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出土汉代陶俑的美感表现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俑是中国古代墓葬陪葬的主要器物,其种类、造型繁多,是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济源出土的汉代陶俑主要有乐舞俑、百戏俑及形态各异的人物俑,其中乐舞俑、百戏俑用组群雕塑的方式表现宏大场面,俳优俑造型夸张,这些都为研究济源两汉文化和地域风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陶俑的艺术特a色
  陶俑产生于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代替人殉旧俗的随葬俑兴盛起来。汉代时兴厚葬之风,汉墓中出土的随葬陶冥器,有建筑模型,有生产生活场景,特别是有大量陶俑,它们几乎可以复原两千多年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汉代社会。
  济源汉代陶俑的种类
  汉代是中国陶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这些陶俑和当时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成就很高。济源汉墓中随葬的陶俑,是汉人崇信神灵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就馆藏的一些陶俑精品,从其造型及所表现的艺术特征来略作介绍。
  (一)乐舞俑(七件)
  西汉中晚期以后,尤其是东汉,受西域诸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乐舞、百戏盛行于中原。这种表演在上流社会渐成时尚,几乎宴宴都有乐舞相伴,而且经常需要百戏助兴。因此,陶塑中不仅有舞台戏楼的模型,而且有各种乐舞俑、吹奏俑、杂技俑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乐舞百戏的盛大场面。
  1.乐俑:济源出土的汉代乐俑有吹箫俑、吹埙俑、吹笛俑等吹鸣乐器俑,以及抚琴俑、击鼓俑等弹拨乐器俑。一是吹箫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14厘米,通体施褐绿釉,面部五官微微突起,身着宽袖长裙,双膝盘腿而卧,左手执一排箫,作吹奏状,右手略抬前伸,作表演状,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形象(图1);二是吹埙俑,1998年5月出土于济源北官庄,高15.5厘米,通体施彩绘,现彩绘已剥落,唯有面部和胳膊为朱红色。头戴平顶帽,席地跽坐,双手捧握一个圆球体的埙,举于唇前,作吹奏状,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吹埙艺人的表演方式(图2);三是吹笛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11厘米,通体施褐绿釉,头戴笠帽,身披蓑衣,双手执两根竖笛,笛子分别置于膝盖之上,嘴对笛管欲吹,其神情自如,面带微笑,对演奏已有十足把握(图3);四是抚琴俑,2006年11月出土于济源轵城金河新村,高13.8厘米,通体施彩绘,现彩绘已剥落,抚琴者席地跽坐,头戴冠帽,双腿上平置长条形琴,右手弹拨,左手抚弦(图4);五是击鼓俑,1991年11月济源市文物管理所移交,高17厘米,灰陶质,头戴平顶帽,盘腿而卧,右膝前置一圆鼓,左手残,右手持槌(已失)高扬作击鼓状,为汉代乐队中鼓乐者的真实体现(图5)。鼓是汉代“百戏”中的重要打击乐器,又兼指挥,可以在乐队中起节奏调控作用;六是拍手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15厘米,通体施褐绿釉,头戴尖顶帽,跽坐,头微偏右,两手置于胸前,掌心相对,作拍手状(图6)。
  2.舞女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8厘米,通体施褐绿釉。舞女头梳高髻,上身着长袖襦衣,腰系长裙,细腰紧束,下着褐色曳地喇叭长裤,足登尖履,脚尖微露。舞女面带微笑,斜右手向上弯举,左手甩袖下垂,右抬足,翩翩起舞(图7)。
  汉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外乐舞的广泛交流,这一时期歌舞盛行,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百戏俑(五件)
  百戏是古代杂技表演、乐舞、幻术的总称。两汉时期的百戏主要包括倒立、柔术、跳丸剑、耍坛、扛鼎等杂技;七盘舞、鼓舞、剑舞等俳优歌舞,以及幻术、斗兽、假面戏等。
  1.彩绘百戏俑群:2006年4月出土于济源轵城岭头,共有11件神情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他们或演奏、或观赏,其中吹箫俑7个,吹埙俑1个,听乐俑1个,俳优俑1个,抱孩俑1个。前排为俳优俑,男性,上身半裸,下着肥大的喇叭形长裤,双乳下垂,大腹便便,头微左偏,圆目张口,双手握拳置于腰间,滑稽可爱;舞台后有八人组成的乐队,演奏者分别在吹箫和吹埙,个个神情专注,似被音乐陶醉;舞台左侧有一名听乐俑,泥质红陶,头戴高冠,跽坐,头微偏左,左手抚耳,看戏入神的满脸笑意。整组俑群集表演、音乐于一体,布局井然有序,人物生动传神,再现了当时百戏演出时的热闹场景(图8)。
  2.俳优俑:一是单腿站立俑,1991年11月文物管理所移交,高18厘米,俑发髻挽于头顶,大腹如鼓,下身穿曳地喇叭裤,上身微向前倾,双手伸向两侧,左腿站立,右腿弯曲向后抬起(图9);二是小丑俑,2005年8月出土于济源五龙口联创化工工地,高9.4厘米,俑赤裸上身,下着宽腿长裤,双目圆睁,面相丑陋,双手放于腹部之上,右腿迈向前,左腿略曲向后着地(图10);三是滑稽陶俑,1999年12月出土于济源飞机场,高9.5厘米,灰陶质,深目高鼻,颧骨突出,脖颈短粗,上身裸露,下穿宽裾长裤,大腹便便而臀部撅凸,右手握一弹丸,左手放于脑后,神态滑稽(图11)。
