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重点慢慢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发展,所以传统的教学是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的。小学语文又是一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思想教育课程,如果在这门课中有效地融入德育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那么就能够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学习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有机统一,利用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底蕴来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真正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急需转变模式,不能只是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工作,需要根据新程课改革的要求来进行改革与创新。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是倾向于素质教育,在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德育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德育知识,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还是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而且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德育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渗透。而且德育并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结合一定的实际来开展,传统教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二)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不重视
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很多年,所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这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德育渗透的意义以及对学生的重要性。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渗透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就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也无法真正发挥它的优势,而且无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到一起。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體策略
(一)不断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教育相关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教材中很多部分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辅助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另外,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授《开国大典》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抗日战争时的历史图片,用一张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来给学生讲授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模式就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让每个学生都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根据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德育内容。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施等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以更高的注意力投入教学过程中,而且这样也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的时候,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思乡情绪,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展开教学,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杨梅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之后再通过对作者思乡感情的深入了解,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无论走了多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和值得思念的东西,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面的德育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课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是对课堂内容的另一补充,不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且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课文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选择阅读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更多地探索课文阅读,从中积累大量的字、词以及句等,这些都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支撑。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不同课文读物来丰富学生的德育学习内容。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由于课外内容较多,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好、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读物进行引导,避免出现质量较差的课外读物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要选择一些德育教育渗透鲜明的课外读物作为主要阅读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不断对德育内容有所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联系课堂与日常生活
生活是离学生最近的教师,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结合。与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又有哪些品质与课堂里面的人物一样,通过一系列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到伟大人物脱胎于生活之中,课本中的乐于助人、物坚毅不屈、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等崇高精神至今也在社会上传承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分享与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督促学生像课本中的人物学习,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以身作则,塑造德育环境
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会在潜意识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教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教师,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所进行的德育宣传都是无用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完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拓展德育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2]包艳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60-61.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急需转变模式,不能只是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工作,需要根据新程课改革的要求来进行改革与创新。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是倾向于素质教育,在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德育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德育知识,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还是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而且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德育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渗透。而且德育并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结合一定的实际来开展,传统教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二)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不重视
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很多年,所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这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德育渗透的意义以及对学生的重要性。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渗透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就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也无法真正发挥它的优势,而且无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到一起。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體策略
(一)不断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教育相关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教材中很多部分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辅助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另外,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授《开国大典》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抗日战争时的历史图片,用一张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来给学生讲授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模式就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让每个学生都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根据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德育内容。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施等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以更高的注意力投入教学过程中,而且这样也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的时候,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思乡情绪,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展开教学,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杨梅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之后再通过对作者思乡感情的深入了解,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无论走了多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和值得思念的东西,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面的德育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课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是对课堂内容的另一补充,不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且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课文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选择阅读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更多地探索课文阅读,从中积累大量的字、词以及句等,这些都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支撑。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不同课文读物来丰富学生的德育学习内容。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由于课外内容较多,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好、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读物进行引导,避免出现质量较差的课外读物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要选择一些德育教育渗透鲜明的课外读物作为主要阅读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不断对德育内容有所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联系课堂与日常生活
生活是离学生最近的教师,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结合。与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又有哪些品质与课堂里面的人物一样,通过一系列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到伟大人物脱胎于生活之中,课本中的乐于助人、物坚毅不屈、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等崇高精神至今也在社会上传承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分享与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督促学生像课本中的人物学习,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以身作则,塑造德育环境
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会在潜意识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教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教师,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所进行的德育宣传都是无用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完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拓展德育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2]包艳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