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与创新意识,情感体验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创新意识是启发智慧、开启联想、勇于突破,开创美好未来的主要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要不断挖掘、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体验;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52-1
教育家柏拉图认为,音乐的节奏与乐曲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最深处。大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曾通过模仿学解释音乐对人类意志、性格、行为、道德等多方面的影响,他认为,当人们在模仿着演唱和演奏以及欣赏某一音乐作品时,就会经历一次同作品的情感一样的感性体验,这就是一次隐形教育,也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对各种作品中不同情感的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增强对事物的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应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和谐氛围,激趣导入
和谐氛围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和谐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别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音乐则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应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我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又如上《中国民歌》一课,就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达到教学目的。
二、师生紧密合作,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课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動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我和学生一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使学生在唱、赏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最终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我不仅仅只让学生听,而是采用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旧社会船工行船,都以吆喝来指挥,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边听边跟着吆喝,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体验,并且能很好地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三、灵取巧合,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而且教材也无法适合各地的具体教学实际,因此,教师无论上任何一课,都不应照搬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组合。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中,优美而伤感的音乐在我们的脑海里展现出无锡惠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使我们感受到内心的一种痛苦、迷茫和凄凉,于是我们会联想到阿炳不幸的人生。随着音乐变成高亢急昂、铿锵有力的旋律,使人体会到阿炳不屈的性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想象出他是怎样以顽强的毅力在贫穷和饥饿之中生活。听完乐曲后,我们得出结论,《二泉映月》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二胡独奏曲,乐曲倾诉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辣,控诉了世道的不平。在欣赏这一乐曲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发散性思维”,听完乐曲后,则是依靠“集中性思维”对乐曲作出评价。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只重视发展逻辑思维,那是片面的,是不够的,只有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相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供探究活动机会,培养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这种训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音乐创作竞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用词的流畅性。其具体做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用“1、2、3、5、6”五个音来表达某种情绪,以创作乐句的多少和旋律的流畅程度来决定胜负。二是培养学生思的变通性,如,当学生欣赏完《走进非洲》后,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结合模仿各种打击乐器声音,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例如,教师可先唱一句旋律,要求学生体会其感情,然后根据这一句旋律的特点,唱出第二句旋律。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使教与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体验;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52-1
教育家柏拉图认为,音乐的节奏与乐曲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最深处。大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曾通过模仿学解释音乐对人类意志、性格、行为、道德等多方面的影响,他认为,当人们在模仿着演唱和演奏以及欣赏某一音乐作品时,就会经历一次同作品的情感一样的感性体验,这就是一次隐形教育,也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对各种作品中不同情感的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增强对事物的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应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和谐氛围,激趣导入
和谐氛围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和谐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别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音乐则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应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我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又如上《中国民歌》一课,就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达到教学目的。
二、师生紧密合作,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课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動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我和学生一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使学生在唱、赏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最终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我不仅仅只让学生听,而是采用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旧社会船工行船,都以吆喝来指挥,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边听边跟着吆喝,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体验,并且能很好地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三、灵取巧合,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而且教材也无法适合各地的具体教学实际,因此,教师无论上任何一课,都不应照搬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组合。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中,优美而伤感的音乐在我们的脑海里展现出无锡惠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使我们感受到内心的一种痛苦、迷茫和凄凉,于是我们会联想到阿炳不幸的人生。随着音乐变成高亢急昂、铿锵有力的旋律,使人体会到阿炳不屈的性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想象出他是怎样以顽强的毅力在贫穷和饥饿之中生活。听完乐曲后,我们得出结论,《二泉映月》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二胡独奏曲,乐曲倾诉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辣,控诉了世道的不平。在欣赏这一乐曲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发散性思维”,听完乐曲后,则是依靠“集中性思维”对乐曲作出评价。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只重视发展逻辑思维,那是片面的,是不够的,只有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相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供探究活动机会,培养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这种训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音乐创作竞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用词的流畅性。其具体做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用“1、2、3、5、6”五个音来表达某种情绪,以创作乐句的多少和旋律的流畅程度来决定胜负。二是培养学生思的变通性,如,当学生欣赏完《走进非洲》后,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结合模仿各种打击乐器声音,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例如,教师可先唱一句旋律,要求学生体会其感情,然后根据这一句旋律的特点,唱出第二句旋律。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使教与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