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教学团队是新时期我国高教改革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立足现实,剖析了高职院校建设新型教学团队对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名师、增强校企合作以及增加科研成果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创新
传统意义的教学团队,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以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团队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新型教学团队除了具备传统团队的功能,还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名师培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建设新型高水平教学团队对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多次在视察高等职业院校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国家和企业已经向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职学生。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热潮,促进了太阳能、风能等低碳环保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已经开始在重点高校进行专业试点,力争培养出一批新能源方向的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培养新能源产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做好充分準备。
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基本满足培养常规技能人才的需要,但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必须依靠新型教学团队。创新能力除了需要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更需要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新型教学团队可以将更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实例以及新技术发展情况引入课堂,采用更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名师培养
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优秀教师,更需要名师。高职院校的名师不仅应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还应该是业内公认的专家。当今的高职院校教师由于个人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只能完成一些中小型的教研课题和技术研究,对于一些省部级课题或企业大型技改研发项目往往有心无力。高水平教研课题及技术项目的缺乏导致很多教师的水平和影响力只能局限于本校。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可以无大楼,但不可无大师”。高职院校的名师可以利用其行业影响力帮助学校整合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相关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名师作为教师代表,他们的言行可以极大地促进全校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从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水平。名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财富,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
名师的培养和引进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建设优秀的新型教学团队对于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教学名师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人员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必然是老中青、专兼职以及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处在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自己以前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团队成员水平的逐渐提高将为团队完成省部级高水平教研课题和企业技术项目提供有力支持。高水平课题与技术项目的磨炼以及相关科研报告、技术论文的发表必将大幅提升团队的能力和影响力,并能使团队中的骨干教师逐渐成为业内认可的名师。团队中名师的出现必能进一步辐射和激励团队成员提高水平,从而营造出高职院校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有利于校企合作,增加科研成果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是专业教师价值的重要体现。特别是高职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服务企业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对口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产品研发的时间和次数与发达国家职业教师相比有明显差距。校企合作办学,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专业教师不应只将目光放在校内,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亲身走进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参与技术改革和产品研发。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取和掌握。企业是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场,专业教师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者,教师如果与企业缺乏交流联系必然引起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脱节;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能力,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也很难在相关的岗位上表现出相应的创新能力。
专业教师投身企业不应该是教师个人行为,教师个人的知识、能力、时间和精力往往有限,很难与企业产生高层次、大型的技术合作。校企之间的技术合作应该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充分发挥团队专业知识涵盖面宽、创新性强、善于统筹资源的优势。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不应仅仅局限于交流,务求深入到企业生产、技改和研发环节中去,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层面合作,并且力求成功。成功的合作是校企之间长期友好、共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学生就业率的有效保障,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
[2]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易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4]朱军.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J],科教文汇,200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创新
传统意义的教学团队,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以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团队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新型教学团队除了具备传统团队的功能,还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名师培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建设新型高水平教学团队对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多次在视察高等职业院校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国家和企业已经向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职学生。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热潮,促进了太阳能、风能等低碳环保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已经开始在重点高校进行专业试点,力争培养出一批新能源方向的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培养新能源产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做好充分準备。
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基本满足培养常规技能人才的需要,但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必须依靠新型教学团队。创新能力除了需要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更需要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新型教学团队可以将更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实例以及新技术发展情况引入课堂,采用更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名师培养
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优秀教师,更需要名师。高职院校的名师不仅应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还应该是业内公认的专家。当今的高职院校教师由于个人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只能完成一些中小型的教研课题和技术研究,对于一些省部级课题或企业大型技改研发项目往往有心无力。高水平教研课题及技术项目的缺乏导致很多教师的水平和影响力只能局限于本校。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可以无大楼,但不可无大师”。高职院校的名师可以利用其行业影响力帮助学校整合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相关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名师作为教师代表,他们的言行可以极大地促进全校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从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水平。名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财富,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
名师的培养和引进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建设优秀的新型教学团队对于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教学名师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人员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必然是老中青、专兼职以及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处在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自己以前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团队成员水平的逐渐提高将为团队完成省部级高水平教研课题和企业技术项目提供有力支持。高水平课题与技术项目的磨炼以及相关科研报告、技术论文的发表必将大幅提升团队的能力和影响力,并能使团队中的骨干教师逐渐成为业内认可的名师。团队中名师的出现必能进一步辐射和激励团队成员提高水平,从而营造出高职院校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有利于校企合作,增加科研成果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是专业教师价值的重要体现。特别是高职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服务企业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对口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产品研发的时间和次数与发达国家职业教师相比有明显差距。校企合作办学,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专业教师不应只将目光放在校内,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亲身走进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参与技术改革和产品研发。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取和掌握。企业是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场,专业教师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者,教师如果与企业缺乏交流联系必然引起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脱节;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能力,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也很难在相关的岗位上表现出相应的创新能力。
专业教师投身企业不应该是教师个人行为,教师个人的知识、能力、时间和精力往往有限,很难与企业产生高层次、大型的技术合作。校企之间的技术合作应该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充分发挥团队专业知识涵盖面宽、创新性强、善于统筹资源的优势。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不应仅仅局限于交流,务求深入到企业生产、技改和研发环节中去,开展高质量的技术层面合作,并且力求成功。成功的合作是校企之间长期友好、共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学生就业率的有效保障,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
[2]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易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4]朱军.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J],科教文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