  “俳优”又称“俳倡”,是百戏中的一种表演节目。最初服务于宫廷贵族,后来逐渐发展至民间。他们的表演或谈笑,或击鼓歌唱,诙谐幽默,类似于今天的相声,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3.彩绘三人倒立杂技俑,济源市文物管理所移交,高19厘米,圆樽口径11厘米,现彩绘已脱落。三人头梳高髻,倒立于三足圆樽之上,其中二人手按樽沿作倒立之姿,面部朝前,各伸出一腿弯曲相交成拱形;另一倒立者驮于其上也呈倒立状,头部后仰紧贴后背,双手分别握住下面两人相抵的脚脖,屈体倒立,双腿微弯(图12)。
  樽是古代的盛酒器。在民间,不同形状的酒器,被历代杂技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成功地运用到表演当中。古代杂技亦作“杂伎”,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汉代的壁画、画像砖、陶俑等对百戏杂技都有真实的反映。
  (三)人物俑
  1.褐绿釉对弈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8.5厘米,棋盘长11.5、宽8.4厘米,棋盘与俑皆施褐绿釉。二位棋手各据长方形棋盘相对而坐,棋盘一边置六根长箸,另一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中间有两枚圆“鱼”。左边的棋手跽坐,头梳圆髻,身着交领宽袖长裙,上身向左倾斜,左臂自然垂于身边,右手高举于耳边似乎在和对方算棋;右边的棋手头梳圆髻,上身微向左倾斜,眼睛看着对方,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棋路(图13)。
  2.宰兽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15、长16、宽16厘米,通体施褐绿釉,表现的是一位庖厨俑宰杀牛的场景。在一方形的台架上,一头牛被绑在两根柱子之上,四蹄朝天,腹部鼓起,头部下垂。在牛的臀部,站着一头戴平顶帽、上身赤膊、下着长裤的男俑,左腿前伸,上身前倾,正努力地往牛肚里吹气。一只狗卧于他的脚旁,嘴里正在撕咬着主人赏赐的一块肉。整个场景真实自然,刻画生动逼真(图14)。
  3.骑马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20.5、长24厘米,通体施褐绿釉。马昂首,嘴巴微张,竖耳向前,鬃直立,颈部厚而稍短,尾巴下垂,右腿上抬作迈步状,四肢雄健有力。骑者头梳二髻,头向后仰,双手前伸,手中似乎握有一拉马缰绳,腰的右侧挎一长剑,双腿斜向后伸,端坐于马背上,英姿焕发(图15)。
  济源汉代陶俑主要有乐舞俑、百戏俑、杂技俑和人物俑等,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标准,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3,4—二甲酚是制备农药灭杀威的一种中间体,在制备灭杀威过程中,其碱熔和缩合两步操作中均产生含有8,4—二甲酚的污水。经研究,我们选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污水中3,4—二甲
不仅菩提、木莲等被称为佛树,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也是佛树之一。贝叶棕之所以被称为佛树,是因它的叶片可刻写佛教经文。树木不仅干、花、果、根、皮各有所用,树叶的用途也很广泛。而叶片能
我們知道,在各种机械中不論是机床、或是汽車、火車、輪船等,都有好多零件由鍛工鍛出來的。就拿咱們鍛工車間來說吧!手裹拿的大錘、鉗子,幹活用的工具、模子,汽錘上的拉桿、
目前在配位场理论中,库仑作用能参量,配位场参量,旋轨偶合参量等不借助于量子化学的计算,而需要用光谱数据定出.如何使这些理论参量与实验值拟合精确,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一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始终贯彻“服务、敬业、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坚持“确立理念,组建团队;实事求是,苦练内功;凸显特色,讲求实效;总结提高,持续创新
电位溶出分析和计时电位溶出分析将离子选择电极的简单性和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的高灵敏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具有高分辨率。因此,该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位溶出分析
本文针对在职人员学习外语的特点,指出了提高外语水平的关键所在,并从语法学习,单词记忆,提高听力,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四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学习方法。 This article points o
硫化物沉淀和电极制备配制0.1克分子/升AgNO_3和0.1克分子/升Cu(No_3)_2溶液。取14体积的银盐溶液和3体积的铜盐溶液混合,在搅拌下将此混合液徐徐加入稍过量的Na_2S溶液中。
本文主要研究PTP液体闪烁剂:PTP-环已烷体系,PTP-蒽-环己烷体系以及PTP-聚苯乙烯(PS)-环己烷体系(环己烷作为溶剂,本身不发紫光),在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光特性。 In this p
为了提高镀锌件的抗蚀能力,增加镀层的表面光泽和抗污染能力,镀锌后都要作钝化处理。最常用的是三酸(硫酸、硝酸、铬酐)钝化,其铬酐浓度高达250~300克/升,这 In order to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