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办学,潜心课改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四月,万木争荣,百花斗艳。2011年4月,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下,第18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在江苏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教育考察活动,45位学员积极参与收获颇丰。考察学习期间,全体学员认真听取了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马处长和教育科研所董主任关于江苏省初中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和有关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学员们先后考察了苏州市景范中学、无锡市天一中学、江南大学附中、锡山匡村实验学校、南京市外国语学校等九所学校。通过10天的学习考察,我们分享到江苏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江苏省各级领导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每所学校对教育改革的务实精神,每所学校的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成果丰硕,正如马处长所说,“江苏省教育一直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不断地创新实践和探索”。此外,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东庐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和洋思中学等的特色办学经验。现就这几所学校的课程建设情况的感悟与反思作个简要汇报,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校长出色的课程领导力是三级课程建设的源动力
  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指校长在对课程和教学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引导全校教师形成学校自身对课程文化和课程价值的选择,组织课程开发,指导课堂教学,诊断课堂进展,从而调整课程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种管理能力。我总结所考察九所学校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执行好国家课程
  我们所考察的江苏省的九所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校长都很注重对学校课程的领导,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2.构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健全了课程改革管理机制
  我们所考察的每所学校都较好地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和管理机制。溧水的东庐中学从1999年开始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和培训“三位一体”的体系,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泰兴的洋思中学也立足学校实际,在90年代初期就探索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锡山匡村实验学校探索实行了“目标导引”课堂教学模式。
  3.构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江苏省较好地建立了地方课程体系,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江苏省的地方课程非常注重地方特色,强调促进学生对本地经济,自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如,苏州市的景范中学,挖掘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读书成材优秀事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无锡市天一中学以“诚”文化引领的校本课程,注重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心理品质;与此同时,无锡市的江南大学附中还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施“比特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此外,无锡市天一中学和南京外国语学校开展了戏剧社、魔方社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沙龙,本身就是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对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教研团队的培育,强力推动校本研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教师成长的载体是教学实践,教师成熟的途径是教学研究,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则是校本研修的住渠道。因此,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就我们这次考察来说,无论是溧水的东庐中学,还是泰兴的洋思中学,学校的有关教学改革理念都是通过教研组分析研讨、交流学习,然后制定规划,确定主题,再深化实践。同时,也是通过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活动,骨干带头,通识培训,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此可见,这种通过教研团队的建设有效推动校本研修的开展是一条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三、关于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了切实加强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江苏省在这方面先行开展了一些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各兄弟省市交流分享,通过学习考察,更加深了我个人对课程建设方面的理解。
  1.要准确厘清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早在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这是在国家教育政策上第一次规定学校有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与决策权,在以后的各类文件中明确规定学校拥有某些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我认为,国家课程是基础,地方课程是有益的补充,对于学校课程建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学校对于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符合教育规律与学校实际的开发,对进行改造、补充与完善,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如:溧水的东庐中学和泰兴的洋思中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根据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特点,自主开发相应的课程与教材,如:苏州市景范中学和江南大学附中。因此,学校的课程建设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增加课程的选择性、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学校特色平台。
  2.准确厘清学校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目的的内在关联
  学校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学校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目的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目的决定学校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学校培养目标决定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立学校课程目标时,要在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考虑时代、学生和学科的要求,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我认为,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这种“草根式”的教学模式,如不与时俱进,与新课改同步,很难说能走多远。
  3.要准确厘清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现状、学校办学理念的关系
  学校课程建设的确不能如“海市蜃楼”,一定要立足与学校办学现状,并切合办学理念的需要。课程目标过高,不考虑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就会无法实现,它最多只能成为“花瓶”;反之,课程目标过低,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就会丧失动力,使学校安于现状。因此,学校课程目标要与学校办学现状、学校办学理念相符,要按照“最近发展区”的方向进行设置。
  因此,学校课程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学校的办学现状:第一是否具备学校课程建设的人力资源条件,因为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主体,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对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尽心理解,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了解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教育意图了解,确立课程的开发方向与目标,精心策划与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形式。第二是否有学校课程建设所需的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如教育教学设施配备及教师培训和交流的资金保障。第三是否建立了与学校课程建设相应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只有这样,学校课程目标定位才不会“华而不实”“好高骛远”。
  当然,学校课程建设要利于推进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的实现。因为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办学现状、学生发展的需要所确立的发展的总方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办学目标则是在办学理念指导下,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课程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所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发展性和可变性。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办学目标的结合形成学校独特的发展定位,是学校生命力的激发源,学校课程建设是为了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办学目标而提出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当一个阶段的学校课程目标完成之后,就要根据新的办学目标更新课程目标。因此,学校课程建设一定要和办学理念与目标保持一致。
  总之,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显性课程(各学科的教材),也包括隐形课程(如校园文化等)。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要体现在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谐统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上,这既是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我们的事业的确是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三架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采用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量表对301名长沙市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目前工作倦怠总体上不严重,工作压力各因素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中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工作乐趣、工作负荷、工作保障能够显著预测情绪衰竭;工作压力的所有因素都对玩世不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角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形成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质疑式教学模式  我校质疑式课堂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
第一次见到张文质先生是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的礼堂里听他的报告。对于这位非常有名的学者,见到他之前,我猜想他一定是白发苍苍,见后其实不然,他很是年轻,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又是那么的随和。他的生命化教育从人性的需求层面阐释教育,迅速吸引了我,让进入职业倦怠期的我越听越激动,我第一次感到原来我所从事的事业可以那么美好,对他人是那么重要。他的报告激起了我对职业幸福感的追求,真正开始关注自己生命存在的状态。尔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导入的时间很短,一般在3~4分钟之内。由于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导入类型千差万别。这里列出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激疑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激疑法是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符合学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是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从2010年实施以来,在培训对象、内容、方式、机构、师资、服务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推进,作为规模如此巨大的在职教师培训项目,在产生良好效果、取得有益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在照顾“面”的同时,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改
摘 要:所谓“摸论”,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理论界对这个观点历来有争议,特别是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在法治日渐成熟的时下,“摸论”还适不适合?习近平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获得真知。显然,这是对“摸论”持怀疑论的正视听。文章重提“摸论”,根本的目的在于鼓励探索。  关键词:“摸论”;改革开放;纪念  中图分类号:A849 文
你为什么要教书?有个朋友听到我说不愿接受一份学校行政工作时,问我这个问题。他感到大惑不解:我何以不想要一个显然可以“步步高升”的职位,从而可以达到许多人从小就期盼的目标——有钱有势?  那么,我到底为什么要教书呢?  我教书是因为喜欢大学学年的时间安排。6~8月可使我有机会把思考、研究和写作混合进行,而这三样东西都是我教学秘诀中所不可缺少的。我教书是因为它是一种变化的职业,即使教材不变,我也在变,
摘 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  
摘 要:有着百年历史的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受到流行文化的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为扎实开展“越剧进课堂”并有效传承越剧艺术,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通过“望”“闻”“问”“切”等教学策略让学生更直接、更具体地去接受越剧文化,感受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进而继承和振兴戏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越剧爱好者和欣赏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的重要。而当今精读课多被关注,略读课不够重视而出现极端现象:一是略读与精读完全等同,包揽过多,讲得过细,不忍割爱,从字词句篇到写作特点都面面俱到;二是忽视略读指导,认为教多教少,教深教浅,无关紧要,随意性强;三是以课时紧张为由,把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