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牵风记》是九旬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从军却在十九岁时不幸牺牲的故事。徐怀中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表达其对人性善恶观念的反思、追问以及对人性当中的自然人性与理性人性能否达到统一境界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徐怀中 人物形象 《牵风记》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付出半个世纪的心血著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的军旅故事。徐怀中通过对旅长齐竞、骑兵通讯员曹水儿、女参谋汪可逾等角色的塑造,从人物的细微之处着笔,讲述了一段凄美动人的战地传奇。《牵风记》一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着墨较少,而重在凸显人性的复杂特点。徐怀中通过对故事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其对人性的关怀与思考。
一、齐竞:外在修养与内在思想的双重表现
齐竞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曹水儿和汪可逾的首长。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他与文化教员汪可逾发生了一段凄美的战地爱情故事。
作为我军少有的留学归国人才,齐竞的外在表现是非常优秀的:“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艺术系,主修莎士比亚,兼学油画、人体艺术摄影。创办了文艺杂志,推出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说、散文,齐竞便是经常撰稿人之一。”a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齐竞让他从我军众多的将领之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名指挥将领,齐竞懂艺术、有文化、怀胆识,文武兼备。从齐竞早年求学以及入伍从军的经历来看,他的外在表现可谓完美无缺。通过小说前半部分作者对齐竞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让人难免不对该角色的定位形成刻板的观念——认为齐竞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解放军将领。包括他与汪可逾发生的战地爱情故事,再到之后他趁汪可逾不注意,“打劫去了一个炽热的吻”。小说内容进展到此,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达到最炽热的程度。这会让读者对这部小说产生“英雄配美人”俗套情节的想法。但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向我们展现了齐竞隐藏于外表下的另一面,那便是留存在齐竞意识里挥之不去的传统封建思想与他内心中狭隘自私的一面。
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徐怀中通过描写齐竞与汪可逾之间的矛盾冲突,来逐步展现齐竞内心自私、世俗的一面。在小说第十章中,汪可逾为了将家庭成分不好的小演员刘春壶留在部队中,向首长齐竞求情。虽然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但是齐竞却向汪可逾表露了心声:“你热心于帮助别人,这是你的一大优点。不过往往有些情况,不见得如你想象的那么单纯、那么平面。”b齐竞的世俗功利与汪可逾的天真善良形成鲜明对比。徐怀中运用这种对比手法,让读者得以重新审视齐竞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了齐竞隐藏于军队首长光环下的另一面性格。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齐竞内心深处的封建思想也通过与汪可逾的交往逐步暴露出来。齐竞在欲望与好奇心的驱使下,明目张胆地偷窥了汪可逾的裸体,更甚一步要将这样的“艺术人体”拿相机拍下来。按文中的描述,这是作为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对人体艺术最纯粹的欣赏。通过这段故事情节的安排,让读者意识到齐竞看似是一个接受了西方思想的人,但当汪可逾落入敌人之手被返送回来后,齐竞因怀疑汪可逾失去贞操而对她心生嫌隙。齐竞一改常态,卸下了最初的“伪装”,向汪可逾表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自己也不理解,一旦接受了某种陈旧观念,要从意识中去除很难。总还是认为,所谓‘初夜落红’,是最洁净最珍贵最神圣的一种纪念物。”c作为一名留学归来、接受过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其观念仍保留着极为传统的封建性。他潜意识里的传统封建思想已深深刻在骨子里,挥之不去。作者用这种鲜明的对比将人物性格中美好与阴暗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通过对齐竞外在表现与内在思想的反差对比,凸显作者对封建意识的讽刺与批判,体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与追问。
