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阅读教学的开展。一般而言,好的教学法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就必须研究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阅读教学,选取了关于教授阅读技能的精读教学方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阅读 语法翻译法 图表阅读法
一、阅读的涵义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息后,大脑进行处理、加工、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需注重句子内在含义,阅读就是一个头脑到另一个头脑的转换,就是信息从作者的大脑渗透到读者的大脑。”古德曼(1989)说道:“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过程,它起始于作者表层结构的语言编码,直至读者在头脑中构建语言的含义而结束。因此,阅读中语言和思维有一个必然的相互作用过程。”此时,作者将自己的思想编码成语言,而读者将语言解码成思想。
所谓阅读,就是指以视觉为手段看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并能领悟或理解其内容。或者说,读者把文字所代表的知识与读者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心智活动。
这里要指出的是:与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听力相比,阅读虽有可以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文字等有利方面,但它不借助于说话情景、说话者的语音、肢体语言等外界因素,而是通过读者自己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来感知、加工书面文字符号,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与听力一样,从表面上看,它仅获取信息而不表达思想,似乎只是接收信息的单向活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与听力都被认为是被动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直到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与脑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在阅读与听力的过程中人脑与外来信息互动的运作过程,才发现以上这一看法有失偏颇。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授之学生以“渔”而不是“鱼”,应该传授一些怎样的方法呢?
1、语法翻译阅读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形式以及一系列语法规则。教授生词时,从该单词的读音、中文意思着手,引申该单词的其它词性,以及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并举出相应例句运用该单词。在讲解语段时,先从单句出发,教师讲解相应语法规则。学生根据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结构并进行句子翻译,由句子翻译衍生到句群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大意。这一教学方法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相吻合。在老师的教授下,学生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由部分至整体逐字逐句进行解码,从而理解全篇。
笔者认为,语法翻译法的教授使学生语法概念清楚、词义理解精确,在解释较难的句子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写作能力,但若是每节课都采用该方法,那整堂课就好比是“填鸭式”——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课上中英文对照,很显然课堂用语大部分是母语,仅凭翻译来反馈教学质量。学生很少提问,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少。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它一方面破坏了文章的完整性,失去了阅读的本质意义;另一方面造就了学生的“依赖性学习”和“听讲式上课”习惯,无法实现阅读课的真正目的,即独立地完成阅读任务。
2、边听边读与先听后读的阅读法
听读分“边听边读”和“先听后读”两种。边听边读:这一方法较适宜于外语初学者。边听边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唤起对单词语音的记忆,而且通过对朗读者的语音、语调、重音及脸部表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外,朗读者的语速控制了学习者的阅读速度,迫使他们流畅阅读,减少回视。
先听后读:这一方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巩固听到的语言内容。因为这一方法先后通过听觉、视觉两种渠道进入大脑的语言加工系统,因此对于同一篇材料,先听后读要比单纯读这一个渠道的信息加工更加让读者印象深刻。但要注意,先听后读的语言材料难度不宜过大。
人的听觉器官感知到一种语音后,大脑接受单词、短语和句子的语音信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开始对该信息进行建构,以理解其意义。这里要强调的是对语音的感知决不仅仅是感知单个音素与单词,而是对一系列语流中的语音信息的感知。由于说话中常有连续或含糊不清之处,这就需要听者能辨别连续说话中词汇之间的界线。在听母语时,即使听不懂个别单词,也无大碍;而在听第二语言时,往往遇到一个听不懂的单词,学生就慌了手脚,他们不能清楚地抓住词汇界线,这样也就无法掌握整个语流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重所听材料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意识到外语学习者在通过听觉或视觉吸取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其中的某些人为视觉型学习者,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听觉吸取知识较为困难。采用先听后读的方法虽然有助于培养、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但强迫他们改变阅读习惯或许不太可能做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灵活方法进行教学。
3、无声的阅读
