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苏高考地理学科的综合题共60分,占试卷总分的一半。这类题型占分比例大,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考生需做三条必做题和两条选做题,每题都围绕图来设问,有柱状、折线统计图,有区域分布图、联系示意图等,尽管许多图看着眼熟,但设问比较灵活,回答设问必须经过读图、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后才能得出结论,主要考查了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和对各种图的判读、应用的能力。因此重视图示题分析,注意答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这里以2008年江苏高考地理综合题出现的几种图为例加以说明。
一、地理统计图
【例1】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解析:此题答案很简单:“由西向东逐渐减弱”,但能这样写的人不是很多,应该抓住图中所列出来的省级行政区全部在北部,那么空间分布主要在东西方向上了,再根据柱状图显示的强度比例统计大小,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这道题的隐含信息:属于北部省区、横坐标上从左向右沙尘暴程度加深、省级行政区基本是由东向西排序。这样很容易得出答案。
方法总结三:遇到这类题型认真看清图像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地理区域分布图
区域分布图首先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的“入场券”,其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然后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最后评价区位优劣,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例3】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3分)
解析:这道题不难,关键掌握技巧,从箭头的正向、反向去看,结合上下左右的联系,如温室效應与海平面之间,只有唯一答案——全球变暖;黄河入海口附近淡水变咸、入海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这些联系起来只有一种可能——海水入侵;同样方法可知C是海洋污染。
方法总结六:不知填的对不对,填进去上下左右推敲推敲,看看是否合理,因为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具有整体性。一是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紧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二是分析该事物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一、地理统计图
【例1】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解析:此题答案很简单:“由西向东逐渐减弱”,但能这样写的人不是很多,应该抓住图中所列出来的省级行政区全部在北部,那么空间分布主要在东西方向上了,再根据柱状图显示的强度比例统计大小,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这道题的隐含信息:属于北部省区、横坐标上从左向右沙尘暴程度加深、省级行政区基本是由东向西排序。这样很容易得出答案。
方法总结三:遇到这类题型认真看清图像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地理区域分布图
区域分布图首先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的“入场券”,其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然后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最后评价区位优劣,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例3】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3分)
解析:这道题不难,关键掌握技巧,从箭头的正向、反向去看,结合上下左右的联系,如温室效應与海平面之间,只有唯一答案——全球变暖;黄河入海口附近淡水变咸、入海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这些联系起来只有一种可能——海水入侵;同样方法可知C是海洋污染。
方法总结六:不知填的对不对,填进去上下左右推敲推敲,看看是否合理,因为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具有整体性。一是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紧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二是分析该事物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