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建立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外加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之下的时代,崭新时代的高速发展从各个角度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对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本文主要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评价;改革;转变
面对无可避免而又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只会考高分的“学霸”,也不是只具备真善美的“天使”,而是能与其相统一的拥有高技术、高创新、高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也为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和广阔的时代视野。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凸显的问题
第一,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由于学科的教学特点,往往会出现“主体”错位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被忽视了。围绕着教师、教材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课堂,一边以“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向学生讲述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历史,一边追求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高分数、高比率,一味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置之不理,更不用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了。这种唯教师中心论的教学评价模式,明显地打上了“他评”的烙印,这不仅把学生边缘化了,也突出了对学生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的人格品质更得不到尊重,学习没有了主动性和选择性。同时,也导致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健康发展,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忽视了整个评价过程中情感与行为的统一。
第二,传统高中历史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也不够丰富,过于注重对学生认知的评价,也会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历史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如何评价这一阶段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从而使历史学科成为了那些“无趣”知识的简单堆积,认为历史只不过是古代人的事情,感受不到“以史为鉴”的乐趣,没有办法做到历史学科当中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等的诸多培养,更加体会不到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理性。这无疑造成了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和失真性,甚至对历史教学产生了不良的导向性。
第三,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新的课程标准里也一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教师队伍在高考指挥棒之下的教学压力导致高中的历史教学偏离了教学评价的正确轨道,盲目地追求历史教学评价的量化性和客观性,忽视了质性的评价。让不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统一的要求,以相同的速率吸收相同的课本知识,最后再以统一的标准考核评价学生,用分数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甚至最后也会仅凭一张与标准答案的相似度多少来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高一级的学府进行深造,于是我们的学校就像一间巨大的“加工厂”,由教师按照统一的“模具”认真打造出“一样”的学生产品。这种过分夸大甄别性和选拔性的教育评价,使得崇高的教育事业只能成为其附庸,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全面长远发展的推动,也越来越与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脱轨,没有达到教育应该有的“教化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目标,没有起到为学生终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作用。
二、改革转变对学生评价的策略理念
鉴于上述对传统高中历史学生评价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学生评价实施相应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转变评价的主体角色,更多地看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有趣丰富的过程,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开辟历史教学评价发展的新方向,以实现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初目的。
(一)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活动中来
历史作为一门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特别”的学科,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以历史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从中汲取处世的智慧与情感,成为一名符合时代潮流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
理想中的历史教育应该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那么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为什么要屈居于教师之后,被动消极地应付他人的评价,而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呢?我们相信,学生作为独立的即将成熟的个体,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优化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对照,也能找寻并努力解决学习、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将教学评价逐渐引向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上来。
(二)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得到学习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下,仅仅依靠掌握单薄的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成败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课程的改革所关注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从知识本位向全面发展本位转变,教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我们不能否认,以教材为依托的传统历史试题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素质教育趋势下的历史教学评价内容应当具有更加广阔的选择性、开放性与情境性,尽可能地将书本的历史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历史走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现实。
而在这一方面,上海的高考历史命题就具有极大的可借鉴性与参考性,比如:在试卷的题目设置当中,给出学生可自行选择的不同难度的问答题进行作答。“增加选做试题,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一种是必选题,即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若干题目中必须选出规定数量的题目来解;一种是可选题,即卷面后的附加选做题,选做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同样,拒绝传统的命题式的问答题,更加贯彻了教学过程当中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開放性历史思维,将我们常见的材料分析题与开放性问答题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会再惧怕将自己真正的见解、想法、情感置于命题人的心理和思维之后了,在多角度的历史材料和灵活多变的题目当中感受历史的多彩智慧,这既为命题者和应试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充分的对话交流的平台,也认同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真正体现了学生行为举止和逻辑思维的不确定性。 其实,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结果的诸多因素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反映。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人们也应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创新意识存在以及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查与评价,而不是一味地以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好坏”。这样公平公正的以学生为本的历史教学评价才能推动人格的健康发展,显现历史的人文关怀,从而将教学评价与教育目的在一定的价值屬性框架内统一起来。
