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使用简洁形象语句,对于教学实际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文从几个使用简洁形象语句的实际案例说明其可行性。
关键词:简洁形象语句;四五线;平交减;垂对加
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总结使用简洁形象语句,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能简化运算程序,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得以快速掌握,并能准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用简洁形象的语句进行概括是很有必要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的倾斜角α=45°,直线将坐标平面分为三部分,角α终边在左上部正弦值大于余弦值,右下部,余弦值大于正弦值,在直线y=x上正弦值等于余弦值,因此倾斜角为45°的直线y=x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分界线,可称其为“四五线”,这样学生容易记住并能准确应用。
对于三角函数y1=sinx,y2=cosx,y3=tanx中各象限的符号探究中,第一象限全部为正,第二象限只有y1=sinx为正,第三象限只有y3=tanx为正,第四象限只有y2=cosx为正,这样按照直角坐标系中象限顺序,可以总结为“全stc”(sinx、tanx、cosx的首字母)。
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个重要的知识内容。如:L1:A1x+B1y+C1=0,L2:A2x+B2y+C2=0在平行问题的学习中,需要化成斜截式(在此过程若y的系数为字母已知数,则需进行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判断斜率与截距相同与否确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显然比较麻烦。但经过观察分析,当直线L1∥L2时A1B2-A2B1=0且A1C1-A2C1≠0(B1C2-B2C1≠0)是x、y的系数及常数项的一种关系,将系数交叉相乘求差,判断差是否为零即可,这时我们总结为“平交减”。
例1:已知直线Ll:ax+2y+3a=0,L2:3x+(a-1)y-a+7=0,若L1∥L2,求a的值。
解:∵L1∥L2 ∴a(a-1)-2×3=0且2(-a+7)-3a(a-1)≠0,a=3。
这个结论在向量的学习中同样适用,如:
=λ1+λ2,=μ1+μ2(与不共线),若与平行(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k,使得=k(≠),即:λ1+λ2=K(μ1+μ2),λ1+λ2=kμ1=+kμ2,λ1=kμ1,λ2=kμ2,消去k得:λ1μ2-λ2μ1=0(在此过程需要讨论分母是否为零的问题),但我们利用系数交叉相乘求差,判断差是否为零就简单多了,利用“平交减”λ1μ2-λ2μ1=0;另外向量=(x1,y1),=(x2,y2),若∥时,x1y2-x2y1=0(“平交减”)。
例2:设非零向量、不共线,若k+与+k共线,求k的值。
解:∵k+∥+k∴k2-1=0(“平交减”),即k=±1。
例3:已知向量=(,1),=(0,-1),=(k,),若-2与共线,求k的值。
解:-2=(,3),=(k,)(利用“平交减”),
3k-()2=0,所以k=1。
对于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垂直问题中,若L1⊥L2,同样要化成斜截式,通过斜率之积等于负1(互为负倒数),在此过程需考虑两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若两直线斜率都存在,即有(-)·(-)=-1,化简得:A1A2+B1B2=0,正好是直线一般式中x,y的系数对应相乘相加为零,这样在关于直线垂直问题的研究中,只需分析系数对应相乘的和是否为零就行了,我们总结为“垂对加”(即垂直时将系数对应相乘相加)。
例4:直线L1:ax-y-2=0,L2:(a+2)x-y+1=0,若L1⊥L2,求a的值。
解:∵L1⊥L2 ∴a(a+2)+1=0(“垂对加”) ∴a=-1。
向量=λ1+λ2,=μ1+μ2(其中⊥,且,的模等于1),当⊥时,易得λ1μ1+λ2μ2=0,也符合,的系数对应相乘相加为零(“垂对加”);坐标表示中=(x1,y1),=(x2,y2),若当⊥时,x1x2+y1y2=0(“垂对加”,即坐标对应相乘相加等于零)。
例5:=(m+1,-3),=(1,m-1),且(+)⊥(-),求m的值。
解:+=(m+2,m-4),-=(m,-2-m),由于(+)⊥(-),
∴(m+2)m+(m-4)(-2-m)=0(“垂对加”),m=-2。
这样对于直线(一般式)与向量的平行(共线)与垂直问题,可用简洁形象语句“平交减,垂对加”来总结概括。
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中,对于某些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用简洁形象的语句进行概括,能使学生快速准确掌握知识,并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简洁形象语句”对于教学工作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简洁形象语句;四五线;平交减;垂对加
