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引导认真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或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评判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问质疑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关键,因为在自主阅读中可以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让智慧与潜能更好地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优美散文《珍珠鸟》(1)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1)出示主题图:“我”伏案写作时,它(珍珠鸟)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扭头看它,它不但不怕,而且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2)结合主题图自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留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然后学生自主发言:课文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是一只怕人的鸟,但为什么会有插图的情景?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积极,发言踊跃。
这是一项别出心裁的阅读指导,老师抓住课文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与文句进行对比,培养读书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具有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不是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一种被吸引的创造。
又一位教师在教学《珍珠鸟》时,他抓住重点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能不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启发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仔细揣摩,深入体味,从中理解珍珠鸟的活动情况。有一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精心提炼,得出一系列动词:①小鸟只在四周到活动渐渐扩大活动范围,“飞”——“落”——“撞”——“跳”;②小鸟与“我”逐步接近,直到人鸟相亲的过程,选用了“落”(在书桌上)——“蹦”(到杯子上)——“喝”(茶)——“瞧”(“我”的反映)——“跑”(到稿纸上)——“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扒”(在“我”肩上睡着了)——“咂”(着嘴巴)……
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随文点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找寻、品评,真切感受这些动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进而作出反应。
二、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
最让老师苦恼的是,自己的学生平时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但到了需要口头表达或实际写作时,却还是苦于无话可说。有时候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动口说了,但却平淡无味,没有文采,缺乏说服力,而之前所积累下来的许多好词名句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学生所学到的难于为其所用,学与用脱节。如何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让阅读积累与运用实现有机结合呢?
1.仿写片段。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作为习作范本,仿写课文中的片段,或摘录课文中的三四个词语连成一段话。由于小片段字数不多,学生写起来不费力,因此积极性很大。这就需要分层次提出要求,高能生不仅语句通顺,语言表达还要生动形象,多运用修辞手法。并经常展示优美片段,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给中下层生以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表演课堂小剧。可以先创设一个场景:商场、图书馆或公园等,然后利用教学平台创设一个情景,如商场买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买卖。学生在对话中调动起了储备语言,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使平时积累的语言得以激活。
3.举行辩论赛。如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个主题时,先让男女同学分成两组,各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再每组派四个代表进行辩论。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没参与得不到锻炼,可以让大家都作为自由辩手,在自由辩论这个程序让大家都尽量参与辩论。学生在辩论赛中引纲据典,趣味横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
4.场面描写。我设置一些场面让学生临场描述,或出示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描述所看到的内容,尽量做到生动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课上引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认真与文本对话,主动参与讨论和评价的习惯,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激励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多方式的表达,通过互相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关键,因为在自主阅读中可以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让智慧与潜能更好地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优美散文《珍珠鸟》(1)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1)出示主题图:“我”伏案写作时,它(珍珠鸟)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扭头看它,它不但不怕,而且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2)结合主题图自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留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然后学生自主发言:课文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是一只怕人的鸟,但为什么会有插图的情景?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积极,发言踊跃。
这是一项别出心裁的阅读指导,老师抓住课文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与文句进行对比,培养读书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具有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不是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一种被吸引的创造。
又一位教师在教学《珍珠鸟》时,他抓住重点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能不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启发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仔细揣摩,深入体味,从中理解珍珠鸟的活动情况。有一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精心提炼,得出一系列动词:①小鸟只在四周到活动渐渐扩大活动范围,“飞”——“落”——“撞”——“跳”;②小鸟与“我”逐步接近,直到人鸟相亲的过程,选用了“落”(在书桌上)——“蹦”(到杯子上)——“喝”(茶)——“瞧”(“我”的反映)——“跑”(到稿纸上)——“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扒”(在“我”肩上睡着了)——“咂”(着嘴巴)……
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随文点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找寻、品评,真切感受这些动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进而作出反应。
二、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
最让老师苦恼的是,自己的学生平时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但到了需要口头表达或实际写作时,却还是苦于无话可说。有时候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动口说了,但却平淡无味,没有文采,缺乏说服力,而之前所积累下来的许多好词名句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学生所学到的难于为其所用,学与用脱节。如何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让阅读积累与运用实现有机结合呢?
1.仿写片段。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作为习作范本,仿写课文中的片段,或摘录课文中的三四个词语连成一段话。由于小片段字数不多,学生写起来不费力,因此积极性很大。这就需要分层次提出要求,高能生不仅语句通顺,语言表达还要生动形象,多运用修辞手法。并经常展示优美片段,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给中下层生以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表演课堂小剧。可以先创设一个场景:商场、图书馆或公园等,然后利用教学平台创设一个情景,如商场买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买卖。学生在对话中调动起了储备语言,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使平时积累的语言得以激活。
3.举行辩论赛。如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个主题时,先让男女同学分成两组,各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再每组派四个代表进行辩论。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没参与得不到锻炼,可以让大家都作为自由辩手,在自由辩论这个程序让大家都尽量参与辩论。学生在辩论赛中引纲据典,趣味横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
4.场面描写。我设置一些场面让学生临场描述,或出示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描述所看到的内容,尽量做到生动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课上引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认真与文本对话,主动参与讨论和评价的习惯,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激励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多方式的表达,通过互相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