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成为渗透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新课标所倡导与强调的。教师以历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義情怀,使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地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文章主要是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国情怀素养主要是指古人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说,重视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孵化和生成中华民族的君子文化,使得君子人格成为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人格。国家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两者是互不可少的存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前人的智慧,深化世界历史、国家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背景,促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古人是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作出努力和贡献的,促进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多种优秀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初中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认识当前中国发展的国情,尊重并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息以及民族自豪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例如,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发明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 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理解和认识,感悟和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学生学习中华历史文化的热情极大地发挥,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知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也就是本民族具有的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精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向学生渗透奋斗精神的意识和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意识和视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时,应该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利用自身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战胜挑战。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学习体系,引导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适应时代变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记忆,要靠“历史”说话。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穿越过去”,铭记与回顾,真正地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路径、对祖国的命运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对祖国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产生由衷赞叹,并树立和筑牢爱国信念。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担负着对初中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科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切实围绕初中历史教材,引领学生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如在古代史中逐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近代史中也一一展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奴役、保卫国家等鲜活案例。为了切实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从历史教材中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切入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同时,进行梳理,有效利用,通过有针对性地渗透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催生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说,隋唐文化这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先对教材认真阅读,同时也对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加以归纳,进行概括,让学生围绕这些优异成果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充分感悟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明,让学生在这一历史的启发下,自觉进行今昔对比,进行经验总结,切实从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突破难关的历史中感受民族自豪感,提振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信。
(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熏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本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探究创新的历史教学资源以便更好的服务历史课程成为了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这一过程中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资源具备即时性、共享性、丰富性等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过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究和搜索更多的历史史料实证,促使学生在拓展历史视野和知识面的前提下强化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如在进行“科学技术的成就”的教学过程中,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人发明和推广应用的科学成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用网络资源搜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以此强化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中国发明的了解,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作为基础,从各大网站、博物馆等地搜索、下载重要的科技文物图片、视频资源,将其全方位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如造纸工艺、指南针、活字印刷过程等等,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深入历史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古人的智慧和属于我国的伟大发明,促进学生逐渐产生家国情怀素养。
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虽然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整节课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教学方式,但同时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寻找问题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影像和感化学生,加强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力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历史知识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 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育[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8):267.
[2] 王爱玲.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J]. 新课程, 2020(41).
[3] 许龙英. 浅析初中历史中爱国教育现状及策略[J]. 家长, 2019, 000(018):P.132-133.
[4] 杨帆.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潜移默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当代教研论丛, 2020(6).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国情怀素养主要是指古人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说,重视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孵化和生成中华民族的君子文化,使得君子人格成为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人格。国家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两者是互不可少的存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前人的智慧,深化世界历史、国家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背景,促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古人是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作出努力和贡献的,促进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多种优秀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初中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认识当前中国发展的国情,尊重并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息以及民族自豪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例如,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发明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 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理解和认识,感悟和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学生学习中华历史文化的热情极大地发挥,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知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也就是本民族具有的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精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向学生渗透奋斗精神的意识和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意识和视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时,应该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利用自身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战胜挑战。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学习体系,引导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适应时代变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记忆,要靠“历史”说话。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穿越过去”,铭记与回顾,真正地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路径、对祖国的命运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对祖国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产生由衷赞叹,并树立和筑牢爱国信念。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担负着对初中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科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切实围绕初中历史教材,引领学生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如在古代史中逐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近代史中也一一展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奴役、保卫国家等鲜活案例。为了切实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从历史教材中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切入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同时,进行梳理,有效利用,通过有针对性地渗透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催生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说,隋唐文化这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先对教材认真阅读,同时也对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加以归纳,进行概括,让学生围绕这些优异成果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充分感悟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明,让学生在这一历史的启发下,自觉进行今昔对比,进行经验总结,切实从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突破难关的历史中感受民族自豪感,提振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信。
(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熏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本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探究创新的历史教学资源以便更好的服务历史课程成为了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这一过程中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资源具备即时性、共享性、丰富性等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过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究和搜索更多的历史史料实证,促使学生在拓展历史视野和知识面的前提下强化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如在进行“科学技术的成就”的教学过程中,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人发明和推广应用的科学成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用网络资源搜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以此强化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中国发明的了解,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作为基础,从各大网站、博物馆等地搜索、下载重要的科技文物图片、视频资源,将其全方位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如造纸工艺、指南针、活字印刷过程等等,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深入历史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古人的智慧和属于我国的伟大发明,促进学生逐渐产生家国情怀素养。
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虽然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整节课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教学方式,但同时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寻找问题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影像和感化学生,加强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力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历史知识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 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育[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8):267.
[2] 王爱玲.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J]. 新课程, 2020(41).
[3] 许龙英. 浅析初中历史中爱国教育现状及策略[J]. 家长, 2019, 000(018):P.132-133.
[4] 杨帆.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潜移默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当代教研论丛,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