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化学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wangyo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性,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情绪中去感受、探究、体验、发现、表达和操作,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角色。本文结合新高考的要求,致力于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标,通过化学课教学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化学学习;善于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给予肯定,让学生有信心参与化学学习;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结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能力参与化学学习。这样一系列的举措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情境;问题;信息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源于高考的现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要注重学生的素养教学,倡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让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去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還要注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设置得更加完善,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提起兴趣,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态度转变,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课堂最主要的就是以创造真实的情境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紧密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源于课堂的现状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提升,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在化学课堂上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总是会刻意地进行这方面的纠正,但是这种行为却让教师成为演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教案“演”出来却失去了本身的活力。因此建立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成为现在重要的话题。
  二、理论依据
  (一)生本教育的思想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尊重学生本身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天性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依靠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工作的要求进行自我改变,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时发挥本身的天性。
  (二)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找出一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大的回报,也让教师在教学时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很多学校提倡的是快乐学习,快乐学习的内涵也就是没必要让学生付出不必要的辛苦。
  (三)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本来的天性是让学生学习时使用最自然、最高效的方法,从而把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在成长中获取更多的自信心,教师的行为也应该是推动学生进步,保护学生成长,激扬学生的斗志。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方法改变时,首先需要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身的长处并且学会和他人进行沟通。
  三、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一)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且用学到的知识去生活。把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用来服务于自己生活的。所以化学学习是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学习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不能忽视也不能放弃。
  案例一:钠的性质
  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
  在互联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在珠江石溪的附近,漂浮着7个白色的金属桶,这些金属桶来历不明,而且水上漂浮的金属桶冒出一股白烟,然后发出了黄白色的火苗。紧接着发生了一声巨响,然后升起一股水柱,这个铁桶爆炸了很多次,每次爆炸都和之前是相似的,还有许多没有烧完的白烟飘到了周围的建筑物里,这些灰白色的物体只要碰到水就会冒泡,有时还会着火。还有一个另外的铁桶被打捞上来之后发现,如果在清洗后使用,在打开盖子时就会也有白烟,并且桶内的温度非常高,如果双手浸入的话就会很疼痛。有个船员继续把它扔到了江里,结果桶又爆炸了。
  学生看完新闻线索后,教室里的学生坐不住了,各种猜测和疑问不断提出,又不断地被其他同学解决。
  猜测不明白的地方
  生1:飘在水面——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生1:为什么先有白烟,再有火光?白烟是什么?
  生2:白烟可能是沸点比较低。白烟是受热沸腾,就像是水受热沸腾之后产生了蒸气。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此物质和空气中的某一个成分发生了反应。
  生1:遇水爆炸——这种物质很活泼。生2:非该物质,而是产物在爆炸。
  生2:亮黄色火苗——含有钠元素
  生1:使手感到疼痛——该物质要么是强酸,要么是强碱。生2:不能证明是酸或碱,只能证明有强腐蚀性。
  生3:白色物质→灰色物质遇水冒泡——该物质很容易被氧化,可能是碱金属或还原性极高的物质(如氢化钠)。
  化学学习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化学知识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并且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学习更多的有关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富于挑战的任务来提升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善于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给予肯定,提升学生自信心
  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化学课堂,有的学生喜欢“接下茬”,这不是“捣乱”课堂,而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更可能是学习者的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不能因此指责学生,让他们的自信心丧失,而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自此及彼,适时引领,让学生有信心参与化学学习。   案例二:萃取
  教师:萃取概念讲解
  教师:上述实验中我们用CCl4把溴从它与水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其中CCl4称为萃取剂。(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理解萃取的定义,并分析作为萃取剂的要求)
  学生:小声嘀咕,萃取就是“夺人所爱”。
  教师:用手势或者是语言告诉学生这么做的正确与否,然后为学生展示分液流程。(分液在萃取前已讲)
  案例二:学生小声嘀咕,萃取就是“夺人所爱”时,教师不予理睬,笔者认为“夺人所爱”将萃取概括的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教师不予理睬是不恰当的。学生小声嘀咕说明他自信心不足,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嘀咕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能带动和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氛圍,提升课堂的积极与活跃程度。
  案例三: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氢键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笔者在教学中以水为例分析氢键的特点时,下面有些男同学就在议论:就是“拈花惹草”,“婚外恋”。
  笔者课后仔细思考后,认为氢键的问题其实还蕴涵着社会哲理,作为高中学生他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在化学课堂上也给学生渗透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知识,相信这样的比喻更易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设计与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利用教材上所展示的内容,而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将学习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未来使用化学知识点时,就能够快速地利用自己之前的思维进行问题的解决。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心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想解决问题,从而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案例四:硝酸的性质探究
  (2006-08-1220:44:31)人民网:某路段铝罐车发生硝酸泄漏事故,造成大量红棕色烟雾,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气味。抢险人员运来纯碱进行处理,以便防止其扩散并污染附近的农田。
  问题一: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问题二:为什么可以用纯碱进行事故的处理?
