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贾宝玉的俗世之缘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h79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缘也就是说俗世之中的缘分。《红楼梦》最后一回中贾雨村询问甄士隐贾宝玉的下落时,甄士隐告知他贾宝玉俗缘已毕,已经回归本处了。所谓的俗缘已毕也就是说蒋玉菡与花袭人已经成婚了。本文就贾宝玉的俗世之缘来论述蒋玉菡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俗缘 《红楼梦》 贾宝玉 蒋玉菡
  蒋玉菡是《红楼梦》中着墨不多却至关重要的角色。《红楼梦》中以玉为名的人物大多与贾宝玉有所关联。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种的仙缘,林黛玉是为了报恩而来,她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妙玉与贾宝玉是一种佛缘。蒋玉菡与贾宝玉有一种灵魂上的契合,因为尘世这些爱恨情仇他们相遇相知相惜。所以说蒋玉菡是贾宝玉的俗缘。“菡”是荷花的别称,即包含,未吐之意。“菡”字有时作“函”,函者,藏也。所以按照《红楼梦》中人物取名喜欢取其谐音的规律,蒋玉菡可以谐音变为“将玉函”,也就是说将宝玉藏于其间。这种说法无法确定是否符合作者创作时期的本意,但这种取名的方式也是《红楼梦》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曹雪芹对蒋玉菡这一人物角色是极为喜爱的,以“菡”为名,暗含着他有一种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行。而且从《红楼梦》整部书里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来看,蒋玉菡的结局算是难得一见的圆满。《红楼梦》是一本悲剧小说,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有悲剧色彩,结局要么贫困潦倒,要么身死香消,而蒋玉菡实现了他所期望的安平祥和的生活和美满的婚姻。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宝玉与蒋玉菡初次见面即惺惺相惜,“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叫他:‘闲了往我们那里去。”’可以看出宝玉对蒋玉菡极有好感,初次相见就相邀再次见面。当得知蒋玉菡就是慕名已久的琪官时,宝玉连用了两个“有幸”,可以看出宝玉对于蒋玉菡是极其满意的,而且他评价蒋玉菡是名不虚传,可见蒋玉菡极对他的胃口。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戏子,蒋玉菡能够在这些权贵公子中传出名声,可见其与其他供人娱乐的优伶戏子是大不相同的。贾宝玉是一个时代的异类,他率性而为,他欣赏志趣高洁,不被俗世所浸染的人。蒋玉菡虽然身份低微是一个戏子,但他并没有趋炎附势,坚守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拥有这种如莲花般高洁的人格的人,很容易引起宝玉的注意。在冯紫英的家宴上他与宝玉一见如故,彼此互换信物。在这个情节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一是他在提到汗巾的由来时说是北静王“给”的,而不是“赐”的,此处也隐含有蒋玉菡与北静王的关系并不简单,毕竟汗巾這等私密之物不是可以轻易收受的。二是他一再强调如果是别人,断然不肯以此物相赠,此处也可看出贾宝玉在蒋玉菡心中的地位极高,也可见两人的初见是彼此吸引的。从蒋玉菡与贾宝玉的相处方式可以看出他在贾府公子面前不卑不亢的态度,他按照自己的喜好结交志趣相投的人,不谄媚,不做作,有一种文人雅士的清洁品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让贾宝玉和北静王同时对他表现出好感,愿与他结识。
  二、为尔不惧皮肉苦
  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到贾府向贾政要人,王爷宠爱的优伶琪官(蒋玉菡)失踪,而坊间流传着贾宝玉与琪官私交甚密,因此来和宝玉要人。从长史官口中我们可以知道琪官虽是戏子身份,但在忠顺王府里的地位并不低下,极受王爷宠爱,不然一个王爷怎会为了一个戏子出动大批官兵去搜寻。在明清时期贵族士大夫之间有一种养小倌和娈童的风气,这也在《红楼梦》的书写中有所体现。比如薛蟠(养小子,恋柳湘莲),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贾琏(外惧娈童)等,所以这也隐隐为蒋玉菡与贾宝玉的关系做出一些铺垫。蒋玉菡逃离忠顺王府,一方面是想要追寻自由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贾宝玉在其中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红楼梦》中只是说两人交往甚密,但并没有进行详细描述,这是作者刻意为之还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章节缺失,这就不得而知了,有待红学研究家们考据。但是从宝玉能清楚地知道蒋玉菡的藏身之所这个细节看来,两人的关系必然是极为亲密的,何况连坊间都传两人私交甚密,这也是一种暗示。宝玉也因为这被贾政大加杖挞,最后伤痕累累。