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om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些话,无不隐含着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课堂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从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文字表达的语言(书面语)、借助声音表达的语言(口语)和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让人明白其义的语言(体态语)。教学语言主要是指后两种:口语和体态语。体态语又称态势语或身体语言。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应很好地运用口语和体态语。
  (1)口语。墨子曾说,多余的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要用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要有科学性、逻辑性,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切忌含糊其辞;要富有美感,措辞要恰当,语句要精练,善用修辞,巧妙组合,出口成章;要讲究抑扬顿挫,哀痛处沉郁顿挫慢速降调,激愤处慷慨激昂快速升调,一般叙述则沉稳平缓中速平调。
  (2)体态语。体态语主要有头部运动,面部表情,各种眼神、身体姿势、手势和足步运动等非语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主要起辅助性作用,辅助教学口语更强烈、更丰满、更确切地表达教师意图,强化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从许多实验中取得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有时还能发挥口头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一些有难度的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时用体态语言来代替赞同与否的简单化表示效果会好些:以点头、微笑表示赞同,则不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用沉默、摇头表示不赞同,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因受到批评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体态语的合理应用,是课堂“活”现不可或却的重要因素。
  二、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生活语言,又区别于舞台语言,而是一种知识说明性语言,因此,教师就应当考虑语言的知识性,所谓知识性,就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特点、表达方式、学科术语。课堂上教师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避免出现生活中的俗语、土语或舞台腔,要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上课最首先的任务,就是要把你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最起码要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明白,不要空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要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堂课,一步一个脚印。”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
  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常识、数学等问题。这时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课堂语言的感染性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為中学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自己富有感染性的语言艺术去感染学生,使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语文教师使用的语言缺乏艺术感染力,甚至是苍白无力的,那么,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心灵上的情感之火,需要语文教师去点燃。靠什么去点燃呢?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靠语文教师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点燃。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具有高超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们在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如同高明的导演,用自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于漪说:“语文教师在这片沃土上耕耘,更是情上加情。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数千年深厚文化的载体。教学生读名篇佳作,感受作者热爱山川的深情,报效祖国的壮志,艰苦创业的气概,是精神上的幸福,是文明的享受。”在教学生读名篇佳作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指导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才能使学生读名篇佳作的过程真正成为感受、幸福、享受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这正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倘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其他文献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
期刊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虽然大多数教师已花大力气指导作文,可从习作教学效果看,高耗低效,仍不尽如人意。学生每次习作总是咬着笔杆无从下笔,即使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也常常因为语句欠通顺、内容不具体、题材不新颖不能得到教师的首肯,以至于形成写不好→怕写→更写不好→更怕写的恶性循环。那么怎么才能解决作文难的问题。让学生轻轻松松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期刊
曾经在一节课上有同学这样说过:老师,我读不懂题,不知道这道题求什么?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这样说:语文没学好。是这个原因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有好多语文学的特别好的学生数学比较差,那这又是何原因呢?最终发现是阅读能力不足;那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  (1)通过座谈会、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教育学生注重数学阅读,转变学习方式,提高
期刊
摘要:以诗歌体裁的阅读教学领悟诗歌的情感,帮助学生既能从阅读教学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心智,更能有效吸取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价值,加深读者的情感体验,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领会诗歌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诗歌阅读 情感体验  诗歌抒发真性情,歌颂真善美,其语言精练,节奏感强,充满韵味。在英语教学中,诗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对于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仿写意义以及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它分四方面来论述:优美句子的仿写训练;有特色的片段仿写训练;有范文训练;仿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仿写句子 仿写片段 仿写篇章 仿写注意的问题  一位哲人说过,伟大的创造来源于学习和模仿,文学创作也如此。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多种技能时最初阶段都是借助模仿作为“阶梯”的。也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阶段如何
期刊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
期刊
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加深和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 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務。所谓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诗歌的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至关重要。很多初中学生学习诗歌,主要是停留于背诵阶段,并没有达到理解的地步,可以说,初中诗歌的教学目的还远不止这些,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学习好诗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基于此,除了要让学生对诗歌内容烂熟于心外,语文老师还要发挥好引导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诗歌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来达到提高学生文
期刊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定向、维持、调节、激励  等多种功能意义,且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学者布朗研究发现,凡是具有合理学习目标的学生,其成绩皆优良,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反之,没有适当学习目标作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都不甚佳,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等表现。  一、要设置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  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
期刊
高考语文试题历来是以考查能力为主,即取材在课外,知识在课内。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考试卷越来越多地和语文教材相联系。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注重回归课本、回归教材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研究历年的高考试卷,就会清楚地看到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一、教材与高考的关联  近几年高考试题与人教版教材链接示例:  (一)古诗鉴赏部分  例:(2011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