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本文系2015年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课题《基于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XXYW001)的成果之一
摘要: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人文思想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审美理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培养。本文从习惯培养、日常积累、阅读教学、课堂训练、课外实践等角度出发,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一、 引言
语文是小学生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主要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语文知识学习的角度对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出要求,还应该从能力拓展和情感培养的角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逐渐打破了传统语文知识传播的模式,在课堂中增加了能力培养和情感引导的比重,但是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即在考试和成绩作为主要教学效果考核手段的背景下,教师只能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可量化的语文知识积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以及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面对这一问题,如何才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呢?笔者接下来就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二、 培养小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限制,在学习中多存在着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材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其倾听的兴趣,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文本,将其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在故事中穿插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集中注意力,进而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训练小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竞赛,比赛的内容包括绕口令、顺口溜、歌谣、古诗词、经典散文等,而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充分调动其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口、脑的配合能力。此外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给予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口语表达的热情,进而增强其口语表达的自信。
三、 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强化基础知识学习
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换言之,小学生只有从字、词、句以及书写、阅读、拼写等方面打好基础,才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在日常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生词,并通过抄写、考核等教学环节,巩固基础知识,以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语文知识积累;其次,从课内阅读的角度,让学生熟悉教材文本,并让学生从中提炼、摘抄出经典的篇章段落、修辞内容,以强化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最后,利用合理的课内外互动,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
四、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听说读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四大模块,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具有深远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加以保持,因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从课内外阅读指导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精读、速读、泛读、朗读、默读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体会,并利用教辅资料对阅读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完成对阅读知识的消化积累;另一方面还应该从习惯保持的角度为学生提出有层次的阅读要求,并督促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 重视课堂上的能力训练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接受系统的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难以真正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多媒体的方法过于单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缺乏目的性,难以启发学生思考。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优化教学环节,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以强化学生的意境体验,然后利用适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環境下,深化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 有效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学生的具象化思维明显,他们难以接受过于抽象的内容讲解,却可以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跳出课堂、课本的束缚,用实践探索的方式,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去广泛收集信息,即通过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在互联网上下载信息,在观察、调查中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背景,进而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究。
七、 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不断摸索进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让新课程标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同时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鉴赏课文,领悟文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2]韦秀兰.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205.
摘要: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人文思想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审美理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培养。本文从习惯培养、日常积累、阅读教学、课堂训练、课外实践等角度出发,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一、 引言
语文是小学生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主要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语文知识学习的角度对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出要求,还应该从能力拓展和情感培养的角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逐渐打破了传统语文知识传播的模式,在课堂中增加了能力培养和情感引导的比重,但是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即在考试和成绩作为主要教学效果考核手段的背景下,教师只能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可量化的语文知识积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以及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面对这一问题,如何才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呢?笔者接下来就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二、 培养小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限制,在学习中多存在着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材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其倾听的兴趣,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文本,将其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在故事中穿插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集中注意力,进而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训练小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竞赛,比赛的内容包括绕口令、顺口溜、歌谣、古诗词、经典散文等,而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充分调动其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口、脑的配合能力。此外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给予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口语表达的热情,进而增强其口语表达的自信。
三、 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强化基础知识学习
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换言之,小学生只有从字、词、句以及书写、阅读、拼写等方面打好基础,才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在日常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生词,并通过抄写、考核等教学环节,巩固基础知识,以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语文知识积累;其次,从课内阅读的角度,让学生熟悉教材文本,并让学生从中提炼、摘抄出经典的篇章段落、修辞内容,以强化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最后,利用合理的课内外互动,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
四、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听说读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四大模块,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具有深远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加以保持,因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从课内外阅读指导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精读、速读、泛读、朗读、默读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体会,并利用教辅资料对阅读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完成对阅读知识的消化积累;另一方面还应该从习惯保持的角度为学生提出有层次的阅读要求,并督促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 重视课堂上的能力训练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接受系统的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难以真正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多媒体的方法过于单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缺乏目的性,难以启发学生思考。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优化教学环节,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以强化学生的意境体验,然后利用适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環境下,深化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 有效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学生的具象化思维明显,他们难以接受过于抽象的内容讲解,却可以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跳出课堂、课本的束缚,用实践探索的方式,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去广泛收集信息,即通过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在互联网上下载信息,在观察、调查中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背景,进而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究。
七、 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不断摸索进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让新课程标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同时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鉴赏课文,领悟文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2]韦秀兰.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