  问题三:为什么在现场能看到一大片的红棕色烟雾?
  问题四:硝酸是强酸,为什么可以用铝罐车运输?
  学生通过探究与自己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结构相关的问题,能够大大增强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做完实验之后就要将自己的信息材料,总结归纳,然后比较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并且分析材料中所得的结果和过程,有哪里不恰当的地方。最后,将这些内容综合整理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出实验的答案。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之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自主研究的兴趣。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实验最终得到的答案,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发言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较,检查自己的漏洞。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可以让自身的化学能力从不同方面得到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也更具有兴趣和热情。以此来提升课堂效率,烘托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至于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后的感受
  在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到了多少知识,学生记忆的时间长短是多少?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将自己所想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贯彻领悟?这一些系列的问题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教师讲解中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参与度越高,课堂有效性越高,教学效果也就好。科学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既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和惊异,让学生观察、揣摩、猜想、思索,也能够让学生获得了无尽的欢乐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秋英.高中化学情境化教学中学生评价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09):48,50.
  [2]杨秋玲.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7):71-72.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仅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细致分析互联网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试图摆正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互联网学习的态度、解决互联网带来的教学问题、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提高“互联网+”时代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解释、讨论、研究逐渐常态化。“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构建学生阅读素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经典作品为载体,研究古今中外的语文学习方式及其规律,融合读写,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但在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现状让人担忧。在实践中,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整本书到底该怎么读?是否有可靠的路径和方法?这些是困扰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建立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外加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之下的时代,崭新时代的高速发展从各个角度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对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本文主要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评价;改革;转变  面对无可避免而又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只会考高分的“学霸”,也不是只具备真善美的“天使”,而是能与其相统一的拥有高技术、高创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围绕数学抽象、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面素养的培养。在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教师不应仅关注学生应试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兼顾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确保学生取得理想化学习成果。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背景,以高三学生复习为研究范围,对核心素养表现和内涵进行分析,阐述和总结了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高中数
期刊
摘 要:高一阶段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要让学生能够明白化学科学需要依靠化学实验才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时,会直接影响到高一阶段化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高一化学实验时,既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于化学学科的认知,也能够使学生经历化学变化过程,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所以,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探究式学习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为了改善现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高中数学教师也开始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探究式学习法。该项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从而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探究意识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随后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针对性策略,以此
期刊
摘 要:高中的生物课程教学是学生教学体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一方面進行文理交融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起源以及日常生活中身边生物现象的基本认知。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融合,其中既有文科课程那样的背诵知识,对一些基础的知识进行记忆,又需要像理科学习那样对生物学科当中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微观上的抽象理解。所以在教学过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文章大意,从而准确完成阅读理解题目。为达到这一目的,高中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先是结合实际分析了影响学生快速阅读效率的因素,然后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策略  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多拘泥于反復讲读、训练,虽然能使
期刊
摘 要:我国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与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致使其在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与理解程度均不相同。教师也应根据国家改革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以适应新的高考改革。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应确保课堂效率,并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价与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模式,以确保高中英语教
期刊
摘 要: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一个授智育德的行为活动,正确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还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培养。面对新高考模式下的教育环境,将情怀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之中,以情入学、以情促智、以情养德,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培养的教育目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考模式下语文情怀教育的有效实施展开思考。  关键词:高考;语文;情怀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