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考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与认知态度,采用自编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福州某高职院校的369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心理服务需求包含学业、人际关系、自身认知和生涯规划等方面;个体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最被认同的形式;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心理服务项目是心理健康讲座和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级在具体心理服务需求内容、服务项目的排名上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所组成的系统。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防治精神障碍和疾病,使这些青年人能够积极和健康地适应社会生活。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当代高职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以期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福州某高职院校3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92份。回收有效问卷3690份,有效率为88%,其中一年级1797人,占48.7%;二年级1090人,占29.5%;三年级803人,占21.8%。
(二)研究工具
运用自编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高职学生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情况。题目的设置主要参考已有研究文献和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收集资料、形成初步问卷、集体讨论修改、试测之后调整题目,确定最终的调查问卷。
(三)数据的收集处理
通过团体施测的方式,由调查员统一指导语,请被试当场填答问卷,现场统一收回,采用Excel(2003)处理数据。
三、结果
(一)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困扰
表1显示,高职生最为烦恼的问题是学业问题,占使自己烦恼的问题的46.8%,其后两位依次是经济问题和就业压力。与此同时,困扰高职学生的问题在不同年级被选率排名前三位的存在差异。对于一年级新生群体,最使他们烦恼的排名前三位问题依次是:经济问题,学业问题,生活迷茫;二年级学生,最使他们烦恼的排名前三位问题依次是:学业问题,就业压力,经济问题;三年级毕业班群体,最使他们烦恼的排名前三位问题依次是:就业压力,经济问题,生活迷茫。
(二)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要
表2显示,高职生对于自我认识最关心,最需要自我认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三个年级均希望能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中心的服务项目增进自我认识。此外,人际交往和学习考试压力在一年级新生群体和二年级学生群体中均分别列为第二、三位;而在三年级毕业班群体中分列第二、三位的则分别是挫折应对和人际交往。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参与情况
如表3,被试回答“您希望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中心的服务项目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多选),主要的选择是:完善自我(48.7%),了解自己(48.2%),人生向导(46.2%),增加知识(39.1%),答疑解惑(33.5%)。且完善自我、了解自我和人生向导在三个年级中均被排在前三位。
由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于自我认识最关心,最需要自我意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四)高职生对主要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接受程度
表4显示,高职学生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对各类心理咨询服务形式的接受情况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面谈(52%),邮件咨询(47.4%),电话咨询(37.8%),且三个年级在这道题上的选择顺序完全一致。
表4 关于“您可以接受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哪些心理咨询服务形式?”(可多选)被试回答“希望心理健康中心开设哪些服务项目”(可多选),主要的选择是:心理健康讲座(37.9%),心理健康网站(37.8%),心理咨询辅导(37%),心理健康课程(36.4%),心理素质拓展(36.3%),心理书籍荐读(31.5%)。与此同时,不同年级所希望心理健康中心开设的前三位服务项目存在差异。一年级新生群体,排名前三位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心理健康讲座(40.5%),心理健康网站(36.7%),心理咨询辅导(35.2%);二年级学生,最排名前三位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心理素质拓展(43.1%),心理咨询辅导(39.4%),心理健康课程(38.5%);三年级毕业班群体,排名前三位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心理健康网站(42.7%),心理咨询辅导(37.8%),心理素质拓展(37.4%)。而心理书籍荐读服务,在三个年级的选择中均被列为最后一位。
四、满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
(一)重视高职生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
已有的文献研究一般将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分为: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神经症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本次调查中,高职生对于自我认识最关心,最需要自我认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三个年级均希望能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中心的服务项目增进自我认识,这体现出当代高职学生更加关注内心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自我的认知、发展与完善既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也是高校今后心理健康服务的另一重要方面。
(二)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渠道,增强心理服务资源的可及性
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不能局限在咨询室内一对一的服务,而是要用更多样化的形式、更多元化的服务帮助大学生。在一如既往做好个体心理咨询的同时,应向学生提供诸如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微信的实时在线互动等服务项目。此外,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周/月活动,搭建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是必要的,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服务,树立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正确认知态度。同时,将专业助人资源信息传递到各个院系甚至每位辅导员,也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可及性。 (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高职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有针对性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除了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更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国外和港台的经验是将有关的生理,心理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常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本次调查在众多的心理服务项目中,大学生参与人数较多的是心理健康讲座和相关课程,表明大学生非常愿意听心理讲座,上心理健康课,因此可以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率,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能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助人自助”,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四)因材施教,按年級有侧重地选择心理健康服务主题
与已有的实证研究相同,本次调查也显示不同年级、性别、区域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是存在区别的,特别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可考虑按年级设置分阶段的专题内容,如大一新生适应训练、学习动力训练,大二人际交往训练、恋爱与性心理教育、情绪控制训练,大三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面试择业训练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毕重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01):4-7.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
[3]傅林.国外与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启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02):59-62.
[4]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5]施光荣,许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07):136-139.