正如一句评论:“齐竞是个典型的儒将,博学多闻、精于音乐、长于带兵。但他更是矛盾的统一体,狭隘自私的性格让他一辈子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这一形象塑造是立体的、真实可信的,也是崭新的。”d徐怀中笔下的齐竞,其形象是鲜活、有血有肉的。作者通过对齐竞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从看似完美无缺的军人形象到深受封建思想束缚的传统“大男子主义”形象的转变,前后鲜明的反差对比,让小说的情节内容没有落入军事文学题材小说一成不变的俗套之中。
二、曹水儿:释放天性与坚守本心的完美诠释
徐怀中对曹水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是站在齐竞的对立面去进行的:于自然洒脱、不加遮掩的本性中凸显其人性里最原始、美好的一面。如果说齐竞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对其光鲜的人物形象中衬出人性里虚伪的一面来表现,那么曹水儿在徐怀中笔下就是一个富有七情六欲的并不完美、有诸多“劣迹”的普通战士形象。曹水儿这一角色出场就与“性”相关,曹水儿追求生命的天性,他在从军途中与众多女性有染,但是在追求天性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坚守本心,能够直面死亡、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
在小说的第四章《野有蔓草》和第十七章《中间地带》中对曹水儿的“风流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野有蔓草》章节中,作者在形容曹水儿的艳遇经历时这样写道:“这一头雄鹿,头顶生长着枝枝杈杈威风凛凛的一对大鹿角,不愁没有大队牝鹿排着长队在恭候着他的检阅。”e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曹水儿天生的雄性魅力。在作者看来,人类追求生命的天性乃人之常情,不应受到传统伦理纲常的限制,人应有追求天性快乐的权利。而在之后的内容中,作者引用《野有蔓草》里的诗句内容,印证曹水儿的行为是有据可循的。有学者评论道:“作者用古人的性自由观从纵向角度向读者证明,生命活力的追求是超越古今时空的。”f作者引用古诗句的内容,为曹水儿追求天性的行为冠以历史文化的合理性,也从侧面表明作者对笔下曹水儿这一人物形象释放天性的肯定。
曹水儿虽没有像齐竞那样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但他骨子里淳朴美好的品质却是与生俱来的。曹水儿对待自己的战友,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坦诚、直率。他在汪可逾负伤被敌人当作俘虏交换回来后,对汪可逾的敬仰一往如初。曹水儿在护送负伤的汪可逾转移途中,面对汪可逾的不配合,他急得直跺脚,说:“我绝不能让你第二次落到敌人手里!”g在二人躲進山洞中避难的日子里,曹水儿对汪可逾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对汪可逾的态度可谓是像对待“神明”那般尊敬、崇拜。由此可见,他对汪可逾的尊敬与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与齐竞对待汪可逾冷漠的态度截然相反。相比较下,更显出曹水儿这一人物形象内在品质的美好。
关键词:徐怀中 人物形象 《牵风记》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付出半个世纪的心血著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的军旅故事。徐怀中通过对旅长齐竞、骑兵通讯员曹水儿、女参谋汪可逾等角色的塑造,从人物的细微之处着笔,讲述了一段凄美动人的战地传奇。《牵风记》一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着墨较少,而重在凸显人性的复杂特点。徐怀中通过对故事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其对人性的关怀与思考。
一、齐竞:外在修养与内在思想的双重表现
齐竞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曹水儿和汪可逾的首长。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他与文化教员汪可逾发生了一段凄美的战地爱情故事。
作为我军少有的留学归国人才,齐竞的外在表现是非常优秀的:“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艺术系,主修莎士比亚,兼学油画、人体艺术摄影。创办了文艺杂志,推出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说、散文,齐竞便是经常撰稿人之一。”a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齐竞让他从我军众多的将领之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名指挥将领,齐竞懂艺术、有文化、怀胆识,文武兼备。从齐竞早年求学以及入伍从军的经历来看,他的外在表现可谓完美无缺。通过小说前半部分作者对齐竞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让人难免不对该角色的定位形成刻板的观念——认为齐竞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解放军将领。包括他与汪可逾发生的战地爱情故事,再到之后他趁汪可逾不注意,“打劫去了一个炽热的吻”。小说内容进展到此,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达到最炽热的程度。这会让读者对这部小说产生“英雄配美人”俗套情节的想法。但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向我们展现了齐竞隐藏于外表下的另一面,那便是留存在齐竞意识里挥之不去的传统封建思想与他内心中狭隘自私的一面。
