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往企业输送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制度。这种在文化上的“供需差异”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意识到了高职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基于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在课程设置中融合职业特色、在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和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企业文化来建设特色的班级文化,以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1]。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 班级文化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DJB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43-02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简析
第一,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与高校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紧贴市场,最大程度地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适应不仅体现在知识、专业技能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上。[2]高职院校是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沿阵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
高职院校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平台,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岗位能力要求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能力构成等因素进行职业文化渗透与培育,一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提前感受企业、感受社会,同时让他们了解职业人的标准和要求借以衡量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锻造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解读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内涵广泛,工作繁多。在校园随机采访学生对班级文化的了解度时,多数学生的理解即是班主任、辅导员或班委会组织的几个活动,仅此而已。不仅仅是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全面,就算是专业老师或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也是泛泛而谈。班级文化建设上升到学校层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应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下至班集体层面,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和相互分享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师生基本上都没有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更多地是在应付差事。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大多是完成来自学校或学院的安排,并非学生自愿的,由于活动的目标不明确,多数班级的班委会抱着应付的态度,因而活动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大多同学在参与这类活动时也是以应付考勤的心态前往活动现场,一旦考勤点名结束就闪的同学不在少数。当谈及从这些活动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大多数同学可能认为只是一种经历,因而活动变成仅仅是一种活动,而不能通过活动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更没有把活动当做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参与度不高。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时专业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被邀请参加相关的主题活动。基于上述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在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显然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活动本身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参加了也收获不多,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必备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或知识,而不在乎外界的一切,因而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第一,课程设置中融合职业特色。
在实训课程中,我校开设了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入职培训课程,企业的培训老师深入课堂,授课内容主要是入职前学生应该具备的哪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与在校教师相比,企业的培训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職业素养方面更具有优势,他们对职业了解最深、体会最真,职业文化底蕴厚重,再附以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就可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带动力[3]。
第二、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
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不管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上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在课下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明显欠缺。他们在校期间可能无法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当他们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的各种不适就接踵而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刻意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班主任、辅导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应重视班级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借助于班委会或团委会的力量,将班委会或团委会磨砺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楷模来影响班级的其他同学。还可以组织“文明寝室”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团队典型借以熏陶其他的寝室和同学[4]。
第三、班级管理中体现企业文化。
1.建立凸显企业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员工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效率高。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委会应该借鉴企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具有企业特点和班级特色的管理制度。通过同学们的献言献策、参考其他班级的特色管理制度、无记名投票等方式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承诺书或责任书等,使班级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可以确保班级制度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培养学生民主议事、确立制度、遵守制度意识的养成,并最终让班级同学达成一种制度管理理念。
2.结合专业和行业,打造班级的特色文化。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外贸方向)的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比较青睐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着眼于专业和就业行业,我们在日常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外贸企业的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本班的特色文化。这一班级特色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入手。物质文化建设包括通过班级QQ群里的各种应用,如话题、群订阅、群链接等要求学生分享外贸企业的特色文化,也可以通过武城外事外语团总支微信公众号来分享外贸企业在制度管理、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特色做法。至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更多地是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树立企业文化意识,同时借助于学校和班级的各类活动,不断总结和改进,促进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各类主题活动包括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开讲、学生论坛、“零距离”上岗体验、演讲或辩论、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会等等。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涵盖面就比较广泛,同时还要求凸显企业文化特色,而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任重道远。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乃至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并已采取了相应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定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陈錞,郭李红.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78-80.
[2]任丽惠,张继红.浅谈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耦合[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4):60-61.
[3]郭沁荣.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研究[J].时代教育,2015,(4):4-5.
[4]王琳.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41.
作者简介:
胡娟(1979-),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商务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 班级文化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DJB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43-02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简析
第一,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与高校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紧贴市场,最大程度地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适应不仅体现在知识、专业技能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上。[2]高职院校是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沿阵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
高职院校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平台,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岗位能力要求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能力构成等因素进行职业文化渗透与培育,一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提前感受企业、感受社会,同时让他们了解职业人的标准和要求借以衡量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锻造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解读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内涵广泛,工作繁多。在校园随机采访学生对班级文化的了解度时,多数学生的理解即是班主任、辅导员或班委会组织的几个活动,仅此而已。不仅仅是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全面,就算是专业老师或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也是泛泛而谈。班级文化建设上升到学校层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应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下至班集体层面,班级文化建设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和相互分享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师生基本上都没有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更多地是在应付差事。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大多是完成来自学校或学院的安排,并非学生自愿的,由于活动的目标不明确,多数班级的班委会抱着应付的态度,因而活动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大多同学在参与这类活动时也是以应付考勤的心态前往活动现场,一旦考勤点名结束就闪的同学不在少数。当谈及从这些活动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大多数同学可能认为只是一种经历,因而活动变成仅仅是一种活动,而不能通过活动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更没有把活动当做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参与度不高。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时专业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被邀请参加相关的主题活动。基于上述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在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显然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活动本身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参加了也收获不多,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必备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或知识,而不在乎外界的一切,因而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第一,课程设置中融合职业特色。
在实训课程中,我校开设了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入职培训课程,企业的培训老师深入课堂,授课内容主要是入职前学生应该具备的哪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与在校教师相比,企业的培训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職业素养方面更具有优势,他们对职业了解最深、体会最真,职业文化底蕴厚重,再附以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就可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带动力[3]。
第二、教学实践中贯穿职业精神。
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不管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上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在课下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明显欠缺。他们在校期间可能无法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当他们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的各种不适就接踵而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刻意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班主任、辅导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应重视班级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借助于班委会或团委会的力量,将班委会或团委会磨砺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楷模来影响班级的其他同学。还可以组织“文明寝室”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团队典型借以熏陶其他的寝室和同学[4]。
第三、班级管理中体现企业文化。
1.建立凸显企业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员工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效率高。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委会应该借鉴企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具有企业特点和班级特色的管理制度。通过同学们的献言献策、参考其他班级的特色管理制度、无记名投票等方式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承诺书或责任书等,使班级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可以确保班级制度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培养学生民主议事、确立制度、遵守制度意识的养成,并最终让班级同学达成一种制度管理理念。
2.结合专业和行业,打造班级的特色文化。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外贸方向)的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比较青睐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着眼于专业和就业行业,我们在日常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外贸企业的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本班的特色文化。这一班级特色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入手。物质文化建设包括通过班级QQ群里的各种应用,如话题、群订阅、群链接等要求学生分享外贸企业的特色文化,也可以通过武城外事外语团总支微信公众号来分享外贸企业在制度管理、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特色做法。至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更多地是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树立企业文化意识,同时借助于学校和班级的各类活动,不断总结和改进,促进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各类主题活动包括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开讲、学生论坛、“零距离”上岗体验、演讲或辩论、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会等等。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涵盖面就比较广泛,同时还要求凸显企业文化特色,而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任重道远。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乃至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并已采取了相应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定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陈錞,郭李红.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78-80.
[2]任丽惠,张继红.浅谈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耦合[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4):60-61.
[3]郭沁荣.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研究[J].时代教育,2015,(4):4-5.
[4]王琳.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41.
作者简介:
胡娟(1979-),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商务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