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从学生心田涓涓流出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练笔,大文章。在新课改、新视角、新教材下,充分挖掘教材,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既要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口,又要加强随文练笔的调控与指导,在水乳交融中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指向不明,指导不力,过程粗糙,无病呻吟,是制约练笔效果的瓶颈与短板。打破瓶颈,弥补短板,是实施有效练笔的重点和节点。本文以《师恩难忘》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以追求教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情感;《师恩难忘》;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师恩难忘》,是现代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田老师上课时情景的回忆,写出了田老师教学有方,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抒发了作家对启蒙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作者所选的事例平常、普通,却典型、具体,表达出了作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作为入选教材的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因而,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迁移练笔,探索读写结合的最佳路径。
  然而,随文练笔是一个颇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环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练笔时机的把握、练笔落点的优化、练笔氛围的创设、练笔形式的选择,都会影响练笔的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前蜻蜓点水,匆匆忙忙给学生布置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对你的印象最深,选择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下来”。窃以为这种练笔虎头蛇尾,浅尝辄止,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进而流于形式,打了“水漂”。
  众所周知,随文练笔的初衷有二:一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变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变消极语汇为积极语汇;二是迁移运用课文的经典写法,通过“布云”来促使“下雨”。随文练笔语言训练的落实,应从文本空白处、语言转换处、情感升华处、欲言又止处寻觅切入点,以实现学文与学写的有机渗透。在《师恩难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以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一步:补充资料,适度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
  随着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教师随机插入以下资料:“在离开田老师的四十年间,作者于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56年在团中央工作,后来从事专业写作,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一职。”然后接着点拨:“有人说人生的有幸与不幸,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站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四十年后,成为作家的刘绍棠,面对日渐衰老、拄着拐杖的恩师,面对着春雨点点、教学有方的引路人,他心中该会涌动怎样的情感,他又有多少话想对田老师说。恭恭敬敬行礼,蕴含着多少谢意和崇敬啊。这谢意、这崇敬,发自肺腑,呼之欲出。孩子们,请你想象一下,见到你最亲近、最感激的人,那该是怎样激动人心的场面,你又会说哪些感恩的话?”
  第二步:盘点词语,激活思维,挑起学生心动的话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无穷无尽的宝藏”,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孩子们,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你会用哪些词语引起话题,敞开心扉?比如说,记得,忘不了,俗话说,古人说……再比如说,每次……每次……,虽然……但是……,无论……都……
  第三步:调动积累,激活语言,交流赞颂老师的语句。
  在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又挑起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最美的语言来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比如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你还能想起哪些语句?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四步:创设情境,引领动笔,抒发心中的感恩之情。
  有了以上的启发,有了情感和语境的无痕铺垫,学生在积极、愉悦、沟通、展示的心态下动笔,心中的语言定会随着情感的搏动而自然而然流淌于笔下。此时教师适时出示挂图,并深情诱导:“孩子们,现在你就是大名鼎鼎、享誉海内外的大作家刘绍棠,看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恩师,想着四十年前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回忆着那犹如春雨点点、滋润心田的往事,请你用手中的笔,‘唱出’你心中最美的赞歌吧。”
  总之,小练笔,大文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新课改、新视角、新教材下,充分挖掘教材,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既要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口,又要加强随文练笔的调控与指导,在水乳交融中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永恒的课题。指向不明,指导不力,过程粗糙,无病呻吟,是制约练笔效果的瓶颈与短板。打破瓶颈,弥补短板,是实施有效练笔的重点和节点。只要我们随时随地做个有心的“布云者”,日积月累,就会“云多雨自来”,功到自然成。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也给予了教师更多发挥发展的空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始充斥于课堂之上,以教师之间的加强交流、学生间的合作探讨、师生间的互动为主要教学途径的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课堂上,由此延伸而出的研究性教学、合作性教学、基于项目(任务)教学等方式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便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来对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
【摘要】本文选取了苏教版、人教版同时选用的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和助读系统四个方面,比较同一文本在不同教材中的不同设计,考察异同,分析得失,洞悉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文异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本文选取了两套教材同时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积极营造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新课程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课时紧,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充分考虑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试图通过激趣、活动等方法让学生阅读文本,从而推进教学。新课改的实施,打破了原先固定僵化的模式。因而,今天可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过程极力创设学生自主乐学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语
【摘要】“秋”,一般是作者在伤感的背影下写的,或是怀才不遇、对世俗的忧愤、零落的形象。郁达夫先生笔下的散文《故都的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感伤情调在里面,特别是忧郁、伤感的情调。本文则对这种《故都的秋》感伤情感进行分析。  【关键词】郁达夫;故都的秋;感伤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初次看到《故都的秋》,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奇怪的感受,这故都的秋该是怎样的一种秋呢?“故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的文化内涵,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外。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唤醒、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在生活中深化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时的兴趣,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指导生活。  【关键词】新课标;唤醒;深化;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少理念,其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很难准确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特别是面对古诗词鉴赏时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考试中也频频于此处失分、跌跤,使之成为学生的一块软肋。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一些古诗
【摘要】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我们语文课堂来说,一个好的导语能够先声夺人,就像一场戏的开场锣鼓一样,未开场先叫座。本文主要就是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导入的策略,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好的导入能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氛围良好。教学效果好必然需要学生对其有兴趣
【摘要】早期阅读教育作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随着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得到教育者与家长们的重视。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建构了“乐、会、善”阅读教学模式:“环境创设——感受新知——亲身体验”模式和“情景创设——感受新知——自主探究”模式,旨在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早期阅读活动的兴趣,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缩小城乡差距,来提
【摘要】初、高中文言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上有明显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进入高一出现了学习的断层现象。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差异、敢于突破,通过诵读与断句、激趣与促学、写作与表演三个方面来有效寻找出衔接点。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衔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文言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高中教材选编的文言文
一、英语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英语课堂活动是教师教学目标实施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学与活动融合,让课堂告别枯燥,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二、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模式  1.提升兴趣的课堂活动  Role-play(角色扮演)  该课堂活动的实施有两种方式。其一,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例如,运用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课本中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