业。下表为这部份妇女从事行业在其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摘 要:正确的声音概念、良好的发声习惯,是把歌唱好的前提。而唱好高音又必须具备精确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歌唱状态。把技巧、声带、呼吸、用力、意识这些关系捋顺了,高音就可以唱好了。关键词:歌唱; 唱高音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93-001正确的声音概念、良好的发声习惯,是把歌唱好的前提。而唱好高音又必须具备精确的技术、良好的心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的思想,对中小学酌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正> "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冷战的进程主要是由美苏这两个世界性强国决定的,但是,这段历史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侧面。例如英国,当时虽然处于衰落之中,但外交上十分活跃,采取了不少主动行动,是促使冷战局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从传统均势政策到新均势政策的转变在近代历史上,英国的基本对外政策是维持海上霸权,保护遍及全球的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以及阻止欧洲大陆出现力量占
<正> 最近,美国布鲁金斯学院发表了一份长达600页的研究报告,就西欧的经济增长问题驳斥了西欧的保守观点,明确指出西欧经济低速增长和失业人数众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及其他市场之僵化,而要放开这些市场,就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布鲁金斯报告批驳道:西欧福利国家所提供的优厚失业补偿并不是失业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自动化的普及以及同发展中国家贸易也不是失业的原因;西欧现行的税收制度对于过去二十年西欧投资的减少没有多大影响;较高的利率或代价高昂的金融市场也没有使西欧国家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而科学课如何有效分组,关乎教学效益的提高。关键词:科学课;有效分组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80-001一、当前分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小组台作学习是目前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实际操作时,我们主要是以教师“划分”的小组为主,这种现状堪忧。例如,各组之间差异水平比较大,同组之间各个成员差
针对常规双星时/频差(TDOA/FDOA)定位系统存在弱信号估计误差大和时频重叠辐射源估计分辨力不高问题,以及定位存在盲区和信号适应性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阵列信号处理提高TD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