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应逐渐跳出简单明了、文从字顺的层次,向更高层面进阶。但从实际写作发展上看,并不尽如人意——千篇一律的“公式”型作文仍然是主流,学生的写作素养遇到了思维空间上的瓶颈。本文探讨,如何来组织教学,使高中年级小学生的写作由平淡向创新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创新
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达不到相应的写作水平,很难说教学是有效的——通常来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应由低年级的简单写话(词句通顺合理)到中年级的结构完整、文从字顺,再到高年级的主题鲜明动人、行文精彩引人这个层次。但实际上,高年级小学生普遍的写作发展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之一,就是写的文章刻板教条、千篇一律——看其开篇就能知其结尾,一个素材反复使用,用词、修辞也缺少新鲜感。基本上还停留在中段那种简单模仿范文的层次上,缺少个性创意。这显然与应达到的写作水平不相匹配。
那么,如何来组织教学带领学生突破这个写作思维和表现的瓶颈呢?下面,结合高年级写作教学谈几点思路。
一、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其实,小学生并不缺少创新意识——年龄越小,越少受一些成规的局限,他们在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什么飞上太空到火星去旅行啊,什么蚂蚁和大象打仗啊……既新奇又有趣。但为什么一到写作时,就会集体“噤声”呢?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创新写作的勇气。因为,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作文时习惯于让他们遵守“规矩”,“这个不能写、那个思路不对,这个结构不行、那个比喻不当……”时间长了,学生已经熟悉教师的“喜好”,虽然文章没有新鲜点,但至少不会得到批评。其实,我们想一想,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知识储备是十分有限的,在写作中出现一些不合“逻辑”“常理”的内容再正常不过了。如果过多地像要求成年人一样去要求他们“严谨”,学生自然就不敢于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创意。
所以,要想使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首先是要激发他们的勇气——比如在看到学生的作文有“创意”的时候,第一个评价应该是鼓励,如“想得好!”“真有趣!”,然后才是去指导他们如何把这种想法表达得更合理。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我越“求新”越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就来了。
二、培养学生多维思考
小学写作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手段,就是仿写,这也与小学生习惯于模仿式学习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但这种教法也会造成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学生的写作思维很容易掉进范文的框架里,形成“公式”化写作习惯。这种写作习惯一旦养成,其创新思维就会进入一个惰性空间,而且是越来越“懒”。不思考,像解数学题一样去写作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学生们写作千篇一律的主要原因。
到了高年级,仿写式写作教学不是说不能用(即便在初中,仿写训练依然较常用),而是教师应有个形式上、方向上的转型。即,在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时,同时要注意对其多维度思考的引导和训练。此外,在学生使用素材方面,也应注意到多维思考的训练。
比如要安排学生仿写《木笛》这篇文章——原先,我们一般会提示学生模仿文章的人物對话、动作细节描写,但现在教师可以先不表态,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大家觉得仿写这篇文章,仿写点在哪里?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学生们由于没有“先入为主”的思维限定,各种思维角度都有(如有同学说仿写“反转情节”、有的说仿写“情绪情感”),教师让学生们都表达出来,集思广益拓宽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对某个素材使用之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启发学生。
三、丰富生活素材积累
小学生写作没有创意的一个重要局限,是他们的生活经验、阅历相对较少。长期在学校、家庭两个狭小空间中,可写的素材确实比较单调,再加上学生缺少挖掘素材的能力(这个方面也需要着力进行培养),往往会陷入无事可写的困局。所以,不少学生抓住一个素材反复用,硬套到不同的主题上。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写不出什么新东西,也创不出什么新的表现技巧。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想办法主动为学生创造素材,以拓宽他们的写作空间。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游戏活动、比如安排学生结组进行一些社会体验活动。当然,还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关键是,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他们的脑子往写作方向上引。如,“大家说,小明跑起来像什么?……像风一样……像猎豹……像兔子……像箭……好,真棒”。如,“今天的植树活动,大家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在活动中提醒学生调动写作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且训练他们有意积累素材的能力。这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写作的创新空间。
总的来说,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能够写出有新意、吸引人的文章了,但实际还在这方面有一定“缺口”。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励创新、引导多维度思考、丰富素材积累等方法带领学生由公式型写作向创新型写作进阶。
参考文献
[1]陈玉娥.写作教学应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高年级小学语文创新型写作教学规划与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8(2).