(三)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方法,试图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到达质性的评价
考试作为历史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一环,在发挥其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时,量化的评价是简洁有效的,但对于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来说,若单纯以数字化去描述发生的所有教育现象未免有失偏颇,也会失去教育最宝贵、最本质的品质。
因此,为了更真实、更深入、更全面地反应教育的现象,质性评价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近些年来各国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价值多元为基础的评价模式。它注重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的丰富性,反对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地加以处理。它注重教育过程中有价值和最根本的东西,而不是片面的、简单的量化结果。”质性的评价方式是对多种方式的整合,是对量化方式的反思和改进,使得评价体系更加趋向于完整化、成熟化,更加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
在教学评价中,经常运用到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也称为成长记录袋,师生共同确定一段起止时间,按照单元或主题为单位收集学生历史小论文、活动考查报告、制作的活动方案、小组讨论内容等,这些在一定时期里的学生“成长”故事入档的选择和提交由师生共同决定,但由学生做出主要决策,成为了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除此以外,每件“作品”不仅有教师的评语,还有家长、同学和自己的评价。这样,不仅学生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定位,还可以使教学评价与课程活动整合起来,提升教学的有效程度。
2.撰写历史论文。此种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师生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拟定具体的课题,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在历史的海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宽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兴趣,进而对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标准的“失败”,只有不同记录形式的“成功”。
3.定期举办历史竞赛和活动。围绕某一个历史主题,学生可分组举行辩论、竞猜或者表演历史剧等形式,展示自己小组对于该主题搜集到的信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为争取完美的“演出”而产生取长补短的良性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书面测试法。教师在考虑到命题的范围、试卷的结构、内容的比例、难易的搭配等问题后,适当增加学生在本学期或者本学年曾经做过的研究性历史作业、对曾经讨论过的某个历史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日常表现等真实的内容,减少一问一答式的传统问答题,逐步采用等级制、评分制与评语制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历史人文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不仅限于评定学生分数的高低,更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意义和历史的智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权利、也应该接受全面的、有助于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整体,表现在其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与人文素养,为富有个性的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一定的舞台。”
不再一味地以一把“量尺”评价判定学生的“优劣”,不再企图把考试文化转变为评价文化,也不再苦恼地着眼于单纯的理论探究,而是把那些多角色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的多种改革的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深化,虽然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我也相信,这同时将是一个教化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庄义章.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7).
[2]葛青青.情境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J].学苑教育.2020(13).
[3]周飞.增添趣味元素,让高中历史教学充满精彩[J].家长.2019(8).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评价;改革;转变
面对无可避免而又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只会考高分的“学霸”,也不是只具备真善美的“天使”,而是能与其相统一的拥有高技术、高创新、高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也为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和广阔的时代视野。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凸显的问题
第一,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由于学科的教学特点,往往会出现“主体”错位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被忽视了。围绕着教师、教材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课堂,一边以“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向学生讲述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历史,一边追求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高分数、高比率,一味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置之不理,更不用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了。这种唯教师中心论的教学评价模式,明显地打上了“他评”的烙印,这不仅把学生边缘化了,也突出了对学生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的人格品质更得不到尊重,学习没有了主动性和选择性。同时,也导致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健康发展,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忽视了整个评价过程中情感与行为的统一。
第二,传统高中历史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也不够丰富,过于注重对学生认知的评价,也会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历史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如何评价这一阶段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从而使历史学科成为了那些“无趣”知识的简单堆积,认为历史只不过是古代人的事情,感受不到“以史为鉴”的乐趣,没有办法做到历史学科当中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等的诸多培养,更加体会不到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理性。这无疑造成了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和失真性,甚至对历史教学产生了不良的导向性。
第三,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新的课程标准里也一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教师队伍在高考指挥棒之下的教学压力导致高中的历史教学偏离了教学评价的正确轨道,盲目地追求历史教学评价的量化性和客观性,忽视了质性的评价。让不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统一的要求,以相同的速率吸收相同的课本知识,最后再以统一的标准考核评价学生,用分数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甚至最后也会仅凭一张与标准答案的相似度多少来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高一级的学府进行深造,于是我们的学校就像一间巨大的“加工厂”,由教师按照统一的“模具”认真打造出“一样”的学生产品。这种过分夸大甄别性和选拔性的教育评价,使得崇高的教育事业只能成为其附庸,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全面长远发展的推动,也越来越与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脱轨,没有达到教育应该有的“教化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目标,没有起到为学生终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作用。
二、改革转变对学生评价的策略理念
鉴于上述对传统高中历史学生评价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学生评价实施相应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转变评价的主体角色,更多地看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有趣丰富的过程,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开辟历史教学评价发展的新方向,以实现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初目的。
