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后,学前教育的发展由政府调节过渡到市场调节为主,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精英教育滑向了大众化教育,调节机制的变化对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日趋大专化,许多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何正确认识与发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职能,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的涵义
(一)职能的涵义
职能是指一个组织、团体或社会系统应有的作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职能是指它应发挥的作用,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承担科研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职能与活动的关系
职能与活动是两个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指向不同。职能是指一组织、团体或社会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而言,表明它们在更大的系统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作用,指向外。活动则是就组织、团体或社会系统内人们的具体行为、行动而言,指向内。职能的发挥要靠活动承载。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职能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它是通过高校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高校中人们的主要活动是教学和科学研究。教学主要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增强身体素质等,寓于其中的主要社会作用是培养人才。还有一些教学活动,诸如教师资格证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园长培训班等,则体现出社会服务的作用。科学研究就是认真执行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通过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培养人才服务。如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直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同时,学校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其新的发现与发明,还发展了科学知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一起共同发挥培养人才的职能。由此可知,无论是教学,还是科学研究,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作用。教学与科学研究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正是对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反映,体现了活动的社会意义,而不是活动本身。
(三)职能与功能的关系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职”是同职务、职权、职责、职位、职业相联系的;“能”是同能力、能量相联系的;“职能”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是同功劳、功力、功率、功效相联系的,表现为能量、效力;“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虽然两者都含有“能”的因素,但“职”与“功”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涵。所以,“职能”与“功能”并不是同义词,不应等同。职能主要指教育机构,功能主要指教育活动。
高等学校的职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而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受到时代制约和变化的。高等学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和文化功能等。高等學校职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与高等教育中人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
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传统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影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的发挥
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一个广泛、复杂的过程。我国古代的重理轻术、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观影响了学前教育的生源素质,又影响了学校管理人员对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办学定位不准,不能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特色,使其不能更好地发挥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出现效益差,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突出问题。
(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层次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差
纵观全国现有的学前教师教育,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职业技术院校,所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规模都偏小、专业集中度不够,重复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造成的浪费和混乱现象明显,如何统一规划好各地学前教师教育事业,使学前教师教育院校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实现优势互补,规模效益,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道路值得研究。
(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过分追求市场效益,忽略了人才培养职能
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盲目追求市场效应,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过分强调针对性,使人才后劲不足。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沿袭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法,职业技术教育难以向高层次迈进,在科学研究上出现了科研重点转向产品开发,结果使得高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在内容上难以统一。不少师生片面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将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职业道德观弃置一旁,理想人格教育出现空缺。
(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比例失调,一方面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浪费严重;二是学校的专业结构缺乏宏观规划,某些专业建设缺乏长远计划,专业与学科的设置不够合理,特别是相关专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学校职能的发挥。
(五)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独立实体未能落实
我们否认高校是独立社会实体,只把它当作政府有关部门的附属机构,剥夺了它应有的自主权力,缺乏追求自身利益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的取向及发挥
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日趋大专化,原有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方式将随之改变,幼儿园教师培养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园研究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各项职能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
(一)坚持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全面发挥学前教师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高等教育功效的追求和价值的判断,它对学前教师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高等教育追求的是社会经济价值与政治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社会经济价值与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社会发展,后者着眼于人的发展。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高校历来都是政治思想、观念、舆论的重要阵地,为此,要注重学前教师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对文化价值的追求表现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积极借鉴一切有用的外来文化,传递和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进而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无论是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借鉴外来文化,都应当以是否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标准来进行文化价值的鉴别与选择、传递与创造。
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培养多种类型和规格的人才,以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坚持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学前教师教育的社会服务应体现把教育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促进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双重目的。
(二)进一步规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增强办学活力