默读是无声的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独自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阅读任务。具体措施如下:默读前先学词汇;接下去,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若干分钟内必须看完文章,时间视材料难易程度而定;然后,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或写摘要,或小组讨论,联系日常生活发表观点等。任务千变万化,但核心是为了检查学生能否以一定的速度读完材料,完成要点。这里的默读不同于快速阅览,因为其读完后的任务较快读更为多样。
笔者认为采用默读教学法,可以让各类学生都有时间阅读和思考,并能根据自身特点,花相对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自己需要琢磨的问题,克服理解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力。
4、利用图表的英语阅读法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一定的图表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2007年贾传安提出了“利用图表的语篇教学法”表达语篇内容。利用图表进行阅读教学,其核心就是运用图表、图解表达文章内容。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依据图表组织信息,从一个新视角主张教师应将文章关键词和图表呈现的线索进一步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标题、图表等引导学生自上而下进行阅读,利用文字、非文字信息建构语篇脉络,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概括归纳作者意图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⑴教师呈现图表设计;
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文章后,进行思考、讨论,搜集、筛选、组织信息,并填入信息要点;
⑶各小组汇报填表结果;
⑷教师检查、整理,呈现要点;
⑸学生依照所出示的图表要点进行口头复述;
⑹教师对学生的口头复述进行形成性评价。
笔者认为,通过各类形式的图表设计,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思考、讨论和其它相关活动,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这一教学法未涉及到阅读前的背景知识激活、深层理解的问题设计。
三、小结
笔者认为,听读、默读教学法是贯穿在其它阅读教学法中的,不能把它单独割裂开来。笔者还认为,影响读者阅读理解水平的因素主要来自读者特征、文本特征、社会背景三个因素。从读者特征来看,初二年级英语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年龄为14岁左右。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热情,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学习,他们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较之初一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现行编制的阅读材料体裁广泛,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且科普类的文章占到了整个篇目的一半,阅读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同时,所选文本贴近初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容易激活他们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学生在看完文本后,较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初中高年级这一年龄段进行阅读教学时,选择三段教学法(如图表阅读教学法等)要比单纯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上课效果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参考文献】
1、蔡龙权:《中学生英语快乐阅读》,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第201-210页。
2、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关键词】阅读 语法翻译法 图表阅读法
一、阅读的涵义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息后,大脑进行处理、加工、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需注重句子内在含义,阅读就是一个头脑到另一个头脑的转换,就是信息从作者的大脑渗透到读者的大脑。”古德曼(1989)说道:“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过程,它起始于作者表层结构的语言编码,直至读者在头脑中构建语言的含义而结束。因此,阅读中语言和思维有一个必然的相互作用过程。”此时,作者将自己的思想编码成语言,而读者将语言解码成思想。
所谓阅读,就是指以视觉为手段看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并能领悟或理解其内容。或者说,读者把文字所代表的知识与读者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心智活动。
这里要指出的是:与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听力相比,阅读虽有可以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文字等有利方面,但它不借助于说话情景、说话者的语音、肢体语言等外界因素,而是通过读者自己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来感知、加工书面文字符号,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与听力一样,从表面上看,它仅获取信息而不表达思想,似乎只是接收信息的单向活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与听力都被认为是被动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直到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与脑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在阅读与听力的过程中人脑与外来信息互动的运作过程,才发现以上这一看法有失偏颇。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授之学生以“渔”而不是“鱼”,应该传授一些怎样的方法呢?
