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计算机软件在日常工作中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而作为中职各专业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从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和运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职;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基础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掌握windows、word、excel等软件的实际操作上,进而缺乏对中职学生在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等组能力方面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面对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时显得茫然和不知所措。
(2)中职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中职学生的来源大部分都来之本省内的地级市和各个县份,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对基础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有些学生是来到学校后才第一摸到计算机。这样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变得很难。
(3)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现阶段,常用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大部分都围绕windows、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来讲述。这种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计算机基础注重“操作性”的特点,但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原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却涉及很少。导致中职学生无法系统地理解及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教师则缺少对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传授。
(4)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理论课以老师讲授和演示为主;实践课在计算机机房进行,由中职学生根据计算机基础教材或教师布置的实验资料上的教学和实验内容,应用各软件进行实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中职学生们一般都是机械地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这使得中职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只要碰到没有见过的问题,就很难继续操作下去。
二、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实施性
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相比较,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打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良性的学习状态,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及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若干个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使学生处于模拟出的情境的中,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处于自主协作的环境中,进行讨论研究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学习任务的实施
(1)设计布置任务。如何设计贴近实际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任务设计是否恰当符合实际直接决定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好坏,任务设计的原则是要符合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例如:讲解Word 2003文档编辑排版时,可以给出一个实例,如“杂志封面的排版”,让学生按要求录入杂志封面上的文字,进行字体、字号、段落空行、文字居中居左居右、版面调整等相关排版的设置,提倡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相互间多交流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直接用任务和案例的方式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在操作练习时逐步掌握操作要点,回过头来自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些。
(2)实施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处于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重视学生学习和交流,从而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更具活力。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的实施中。更应注重中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与选择性。提出任务后,教师要给出一个模拟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或查找资料的方法以及完成任务的工具,让中职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这一环节留好足够的课时给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的一充足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们的自主探究意识。中职教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求知的方法,教师只提供解决思路的帮助,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解决办法。中职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对任务的完成程度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跟进学生的学习实践进程。教师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按照完成任务的要求进行分组,每个设计组设置组长。每个组员根据能力的不同接受不同的任务,例如在上述杂志封面排版的任务 ,对于能力弱的同学可分配诸如查阅字体、字号等所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型任务,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对于能力强的同学可分配如何利用word处理排版等探究性的任务。并且学习的成果在设计小组中进行交流,帮助能力弱的同学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3)评价方法。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手段,为了促进学生达到设计任务时的预期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遇到问题,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结果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可归纳为: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运用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小组的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评、设计小组间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一般评分比重参照如下:学生自我评价、设计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分别占40%、30%和30%。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海山.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6期
[2]黄军.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应用[J].电子世界, 2014年第14期
[3]徐海英.任务驱动推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J]. 现代教育,2012年第9期
作者简介:
陈礼红(1982~),女,贵州人,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基础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掌握windows、word、excel等软件的实际操作上,进而缺乏对中职学生在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等组能力方面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面对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时显得茫然和不知所措。
(2)中职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中职学生的来源大部分都来之本省内的地级市和各个县份,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对基础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有些学生是来到学校后才第一摸到计算机。这样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变得很难。
(3)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现阶段,常用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大部分都围绕windows、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来讲述。这种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计算机基础注重“操作性”的特点,但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原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却涉及很少。导致中职学生无法系统地理解及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教师则缺少对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传授。
(4)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理论课以老师讲授和演示为主;实践课在计算机机房进行,由中职学生根据计算机基础教材或教师布置的实验资料上的教学和实验内容,应用各软件进行实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中职学生们一般都是机械地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这使得中职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只要碰到没有见过的问题,就很难继续操作下去。
二、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实施性
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相比较,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打破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良性的学习状态,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及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若干个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使学生处于模拟出的情境的中,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处于自主协作的环境中,进行讨论研究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学习任务的实施
(1)设计布置任务。如何设计贴近实际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任务设计是否恰当符合实际直接决定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好坏,任务设计的原则是要符合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例如:讲解Word 2003文档编辑排版时,可以给出一个实例,如“杂志封面的排版”,让学生按要求录入杂志封面上的文字,进行字体、字号、段落空行、文字居中居左居右、版面调整等相关排版的设置,提倡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相互间多交流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直接用任务和案例的方式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在操作练习时逐步掌握操作要点,回过头来自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些。
(2)实施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处于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重视学生学习和交流,从而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更具活力。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的实施中。更应注重中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与选择性。提出任务后,教师要给出一个模拟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或查找资料的方法以及完成任务的工具,让中职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这一环节留好足够的课时给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的一充足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们的自主探究意识。中职教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求知的方法,教师只提供解决思路的帮助,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解决办法。中职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对任务的完成程度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跟进学生的学习实践进程。教师可以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按照完成任务的要求进行分组,每个设计组设置组长。每个组员根据能力的不同接受不同的任务,例如在上述杂志封面排版的任务 ,对于能力弱的同学可分配诸如查阅字体、字号等所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型任务,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对于能力强的同学可分配如何利用word处理排版等探究性的任务。并且学习的成果在设计小组中进行交流,帮助能力弱的同学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3)评价方法。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手段,为了促进学生达到设计任务时的预期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遇到问题,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结果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可归纳为: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运用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小组的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评、设计小组间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一般评分比重参照如下:学生自我评价、设计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分别占40%、30%和30%。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海山.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6期
[2]黄军.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应用[J].电子世界, 2014年第14期
[3]徐海英.任务驱动推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J]. 现代教育,2012年第9期
作者简介:
陈礼红(1982~),女,贵州人,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