[2]樊石林,王利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校长(2).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创新
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达不到相应的写作水平,很难说教学是有效的——通常来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应由低年级的简单写话(词句通顺合理)到中年级的结构完整、文从字顺,再到高年级的主题鲜明动人、行文精彩引人这个层次。但实际上,高年级小学生普遍的写作发展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之一,就是写的文章刻板教条、千篇一律——看其开篇就能知其结尾,一个素材反复使用,用词、修辞也缺少新鲜感。基本上还停留在中段那种简单模仿范文的层次上,缺少个性创意。这显然与应达到的写作水平不相匹配。
那么,如何来组织教学带领学生突破这个写作思维和表现的瓶颈呢?下面,结合高年级写作教学谈几点思路。
一、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其实,小学生并不缺少创新意识——年龄越小,越少受一些成规的局限,他们在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什么飞上太空到火星去旅行啊,什么蚂蚁和大象打仗啊……既新奇又有趣。但为什么一到写作时,就会集体“噤声”呢?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创新写作的勇气。因为,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作文时习惯于让他们遵守“规矩”,“这个不能写、那个思路不对,这个结构不行、那个比喻不当……”时间长了,学生已经熟悉教师的“喜好”,虽然文章没有新鲜点,但至少不会得到批评。其实,我们想一想,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知识储备是十分有限的,在写作中出现一些不合“逻辑”“常理”的内容再正常不过了。如果过多地像要求成年人一样去要求他们“严谨”,学生自然就不敢于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创意。
所以,要想使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首先是要激发他们的勇气——比如在看到学生的作文有“创意”的时候,第一个评价应该是鼓励,如“想得好!”“真有趣!”,然后才是去指导他们如何把这种想法表达得更合理。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我越“求新”越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就来了。
二、培养学生多维思考
小学写作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手段,就是仿写,这也与小学生习惯于模仿式学习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但这种教法也会造成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学生的写作思维很容易掉进范文的框架里,形成“公式”化写作习惯。这种写作习惯一旦养成,其创新思维就会进入一个惰性空间,而且是越来越“懒”。不思考,像解数学题一样去写作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学生们写作千篇一律的主要原因。
到了高年级,仿写式写作教学不是说不能用(即便在初中,仿写训练依然较常用),而是教师应有个形式上、方向上的转型。即,在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时,同时要注意对其多维度思考的引导和训练。此外,在学生使用素材方面,也应注意到多维思考的训练。
比如要安排学生仿写《木笛》这篇文章——原先,我们一般会提示学生模仿文章的人物對话、动作细节描写,但现在教师可以先不表态,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大家觉得仿写这篇文章,仿写点在哪里?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学生们由于没有“先入为主”的思维限定,各种思维角度都有(如有同学说仿写“反转情节”、有的说仿写“情绪情感”),教师让学生们都表达出来,集思广益拓宽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对某个素材使用之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启发学生。
三、丰富生活素材积累
小学生写作没有创意的一个重要局限,是他们的生活经验、阅历相对较少。长期在学校、家庭两个狭小空间中,可写的素材确实比较单调,再加上学生缺少挖掘素材的能力(这个方面也需要着力进行培养),往往会陷入无事可写的困局。所以,不少学生抓住一个素材反复用,硬套到不同的主题上。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写不出什么新东西,也创不出什么新的表现技巧。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想办法主动为学生创造素材,以拓宽他们的写作空间。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游戏活动、比如安排学生结组进行一些社会体验活动。当然,还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关键是,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他们的脑子往写作方向上引。如,“大家说,小明跑起来像什么?……像风一样……像猎豹……像兔子……像箭……好,真棒”。如,“今天的植树活动,大家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在活动中提醒学生调动写作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且训练他们有意积累素材的能力。这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写作的创新空间。
总的来说,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能够写出有新意、吸引人的文章了,但实际还在这方面有一定“缺口”。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励创新、引导多维度思考、丰富素材积累等方法带领学生由公式型写作向创新型写作进阶。
参考文献
[1]陈玉娥.写作教学应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高年级小学语文创新型写作教学规划与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8(2).
[2]樊石林,王利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校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