一方面,贾宝玉与戏子私交甚密是违背礼教的,太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这也是宝玉与蒋玉菡缔结“俗缘”的一种象征,宝玉承受杖责后,他的俗体肉身必然会承受极大的苦痛及伤残。在《红楼梦》这本书中,宝玉为林黛玉承受精神上极大的痛苦,宝玉曾两次对黛玉说如果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对应的是《红楼梦》的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为蒋玉菡却担负了凡俗肉身上最大的创伤,这亦是一种情的表现。《红楼梦》中贾宝玉备受宠爱,仅有这一章着重写了贾宝玉被打,必有深意。在同性恋研究中有一种“自恋”的同性恋,也就是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是一种“自爱”。“在对象选择之自恋型上,强烈的原欲固着作用,也为有显著的同性恋倾向之一特质”。比如说希腊神话里关于水仙花来源的故事,美少年纳克索斯爱上了自己水中倒影,并为了他憔悴而死,最终变成了水仙花。蒋玉菡对贾宝玉来说就像贾宝玉在水里的倒影。在他的身上有许多与贾宝玉的相似之处。蒋玉菡有属于自己的傲气,不媚俗,不攀附,和贾宝玉志趣相投。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中“果然蒋玉菡扮着秦小官服侍花魁醉后神情,把这一种怜香惜玉的样子,做得极情尽致”,从此处可以看出蒋玉菡也是一个极其爱护女子的人,和贾宝玉极为相似,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也是为了显示蒋玉菡与贾宝玉的联系,暗示蒋玉菡是贾宝玉在俗世中的一个化身,《红楼梦》从一开始就为每个人设定好了结局,贾宝玉了却俗缘后终要回归仙位,那么蒋玉菡这个俗世的化身留在俗世中了却一些宝玉未能完成的事就有一定的道理了。
  三、此情长存在人间
  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宝玉与蒋玉菡重逢,在宝玉眼里,蒋玉菡“鲜润如出水芙渠,飘扬似临风玉树”,这是对蒋玉菡外貌的描写,芙蕖也就是莲花的意思,这也是“菡”的本意。而这句话的意思绝没有这么简单,在临近小说的结尾安排这一情节,一定是有深意的。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结局安排是他最后出家了,最终了却俗缘后他还是要回归仙位的。贾宝玉的真身最终飞升成仙,而他佛身的化身蒋玉菡却留在了凡世,替他完成还没有了结的俗缘。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蒋玉菡将贴身汗巾赠给贾宝玉,最终这块汗巾被贾宝玉转赠给了袭人,而贾宝玉赠给蒋玉菡的汗巾原为袭人之物,作者的这一情节安排,也隐隐暗示了蒋玉菡与袭人的结局,他们终会走到一起。在小说的最后一回安排了袭人与蒋玉菡成婚,并说宝玉如今尘缘已满,这两件事笔者认为是有联系的。袭人是贾宝玉极为珍视的人,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鬟,她是宝玉在世间初次尝试云雨的对象,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宝玉在人间情欲的体现,蒋玉菡更像宝玉精神的化身,袭人与蒋玉菡的结合某种意义上说是贾宝玉灵与肉的结合。在宝玉升天变回神仙后,他的俗世情缘留在了人间,并实现了融合。蒋玉菡作为贾宝玉在俗世的化身迎娶袭人也是为宝玉了却了一段尘缘。
  在《红楼梦》这部传世佳作中,塑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物形象。蒋玉菡这个角色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他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贾宝玉的俗世之缘,他肩负着让作品升华的任务。《红楼梦》是一部凌驾于时代之上的作品,这也是为何它能长传于世的原因之一。《红楼梦》是一部佛学思想很深厚的书,里面涉及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情节。实际上以《红楼梦》作者博大的胸怀一定不会满足于小乘佛法独修己身的处世方式。宝玉悲悯众生,看破红尘,落发为僧,斩断尘缘,立地成佛,但是大乘佛法中菩萨应该留在世间普度众生。将蒋玉菡这个贾宝玉在俗世的化身留下,并让他迎娶袭人,让他能在俗世间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也是将一种普度众生的希望代代传承吧。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让花主人大某山民 太平闲人评.红楼梦(三家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新论[M].罗生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3]白先勇.贾宝玉的俗缘:蒋玉菡与花袭人——兼论《红楼梦》的结局意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4]王跃勇.贾宝玉的俗缘:蒋玉菡和花袭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
  [5]刘展《红楼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J].名作欣赏,2009(11).