1、语法翻译阅读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形式以及一系列语法规则。教授生词时,从该单词的读音、中文意思着手,引申该单词的其它词性,以及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并举出相应例句运用该单词。在讲解语段时,先从单句出发,教师讲解相应语法规则。学生根据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结构并进行句子翻译,由句子翻译衍生到句群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大意。这一教学方法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相吻合。在老师的教授下,学生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由部分至整体逐字逐句进行解码,从而理解全篇。
笔者认为,语法翻译法的教授使学生语法概念清楚、词义理解精确,在解释较难的句子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写作能力,但若是每节课都采用该方法,那整堂课就好比是“填鸭式”——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课上中英文对照,很显然课堂用语大部分是母语,仅凭翻译来反馈教学质量。学生很少提问,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少。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它一方面破坏了文章的完整性,失去了阅读的本质意义;另一方面造就了学生的“依赖性学习”和“听讲式上课”习惯,无法实现阅读课的真正目的,即独立地完成阅读任务。
2、边听边读与先听后读的阅读法
听读分“边听边读”和“先听后读”两种。边听边读:这一方法较适宜于外语初学者。边听边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唤起对单词语音的记忆,而且通过对朗读者的语音、语调、重音及脸部表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外,朗读者的语速控制了学习者的阅读速度,迫使他们流畅阅读,减少回视。
先听后读:这一方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巩固听到的语言内容。因为这一方法先后通过听觉、视觉两种渠道进入大脑的语言加工系统,因此对于同一篇材料,先听后读要比单纯读这一个渠道的信息加工更加让读者印象深刻。但要注意,先听后读的语言材料难度不宜过大。
人的听觉器官感知到一种语音后,大脑接受单词、短语和句子的语音信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开始对该信息进行建构,以理解其意义。这里要强调的是对语音的感知决不仅仅是感知单个音素与单词,而是对一系列语流中的语音信息的感知。由于说话中常有连续或含糊不清之处,这就需要听者能辨别连续说话中词汇之间的界线。在听母语时,即使听不懂个别单词,也无大碍;而在听第二语言时,往往遇到一个听不懂的单词,学生就慌了手脚,他们不能清楚地抓住词汇界线,这样也就无法掌握整个语流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重所听材料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意识到外语学习者在通过听觉或视觉吸取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其中的某些人为视觉型学习者,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听觉吸取知识较为困难。采用先听后读的方法虽然有助于培养、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但强迫他们改变阅读习惯或许不太可能做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灵活方法进行教学。
3、无声的阅读
默读是无声的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独自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阅读任务。具体措施如下:默读前先学词汇;接下去,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若干分钟内必须看完文章,时间视材料难易程度而定;然后,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或写摘要,或小组讨论,联系日常生活发表观点等。任务千变万化,但核心是为了检查学生能否以一定的速度读完材料,完成要点。这里的默读不同于快速阅览,因为其读完后的任务较快读更为多样。
笔者认为采用默读教学法,可以让各类学生都有时间阅读和思考,并能根据自身特点,花相对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自己需要琢磨的问题,克服理解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力。
4、利用图表的英语阅读法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一定的图表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2007年贾传安提出了“利用图表的语篇教学法”表达语篇内容。利用图表进行阅读教学,其核心就是运用图表、图解表达文章内容。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依据图表组织信息,从一个新视角主张教师应将文章关键词和图表呈现的线索进一步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标题、图表等引导学生自上而下进行阅读,利用文字、非文字信息建构语篇脉络,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概括归纳作者意图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⑴教师呈现图表设计;
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文章后,进行思考、讨论,搜集、筛选、组织信息,并填入信息要点;
⑶各小组汇报填表结果;
⑷教师检查、整理,呈现要点;
⑸学生依照所出示的图表要点进行口头复述;
⑹教师对学生的口头复述进行形成性评价。
笔者认为,通过各类形式的图表设计,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思考、讨论和其它相关活动,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这一教学法未涉及到阅读前的背景知识激活、深层理解的问题设计。
三、小结
笔者认为,听读、默读教学法是贯穿在其它阅读教学法中的,不能把它单独割裂开来。笔者还认为,影响读者阅读理解水平的因素主要来自读者特征、文本特征、社会背景三个因素。从读者特征来看,初二年级英语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年龄为14岁左右。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热情,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学习,他们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较之初一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现行编制的阅读材料体裁广泛,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且科普类的文章占到了整个篇目的一半,阅读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同时,所选文本贴近初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容易激活他们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学生在看完文本后,较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初中高年级这一年龄段进行阅读教学时,选择三段教学法(如图表阅读教学法等)要比单纯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上课效果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参考文献】
1、蔡龙权:《中学生英语快乐阅读》,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第201-210页。
2、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