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徐怀中通过描写齐竞与汪可逾之间的矛盾冲突,来逐步展现齐竞内心自私、世俗的一面。在小说第十章中,汪可逾为了将家庭成分不好的小演员刘春壶留在部队中,向首长齐竞求情。虽然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但是齐竞却向汪可逾表露了心声:“你热心于帮助别人,这是你的一大优点。不过往往有些情况,不见得如你想象的那么单纯、那么平面。”b齐竞的世俗功利与汪可逾的天真善良形成鲜明对比。徐怀中运用这种对比手法,让读者得以重新审视齐竞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了齐竞隐藏于军队首长光环下的另一面性格。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齐竞内心深处的封建思想也通过与汪可逾的交往逐步暴露出来。齐竞在欲望与好奇心的驱使下,明目张胆地偷窥了汪可逾的裸体,更甚一步要将这样的“艺术人体”拿相机拍下来。按文中的描述,这是作为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对人体艺术最纯粹的欣赏。通过这段故事情节的安排,让读者意识到齐竞看似是一个接受了西方思想的人,但当汪可逾落入敌人之手被返送回来后,齐竞因怀疑汪可逾失去贞操而对她心生嫌隙。齐竞一改常态,卸下了最初的“伪装”,向汪可逾表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自己也不理解,一旦接受了某种陈旧观念,要从意识中去除很难。总还是认为,所谓‘初夜落红’,是最洁净最珍贵最神圣的一种纪念物。”c作为一名留学归来、接受过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其观念仍保留着极为传统的封建性。他潜意识里的传统封建思想已深深刻在骨子里,挥之不去。作者用这种鲜明的对比将人物性格中美好与阴暗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通过对齐竞外在表现与内在思想的反差对比,凸显作者对封建意识的讽刺与批判,体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与追问。
正如一句评论:“齐竞是个典型的儒将,博学多闻、精于音乐、长于带兵。但他更是矛盾的统一体,狭隘自私的性格让他一辈子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这一形象塑造是立体的、真实可信的,也是崭新的。”d徐怀中笔下的齐竞,其形象是鲜活、有血有肉的。作者通过对齐竞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从看似完美无缺的军人形象到深受封建思想束缚的传统“大男子主义”形象的转变,前后鲜明的反差对比,让小说的情节内容没有落入军事文学题材小说一成不变的俗套之中。
二、曹水儿:释放天性与坚守本心的完美诠释
徐怀中对曹水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是站在齐竞的对立面去进行的:于自然洒脱、不加遮掩的本性中凸显其人性里最原始、美好的一面。如果说齐竞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对其光鲜的人物形象中衬出人性里虚伪的一面来表现,那么曹水儿在徐怀中笔下就是一个富有七情六欲的并不完美、有诸多“劣迹”的普通战士形象。曹水儿这一角色出场就与“性”相关,曹水儿追求生命的天性,他在从军途中与众多女性有染,但是在追求天性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坚守本心,能够直面死亡、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
在小说的第四章《野有蔓草》和第十七章《中间地带》中对曹水儿的“风流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野有蔓草》章节中,作者在形容曹水儿的艳遇经历时这样写道:“这一头雄鹿,头顶生长着枝枝杈杈威风凛凛的一对大鹿角,不愁没有大队牝鹿排着长队在恭候着他的检阅。”e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曹水儿天生的雄性魅力。在作者看来,人类追求生命的天性乃人之常情,不应受到传统伦理纲常的限制,人应有追求天性快乐的权利。而在之后的内容中,作者引用《野有蔓草》里的诗句内容,印证曹水儿的行为是有据可循的。有学者评论道:“作者用古人的性自由观从纵向角度向读者证明,生命活力的追求是超越古今时空的。”f作者引用古诗句的内容,为曹水儿追求天性的行为冠以历史文化的合理性,也从侧面表明作者对笔下曹水儿这一人物形象释放天性的肯定。
曹水儿虽没有像齐竞那样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但他骨子里淳朴美好的品质却是与生俱来的。曹水儿对待自己的战友,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坦诚、直率。他在汪可逾负伤被敌人当作俘虏交换回来后,对汪可逾的敬仰一往如初。曹水儿在护送负伤的汪可逾转移途中,面对汪可逾的不配合,他急得直跺脚,说:“我绝不能让你第二次落到敌人手里!”g在二人躲進山洞中避难的日子里,曹水儿对汪可逾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对汪可逾的态度可谓是像对待“神明”那般尊敬、崇拜。由此可见,他对汪可逾的尊敬与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与齐竞对待汪可逾冷漠的态度截然相反。相比较下,更显出曹水儿这一人物形象内在品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