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偏低,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较差,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在教育过程中凸显“一个目标”,达成“两个融合”,实现“三个增加”,做到“四方联通”,落实“五个步骤”,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认识岗位、了解社会、完善自我,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
【基金项目】
:
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19G181),2019年度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ZJGB20190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偏低,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较差,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在教育过程中凸显“一个目标”,达成“两个融合”,实现“三个增加”,做到“四方联通”,落实“五个步骤”,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认识岗位、了解社会、完善自我,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当前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指导学生技能实训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教师VBSE研修平台,通过企业仿真、岗位认知、技能实操、业务实训、团队比拼等方式,精准培育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工商管理、财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金融、贸易等企业实践技能。 关键词: 中职财经专业; ERP沙盘; 研修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用水短缺问题和城市旱涝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雨洪利用的全新理念,能够有效地改善城
摘 要: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安排,建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建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技能本位”向“德技并修”转变,有利于高职院校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前提、历史经验、实践基础三个方面。建构高职院
作为明清时期徽州古民居厅堂装饰的一大特征,中堂装饰是一种独特的形式文化,更是承载着特定社会意义的物化载体。从皮尔斯符号学视角分析,中堂装饰是由众多符号个体组成的符号文本,通过符号、对象与其各自意指的研究,可得出徽州中堂装饰在总体上是一种规约符,是徽州古人崇儒尚文、伦理教化、求吉纳福的媒介和载体。
语言隐喻模式在真实语言语境中的运用与实践经验是其广泛应用的必经之路,研究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语言隐喻模式及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隐喻理论。根据语言隐喻模式的研究现状,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隐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基于必要性,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确定了语言隐喻模式的特征,将其归纳为认知阶段性、语境依赖性、空间指向性和经验性特征。从这四个特征出发,深化分析了语言主体与隐喻的关系,通过实践经验充分揭示了隐喻的本质和作用。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皖西学院依据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和任务,构建了“一个平台、两个计划、三项竞赛+创业行动”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新世纪以来,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经历了从新闻调查式、观察关怀式到个体对话式的记忆叙事发展过程,呈现出多元的创作局面。《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将抗疫风暴眼中的个体记忆书写为集体记忆,发展了个体对话式的记忆叙事,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借鉴。
汉日自然类惯用谚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汉日自然类惯用谚语的研究也可以反映汉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为了分析汉日双语中自然类惯用谚语的类型及异同,将自然类惯用谚语分为自然美景、自然气候和自然植物三个方面。在自然美景方面,汉日谚语都使用简单的短句,通俗易懂,区别在于中国谚语多,以山川为主要内容,而日本谚语较少,少部分以樱花为主要内容。在自然天气方面,中日自然类惯用谚语都能判断状况和农业发展规律,不同的是,中国自然类惯用谚语比日本自然类惯用谚语涉及的内容更多。在自然植物方面,汉日双语中自然类惯用谚语的应用频率都很高,表
在外语教学中呈现的情景例句主要有三类:课堂学习范畴、校外真实的环境和系统阐述的知识。文章讨论了情景例句的呈现形式主要为隐性教学模式和显性教学模式,中国的外语教学更重视显性教学,其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点,要教给学生语法结构的形态和模式。介绍语言点的一般模式主要是导入、启动、释义、练习和即刻运用。学生可以用习得的语言知识点来自己造句,从而产生自己的有效语言输出。
本文把口述历史放在新媒体环境中,将其视为媒介记忆的一种形式进行探究。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的记忆形式呈现出数字化转型,口述者与记录者的身份变得多元,此外,新媒体技术还丰富了口述历史的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