[6]闫明,刘取芝.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02):85-87.
本文为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S14445;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科研创新团队立项项目:“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TD201306。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所组成的系统。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防治精神障碍和疾病,使这些青年人能够积极和健康地适应社会生活。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当代高职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以期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福州某高职院校3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92份。回收有效问卷3690份,有效率为88%,其中一年级1797人,占48.7%;二年级1090人,占29.5%;三年级803人,占21.8%。
(二)研究工具
运用自编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高职学生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情况。题目的设置主要参考已有研究文献和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收集资料、形成初步问卷、集体讨论修改、试测之后调整题目,确定最终的调查问卷。
(三)数据的收集处理
通过团体施测的方式,由调查员统一指导语,请被试当场填答问卷,现场统一收回,采用Excel(2003)处理数据。
三、结果
(一)高職生存在的心理困扰
表1显示,高职生最为烦恼的问题是学业问题,占使自己烦恼的问题的46.8%,其后两位依次是经济问题和就业压力。与此同时,困扰高职学生的问题在不同年级被选率排名前三位的存在差异。对于一年级新生群体,最使他们烦恼的排名前三位问题依次是:经济问题,学业问题,生活迷茫;二年级学生,最使他们烦恼的排名前三位问题依次是:学业问题,就业压力,经济问题;三年级毕业班群体,最使他们烦恼的排名前三位问题依次是:就业压力,经济问题,生活迷茫。
(二)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要
表2显示,高职生对于自我认识最关心,最需要自我认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三个年级均希望能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中心的服务项目增进自我认识。此外,人际交往和学习考试压力在一年级新生群体和二年级学生群体中均分别列为第二、三位;而在三年级毕业班群体中分列第二、三位的则分别是挫折应对和人际交往。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参与情况
如表3,被试回答“您希望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中心的服务项目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多选),主要的选择是:完善自我(48.7%),了解自己(48.2%),人生向导(46.2%),增加知识(39.1%),答疑解惑(33.5%)。且完善自我、了解自我和人生向导在三个年级中均被排在前三位。
由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于自我认识最关心,最需要自我意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四)高职生对主要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接受程度
表4显示,高职学生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对各类心理咨询服务形式的接受情况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面谈(52%),邮件咨询(47.4%),电话咨询(37.8%),且三个年级在这道题上的选择顺序完全一致。
表4 关于“您可以接受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哪些心理咨询服务形式?”(可多选)被试回答“希望心理健康中心开设哪些服务项目”(可多选),主要的选择是:心理健康讲座(37.9%),心理健康网站(37.8%),心理咨询辅导(37%),心理健康课程(36.4%),心理素质拓展(36.3%),心理书籍荐读(31.5%)。与此同时,不同年级所希望心理健康中心开设的前三位服务项目存在差异。一年级新生群体,排名前三位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心理健康讲座(40.5%),心理健康网站(36.7%),心理咨询辅导(35.2%);二年级学生,最排名前三位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心理素质拓展(43.1%),心理咨询辅导(39.4%),心理健康课程(38.5%);三年级毕业班群体,排名前三位的服务项目依次是:心理健康网站(42.7%),心理咨询辅导(37.8%),心理素质拓展(37.4%)。而心理书籍荐读服务,在三个年级的选择中均被列为最后一位。
四、满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
(一)重视高职生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
已有的文献研究一般将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分为: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神经症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本次调查中,高职生对于自我认识最关心,最需要自我认识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三个年级均希望能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中心的服务项目增进自我认识,这体现出当代高职学生更加关注内心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自我的认知、发展与完善既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也是高校今后心理健康服务的另一重要方面。
(二)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渠道,增强心理服务资源的可及性
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不能局限在咨询室内一对一的服务,而是要用更多样化的形式、更多元化的服务帮助大学生。在一如既往做好个体心理咨询的同时,应向学生提供诸如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微信的实时在线互动等服务项目。此外,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周/月活动,搭建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是必要的,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服务,树立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正确认知态度。同时,将专业助人资源信息传递到各个院系甚至每位辅导员,也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可及性。 (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高职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有针对性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除了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更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国外和港台的经验是将有关的生理,心理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常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本次调查在众多的心理服务项目中,大学生参与人数较多的是心理健康讲座和相关课程,表明大学生非常愿意听心理讲座,上心理健康课,因此可以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率,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能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助人自助”,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四)因材施教,按年級有侧重地选择心理健康服务主题
与已有的实证研究相同,本次调查也显示不同年级、性别、区域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是存在区别的,特别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可考虑按年级设置分阶段的专题内容,如大一新生适应训练、学习动力训练,大二人际交往训练、恋爱与性心理教育、情绪控制训练,大三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面试择业训练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毕重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01):4-7.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
[3]傅林.国外与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启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02):59-62.
[4]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5]施光荣,许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07):136-139.
[6]闫明,刘取芝.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02):85-87.
本文为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S14445;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科研创新团队立项项目:“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TD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