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总结使用简洁形象语句,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能简化运算程序,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得以快速掌握,并能准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用简洁形象的语句进行概括是很有必要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的倾斜角α=45°,直线将坐标平面分为三部分,角α终边在左上部正弦值大于余弦值,右下部,余弦值大于正弦值,在直线y=x上正弦值等于余弦值,因此倾斜角为45°的直线y=x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分界线,可称其为“四五线”,这样学生容易记住并能准确应用。
对于三角函数y1=sinx,y2=cosx,y3=tanx中各象限的符号探究中,第一象限全部为正,第二象限只有y1=sinx为正,第三象限只有y3=tanx为正,第四象限只有y2=cosx为正,这样按照直角坐标系中象限顺序,可以总结为“全stc”(sinx、tanx、cosx的首字母)。
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个重要的知识内容。如:L1:A1x+B1y+C1=0,L2:A2x+B2y+C2=0在平行问题的学习中,需要化成斜截式(在此过程若y的系数为字母已知数,则需进行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判断斜率与截距相同与否确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显然比较麻烦。但经过观察分析,当直线L1∥L2时A1B2-A2B1=0且A1C1-A2C1≠0(B1C2-B2C1≠0)是x、y的系数及常数项的一种关系,将系数交叉相乘求差,判断差是否为零即可,这时我们总结为“平交减”。
例1:已知直线Ll:ax+2y+3a=0,L2:3x+(a-1)y-a+7=0,若L1∥L2,求a的值。
解:∵L1∥L2 ∴a(a-1)-2×3=0且2(-a+7)-3a(a-1)≠0,a=3。
这个结论在向量的学习中同样适用,如:
=λ1+λ2,=μ1+μ2(与不共线),若与平行(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k,使得=k(≠),即:λ1+λ2=K(μ1+μ2),λ1+λ2=kμ1=+kμ2,λ1=kμ1,λ2=kμ2,消去k得:λ1μ2-λ2μ1=0(在此过程需要讨论分母是否为零的问题),但我们利用系数交叉相乘求差,判断差是否为零就简单多了,利用“平交减”λ1μ2-λ2μ1=0;另外向量=(x1,y1),=(x2,y2),若∥时,x1y2-x2y1=0(“平交减”)。
例2:设非零向量、不共线,若k+与+k共线,求k的值。
解:∵k+∥+k∴k2-1=0(“平交减”),即k=±1。
例3:已知向量=(,1),=(0,-1),=(k,),若-2与共线,求k的值。
解:-2=(,3),=(k,)(利用“平交减”),
3k-()2=0,所以k=1。
对于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垂直问题中,若L1⊥L2,同样要化成斜截式,通过斜率之积等于负1(互为负倒数),在此过程需考虑两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若两直线斜率都存在,即有(-)·(-)=-1,化简得:A1A2+B1B2=0,正好是直线一般式中x,y的系数对应相乘相加为零,这样在关于直线垂直问题的研究中,只需分析系数对应相乘的和是否为零就行了,我们总结为“垂对加”(即垂直时将系数对应相乘相加)。
例4:直线L1:ax-y-2=0,L2:(a+2)x-y+1=0,若L1⊥L2,求a的值。
解:∵L1⊥L2 ∴a(a+2)+1=0(“垂对加”) ∴a=-1。
向量=λ1+λ2,=μ1+μ2(其中⊥,且,的模等于1),当⊥时,易得λ1μ1+λ2μ2=0,也符合,的系数对应相乘相加为零(“垂对加”);坐标表示中=(x1,y1),=(x2,y2),若当⊥时,x1x2+y1y2=0(“垂对加”,即坐标对应相乘相加等于零)。
例5:=(m+1,-3),=(1,m-1),且(+)⊥(-),求m的值。
解:+=(m+2,m-4),-=(m,-2-m),由于(+)⊥(-),
∴(m+2)m+(m-4)(-2-m)=0(“垂对加”),m=-2。
这样对于直线(一般式)与向量的平行(共线)与垂直问题,可用简洁形象语句“平交减,垂对加”来总结概括。
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中,对于某些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用简洁形象的语句进行概括,能使学生快速准确掌握知识,并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简洁形象语句”对于教学工作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