由于幼师的办学目标与高师有所不同,原有的学校体制、机制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需要,必须通过改革,理顺关系,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待遇,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建立起与高效、有序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师的教学科研、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各部分的管理模式应根据事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高师的教学和科研,要进一步完善事业行政管理体制;校办产业是高师以自己独特的智力成果,产品和服务于社会进行等值交换的经济活动,必须实行企业管理;我国高校现行的后勤保障管理体制要引入企业经营体制,实行全额成本核算,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同时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逐步理顺学校内部各级关系,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搞活用人制度,优化高校人员结构,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条件;实行评聘分离、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建立与绩效密切挂钩的收入与分配制度,改变过去分摊资源的做法,通过激励和竞争机制以及自我约束机制,实现用人利益的最佳化,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学习活力。
(三)深化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要求以综合性和多元化的学科教育为基础,因此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着力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型的学科和专业,使教师不仅了解和掌握某个具体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而且还要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其他相关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以及各个学科和领域知識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达到对知识和理论非常系统的把握和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其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正确处理科学、人文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把以科学知识传授为内容的科学教育和以人文知识传授为内容的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实现人才素质的均衡发展。加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努力使二者真正融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最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关系,改变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必须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学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订单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全面素质教育管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转变学前教师培养模式的机制与制度,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
迄今为止,学前教师培养模式是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即基本取得了教师的资格,以后的培训显得无足轻重,没有能够在整体上实现学前教师教育和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实施教师资格证书教育以后,所有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都要参加统一的考试,无疑对新入职的学前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学前教师培养模式的机制逐步从终结性模式和制度,向终身性模式和制度转变,培养学前教师的学校由单纯职前教育的机构,向终身教育的机构转变,使学校从教师职前教育和培养的机构,转向教师接受和获得终身教育的机构,学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按照一种组织化的模式实施,并且通过资格的认定进行保障,这是教师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要的。
(五)构建“校园研究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项职能的协调发展
在师范教育不断变化和改革中,稳定与支撑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永存的内在本质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校园研究共同体”的教育科研发展模式。校园研究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合作,学校要不断探索,构建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为核心、服务学前教育机构的模式、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服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模式。校园研究共同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传播学前教育新理念,加快校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广东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批准号2015sejk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
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的涵义
(一)职能的涵义
职能是指一个组织、团体或社会系统应有的作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职能是指它应发挥的作用,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承担科研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职能与活动的关系
职能与活动是两个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指向不同。职能是指一组织、团体或社会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而言,表明它们在更大的系统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作用,指向外。活动则是就组织、团体或社会系统内人们的具体行为、行动而言,指向内。职能的发挥要靠活动承载。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职能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它是通过高校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高校中人们的主要活动是教学和科学研究。教学主要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增强身体素质等,寓于其中的主要社会作用是培养人才。还有一些教学活动,诸如教师资格证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园长培训班等,则体现出社会服务的作用。科学研究就是认真执行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通过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培养人才服务。如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直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同时,学校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其新的发现与发明,还发展了科学知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一起共同发挥培养人才的职能。由此可知,无论是教学,还是科学研究,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作用。教学与科学研究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正是对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反映,体现了活动的社会意义,而不是活动本身。
(三)职能与功能的关系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职”是同职务、职权、职责、职位、职业相联系的;“能”是同能力、能量相联系的;“职能”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是同功劳、功力、功率、功效相联系的,表现为能量、效力;“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虽然两者都含有“能”的因素,但“职”与“功”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涵。所以,“职能”与“功能”并不是同义词,不应等同。职能主要指教育机构,功能主要指教育活动。
高等学校的职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而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受到时代制约和变化的。高等学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和文化功能等。高等學校职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与高等教育中人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
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传统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影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的发挥
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一个广泛、复杂的过程。我国古代的重理轻术、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观影响了学前教育的生源素质,又影响了学校管理人员对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办学定位不准,不能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特色,使其不能更好地发挥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出现效益差,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突出问题。
(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层次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差