(一)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活动中来
历史作为一门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特别”的学科,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以历史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从中汲取处世的智慧与情感,成为一名符合时代潮流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
理想中的历史教育应该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那么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为什么要屈居于教师之后,被动消极地应付他人的评价,而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呢?我们相信,学生作为独立的即将成熟的个体,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优化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对照,也能找寻并努力解决学习、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将教学评价逐渐引向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上来。
(二)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得到学习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下,仅仅依靠掌握单薄的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成败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课程的改革所关注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从知识本位向全面发展本位转变,教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我们不能否认,以教材为依托的传统历史试题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素质教育趋势下的历史教学评价内容应当具有更加广阔的选择性、开放性与情境性,尽可能地将书本的历史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历史走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现实。
而在这一方面,上海的高考历史命题就具有极大的可借鉴性与参考性,比如:在试卷的题目设置当中,给出学生可自行选择的不同难度的问答题进行作答。“增加选做试题,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一种是必选题,即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若干题目中必须选出规定数量的题目来解;一种是可选题,即卷面后的附加选做题,选做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同样,拒绝传统的命题式的问答题,更加贯彻了教学过程当中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開放性历史思维,将我们常见的材料分析题与开放性问答题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会再惧怕将自己真正的见解、想法、情感置于命题人的心理和思维之后了,在多角度的历史材料和灵活多变的题目当中感受历史的多彩智慧,这既为命题者和应试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充分的对话交流的平台,也认同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真正体现了学生行为举止和逻辑思维的不确定性。 其实,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结果的诸多因素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反映。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人们也应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创新意识存在以及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查与评价,而不是一味地以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好坏”。这样公平公正的以学生为本的历史教学评价才能推动人格的健康发展,显现历史的人文关怀,从而将教学评价与教育目的在一定的价值屬性框架内统一起来。
(三)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方法,试图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到达质性的评价
考试作为历史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一环,在发挥其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时,量化的评价是简洁有效的,但对于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来说,若单纯以数字化去描述发生的所有教育现象未免有失偏颇,也会失去教育最宝贵、最本质的品质。
因此,为了更真实、更深入、更全面地反应教育的现象,质性评价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近些年来各国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价值多元为基础的评价模式。它注重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的丰富性,反对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地加以处理。它注重教育过程中有价值和最根本的东西,而不是片面的、简单的量化结果。”质性的评价方式是对多种方式的整合,是对量化方式的反思和改进,使得评价体系更加趋向于完整化、成熟化,更加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
在教学评价中,经常运用到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也称为成长记录袋,师生共同确定一段起止时间,按照单元或主题为单位收集学生历史小论文、活动考查报告、制作的活动方案、小组讨论内容等,这些在一定时期里的学生“成长”故事入档的选择和提交由师生共同决定,但由学生做出主要决策,成为了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除此以外,每件“作品”不仅有教师的评语,还有家长、同学和自己的评价。这样,不仅学生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定位,还可以使教学评价与课程活动整合起来,提升教学的有效程度。
2.撰写历史论文。此种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师生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拟定具体的课题,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在历史的海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宽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兴趣,进而对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标准的“失败”,只有不同记录形式的“成功”。
3.定期举办历史竞赛和活动。围绕某一个历史主题,学生可分组举行辩论、竞猜或者表演历史剧等形式,展示自己小组对于该主题搜集到的信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为争取完美的“演出”而产生取长补短的良性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书面测试法。教师在考虑到命题的范围、试卷的结构、内容的比例、难易的搭配等问题后,适当增加学生在本学期或者本学年曾经做过的研究性历史作业、对曾经讨论过的某个历史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日常表现等真实的内容,减少一问一答式的传统问答题,逐步采用等级制、评分制与评语制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历史人文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不仅限于评定学生分数的高低,更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意义和历史的智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权利、也应该接受全面的、有助于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整体,表现在其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与人文素养,为富有个性的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一定的舞台。”
不再一味地以一把“量尺”评价判定学生的“优劣”,不再企图把考试文化转变为评价文化,也不再苦恼地着眼于单纯的理论探究,而是把那些多角色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的多种改革的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深化,虽然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我也相信,这同时将是一个教化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庄义章.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7).
[2]葛青青.情境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J].学苑教育.2020(13).
[3]周飞.增添趣味元素,让高中历史教学充满精彩[J].家长.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