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安全问题是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是保障校园秩序的重要方面。然而当安全问题被提升至议事日程时,“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又再次出现。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并不完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教育课程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高校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发展日益社会化的趋势,校园文化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安全问题成为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进行高校安全教育具有迫切性。
1.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的需要。高校近年的大发展、大变革使得高校的自主权扩大,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的管理和運营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面,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性。各个高校相继制定了安全管理方面的条文规定,确保各部门分工合作,保障学校的安全机制正常运行。
2.安全教育是开放性治学的需要。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社会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学校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区,校内配备了一些娱乐服务设施,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内部从事各类工作。这样学校的人员成分变得复杂,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其次,开放性办学后,学生与社会接触频繁,活动领域扩大,学生安全也带有不确定因素,提早进行安全教育是警示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途径,自觉抵触不良环境的影响。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安全管理”轻“安全教育”。许多高校针对安全问题仅仅局限于管理方面,并不重视安全教育问题。在具体实施上更多指向于制定条规,管理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以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2.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获得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在这方面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并没有系统化。一方面,安全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应该制度化,教育工作由谁负责,怎样开展,何时开展,都应有相关的条文规定、制定明确的计划。当前高校并没有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工作的必要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系统深入学生工作。另一方面,管理与领导机制不完善。
3.安全教育实效性差。高校在安全教育中方式单一,投入的资金或设施较少,教育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教育队伍,造成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首先,安全教育还停留于传统的课堂说教方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学的内容枯燥,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更加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缺少案例教学,发放的安全手册很少有学生主动阅读,起不到教学效果。
三、改进安全教育的策略
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以安全管理代替安全教育的现象,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单纯的依靠管理或者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学校正常的秩序与安全,保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发其自觉意识与自主能力。在安全问题上,学生既需要教育与引导,也需要管理和约束。但是教育和管理并不是对立的,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消防演练等方式,规章制度也可以转化为大学生脑中的安全观念。而稳固的安全知识也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上,大多学校都通过课堂讲座、橱窗、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确实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局限性。高校应该建立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配备专业的教师或培训人员负责讲授,全面系统的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播。同时,高校要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当中,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配套制度。使得高校的安全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要保证安全教育始终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安全教育方面,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从中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巡逻管理和保卫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对学校宣传的安全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次,学生还可以自己组织小组参与安全值勤、调解校园纠纷的工作中,不仅能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还能为校园的和谐做出贡献。
四、结语
高校的安全教育是保障学校安定和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在高校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不完善的一面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笔者自己的见解。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复杂,需要通过更多学者专家们的研究以及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完善,本文的阐述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国 森,中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教育课程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高校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发展日益社会化的趋势,校园文化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安全问题成为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进行高校安全教育具有迫切性。
1.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的需要。高校近年的大发展、大变革使得高校的自主权扩大,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的管理和運营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面,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性。各个高校相继制定了安全管理方面的条文规定,确保各部门分工合作,保障学校的安全机制正常运行。
2.安全教育是开放性治学的需要。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社会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学校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区,校内配备了一些娱乐服务设施,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内部从事各类工作。这样学校的人员成分变得复杂,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其次,开放性办学后,学生与社会接触频繁,活动领域扩大,学生安全也带有不确定因素,提早进行安全教育是警示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途径,自觉抵触不良环境的影响。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安全管理”轻“安全教育”。许多高校针对安全问题仅仅局限于管理方面,并不重视安全教育问题。在具体实施上更多指向于制定条规,管理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以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2.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获得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在这方面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并没有系统化。一方面,安全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应该制度化,教育工作由谁负责,怎样开展,何时开展,都应有相关的条文规定、制定明确的计划。当前高校并没有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工作的必要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系统深入学生工作。另一方面,管理与领导机制不完善。
3.安全教育实效性差。高校在安全教育中方式单一,投入的资金或设施较少,教育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教育队伍,造成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首先,安全教育还停留于传统的课堂说教方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学的内容枯燥,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更加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缺少案例教学,发放的安全手册很少有学生主动阅读,起不到教学效果。
三、改进安全教育的策略
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以安全管理代替安全教育的现象,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单纯的依靠管理或者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学校正常的秩序与安全,保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发其自觉意识与自主能力。在安全问题上,学生既需要教育与引导,也需要管理和约束。但是教育和管理并不是对立的,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消防演练等方式,规章制度也可以转化为大学生脑中的安全观念。而稳固的安全知识也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上,大多学校都通过课堂讲座、橱窗、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确实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局限性。高校应该建立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配备专业的教师或培训人员负责讲授,全面系统的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播。同时,高校要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当中,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配套制度。使得高校的安全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要保证安全教育始终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安全教育方面,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从中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巡逻管理和保卫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对学校宣传的安全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次,学生还可以自己组织小组参与安全值勤、调解校园纠纷的工作中,不仅能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还能为校园的和谐做出贡献。
四、结语
高校的安全教育是保障学校安定和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在高校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不完善的一面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笔者自己的见解。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复杂,需要通过更多学者专家们的研究以及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完善,本文的阐述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国 森,中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