纵观全国现有的学前教师教育,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职业技术院校,所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规模都偏小、专业集中度不够,重复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造成的浪费和混乱现象明显,如何统一规划好各地学前教师教育事业,使学前教师教育院校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实现优势互补,规模效益,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道路值得研究。
(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过分追求市场效益,忽略了人才培养职能
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盲目追求市场效应,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过分强调针对性,使人才后劲不足。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沿袭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法,职业技术教育难以向高层次迈进,在科学研究上出现了科研重点转向产品开发,结果使得高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在内容上难以统一。不少师生片面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将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职业道德观弃置一旁,理想人格教育出现空缺。
(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比例失调,一方面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浪费严重;二是学校的专业结构缺乏宏观规划,某些专业建设缺乏长远计划,专业与学科的设置不够合理,特别是相关专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学校职能的发挥。
(五)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独立实体未能落实
我们否认高校是独立社会实体,只把它当作政府有关部门的附属机构,剥夺了它应有的自主权力,缺乏追求自身利益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的取向及发挥
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日趋大专化,原有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方式将随之改变,幼儿园教师培养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园研究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各项职能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
(一)坚持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全面发挥学前教师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高等教育功效的追求和价值的判断,它对学前教师教育起着导向作用。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高等教育追求的是社会经济价值与政治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社会经济价值与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社会发展,后者着眼于人的发展。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高校历来都是政治思想、观念、舆论的重要阵地,为此,要注重学前教师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对文化价值的追求表现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积极借鉴一切有用的外来文化,传递和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进而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无论是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借鉴外来文化,都应当以是否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标准来进行文化价值的鉴别与选择、传递与创造。
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培养多种类型和规格的人才,以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坚持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学前教师教育的社会服务应体现把教育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促进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双重目的。
(二)进一步规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增强办学活力
由于幼师的办学目标与高师有所不同,原有的学校体制、机制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需要,必须通过改革,理顺关系,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待遇,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建立起与高效、有序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师的教学科研、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各部分的管理模式应根据事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高师的教学和科研,要进一步完善事业行政管理体制;校办产业是高师以自己独特的智力成果,产品和服务于社会进行等值交换的经济活动,必须实行企业管理;我国高校现行的后勤保障管理体制要引入企业经营体制,实行全额成本核算,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同时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逐步理顺学校内部各级关系,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搞活用人制度,优化高校人员结构,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条件;实行评聘分离、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建立与绩效密切挂钩的收入与分配制度,改变过去分摊资源的做法,通过激励和竞争机制以及自我约束机制,实现用人利益的最佳化,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学习活力。
(三)深化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要求以综合性和多元化的学科教育为基础,因此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着力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型的学科和专业,使教师不仅了解和掌握某个具体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而且还要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其他相关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以及各个学科和领域知識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达到对知识和理论非常系统的把握和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其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正确处理科学、人文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把以科学知识传授为内容的科学教育和以人文知识传授为内容的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实现人才素质的均衡发展。加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努力使二者真正融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最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关系,改变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必须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学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订单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全面素质教育管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转变学前教师培养模式的机制与制度,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
迄今为止,学前教师培养模式是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即基本取得了教师的资格,以后的培训显得无足轻重,没有能够在整体上实现学前教师教育和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实施教师资格证书教育以后,所有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都要参加统一的考试,无疑对新入职的学前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学前教师培养模式的机制逐步从终结性模式和制度,向终身性模式和制度转变,培养学前教师的学校由单纯职前教育的机构,向终身教育的机构转变,使学校从教师职前教育和培养的机构,转向教师接受和获得终身教育的机构,学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按照一种组织化的模式实施,并且通过资格的认定进行保障,这是教师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要的。
(五)构建“校园研究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项职能的协调发展
在师范教育不断变化和改革中,稳定与支撑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永存的内在本质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校园研究共同体”的教育科研发展模式。校园研究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合作,学校要不断探索,构建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为核心、服务学前教育机构的模式、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服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模式。校园研究共同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能、传播学前教育新理念,加快校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广东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批准号2015sejk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