  [6]李鸿渊.柳湘莲与蒋玉菡之形象比较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蒋韵的《晚祷》如它的书名充满了神性的光辉,蒋韵用细腻的文字,诗意地书写了背负着原罪名义的女主人公袁有桃体验着亲情、爱情的悲剧,以及以向死之心寻求救赎,最后在晚禱中解放了自己的悲情故事。袁有桃悲剧的人生里充满了审美意蕴,崇高化的人格,圣徒般的向善之心给予现代人以灵魂的净化。  关键词:亲情 爱情 死亡 悲剧美  蒋韵的写作别具风味,诗意的笔下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若用建筑风格来与其创作作比的话,
摘 要:作为当今美国诗坛的领军人物和唯一连任三届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品斯基同时也是历史派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创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地域性和人文特色,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底蕴和使命感。他的诗作《衬衫》以一件在血汗工厂加工的纯棉衬衫为突破口,通过其物理性和历史性的多层次讲述,还原了历史的多个场景,将亚洲、族裔、诗歌、生死等永恒话题相串联。本篇通过诗性的写作还原历史的真实,堪称美国诗坛历史派诗歌的佳作。
摘 要: 在“互联网 ”时代下,各行各业已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翻译行业置身其中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冲击。互联网、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互联网与翻译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文学也将进一步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提高翻译质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沿线国家与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国文学作品
受访者: 鲁若迪基,1967年12月生,云南宁蒗普米族诗人,用汉语写诗。著有诗集《我曾属于原始的苍茫》《鲁若迪基抒情诗选》《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等。作品入选《1999中国新诗年鉴》《2000中国新诗年鉴》《2004中国诗歌精选》等,部分作品被译成外文。曾获第五届、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及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诗人奖提名奖、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等。  访谈者: 朱彩梅,云
摘 要: 《方丈记》与《徒然草》皆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二书均为日本著名的随笔著作。虽产生的时代背景各异,但二书作者却有着相似的人生体验。两位作者一方面寓情于物,在自然中体悟美的真谛,寻觅内心的安宁与静谧;另一方面又在变迁中发思古之幽情,叹生命之无常,给人以希望和光亮,这一矛盾而又错综复杂的生命情结看似相近,但究其细节又独具特色。  关键词:《方丈记》 《徒然草》 隐逸 变迁 人生情结  《方
摘要:《乐章集》中提及女性的物事极多,其中对女性妆容的描绘极为细致丰富。本文将从妆容方面对柳词进行分析,以期对柳永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乐章集》 柳永 妆容  词至柳永为一变。首先,柳永将描写对象延至下层妓女、世俗女性与平民女子身上,而非仅仅是“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精致女性。其次,柳永也不再满足于描绘传统思妇形象,而是用丰富的女性物象,塑造出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本文将从妆容中的脂粉、眉
摘 要: 《彭城集》为宋人刘攽的别集,《四库全书总目·彭城集》条目简要介绍了刘攽的生平事迹及他人评价,今对该条目进行笺证,可对提要内容进行佐证与辨误。经笺证可知,条目中所引沈作喆《寓简》一句有脱文;“苏轼草制”一句所引原文《刘攽中书舍人》作者应为苏辙;而提要中“其没也,曾巩祭文有曰”所引原文《代祭刘贡甫文》,作者绝非曾巩,据《宋文鉴》记载此文作者同时涉及曾肇和张耒,又确可见于二人文集中,确切作者尚
摘 要:《受活》是阎连科又一超现实主义的杰作,他用超凡奇诡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匪夷所思、荒诞离奇的故事,在结构形式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在语言上运用鲜活生动的当地方言,使得小说文本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并且开创了文学写作的新气象。  关键词:《受活》 结构 语言  《受活》是阎连科一次非凡的狂想式写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狂想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作者运用非凡的、丰富的想象力,将真实与虚构、当下与历史
摘 要: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常常投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有着相似的欲望内驱力的本源,常常在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世界中展现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本身。无论是王尔德那部以《圣经》取材的歌剧《莎乐美》,还是中国现代“新感觉派”的翘楚施蛰存先生的《石秀》都以一种唯美主义的外衣成功窥探到了人物最本质的内心:冲动和可怕的覆灭性本质。  关键词:石秀 莎乐美 精神分析  一、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新感觉派  20世纪
摘要:宿命论作为一种消极悲观的生命观古已有之,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屡见不鲜。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侯忠全与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都是被宿命论左右的人物,这导致了他们悲剧性的命运与结局。这是对命运无力抗争的压迫与顺从,也是对自我认知的迷途与悲凉,更是面对命运前路的被动与浑浊。但是二者又有深刻的区别和差异,一者是被动的“他者”式强定宿命论,缺乏主动性与抗争意识;一者是“我者”悲观的玄想宿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