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的天空下——论古米廖夫创作中的“非洲情调”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诗人、阿克梅派的创始人.他个性浪漫,喜欢在旅途中寻找创作灵感,曾漫游过非洲、亚洲等地,足迹遍及英、法、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古老城市,远至非洲阿比西尼亚.对浪漫个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其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异域情调”.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他以好奇、冒险、幻想的诗魂融合了阿克梅派的诗歌理论主张.他的“远游的缪斯”穿行于“异国的天空”,渴望将非洲瑰丽的风物、神秘的原始文化和宗教传说揽入囊中,以摆脱灰暗的现实,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理想的净土.
其他文献
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房地产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既为民众登记提供更大的便利,又为房地产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被普遍应用至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中,且以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探究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加强不动产登记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本文从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开展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着手,分析在信息化时代下加强不动产登记管理的主要作用,基于此研究在信息化时代下加强不动产登记管理的有效途径和举措,仅供参考.
为解决海关认证企业或即将申请海关AEO认证的企业对商业伙伴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并提高供应链安全管理水平,本文从进出口收发货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就海关AEO认证企业如何开展商业伙伴安全管理、如何保障供应链安全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参考与帮助.
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它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省城市用地等优点,对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其扑救工作和火场供水是比较困难的.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主要难点问题,以及改善火灾扑救及供水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基于庞德、惠特曼和里尔克三位诗人对“脸”的描写和揭示,结合德勒兹、西苏等哲学家和思想家对“脸”的哲学反思,对潜藏于作为面具的脸背后的“究竟”深入探索,认为作为图像的脸所表征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它就像艺术/诗歌本身一样永远都在遮蔽、掩盖、躲避;但与此同时,也在解蔽、揭露、参与.
翻阅贵刊,撩拨心湖涟漪.全球最新的能源动态、国内外石油石化企业资讯和一线石油人的点滴跃然纸上,深铭肺腑.作为与贵刊相见恨晚、一见钟情的油气上游领域的读者,通过 “面对面”“石油史话”和“财经大势”等栏目,感受到了温度、广度和深度.
期刊
自由体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发展轨迹,惠特曼的《草叶集》和庞德的《诗章》都是自由体诗歌的典范.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作为美国文学传统影响了庞德的《诗章》创作,涉及诗歌韵律、节奏和抒情模式;口语表达和开放结构;平民思想和道德意识等方面.不过,庞德在模仿惠特曼自由体诗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矛盾的心态,有“影响的焦虑”.庞德的自由体诗歌融合了意象派艺术特色,本质上具有现代主义品格.
荣格认为文学作品是集体无意识的造化,原型意象在文本结构中通过不断的移位和重建得以延续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荣格在阐述重生原型时把它具体分成五类.济慈《恩底弥翁》叙事长诗中出现的四类重生原型体现了济慈向生而死的死亡观.这一死亡观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死亡;第二,睡梦是正视死亡的一剂良药;第三,穿透死亡,直达永生.
本文以《文心雕龙》和济慈书信集中涉及文学创作、作者才情和批评鉴赏的观点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照阅读典型个案《夜莺颂》与《希腊古瓮颂》,旨在多维度管窥济慈是如何以现实素材为空间,依托“无我”书写实现“美”与“真”的交融互渗.刘勰和济慈不约而同地强调理性内在制约下情感和想象之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并有意或无意地暗合了作者的缺席和读者的在场.著名“双颂”始终围绕幻想与现实、瞬间与永恒、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构、隐性与显性、无形与有形、静止与流动这些看似矛盾却相生相息的力量在作品、作者与读者之间纵横诗意.
对萨利诗歌的研究,国外甚少,国内几近空白,只有英国文学史教材稍有提及.本文结合萨利的生平际遇,尤其是他与亨利八世的关系,选取他诗歌中自传性较强的作品进行翻译和分析,试图说明他的悲剧结局既是时代环境所造,更是自己性格使然.他为写诗而生,诗歌创作给了他生平最大的慰藉,成为他疏解压力、发泄愤懑、表达愿景最为直接有力的工具.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由2个四行诗节和2个三行诗节组成,即(ABBA ABBA CDC CDC).萨利则对之进行改造,以3个四行诗节和一个两行诗节组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萨利体
本访谈答问者辜正坤教授主要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挖掘中国和西方语言、文化的主要异同,分析了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其次,回顾了中国和西方诗歌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西诗汉译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再次,以威廉·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为例,对中国和西方文学作了比较研究.第四,阐释了中西艺术差异、尤其是“美”与“美学”在西方的含义问题.最后,讨论了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