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亦是生命的底色。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品德来弥补,而一个品德不全的人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依我多年在学校管理岗位上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应重视以下几点,努力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教育改革新常态。
一、领悟教育真谛,明确德育目标
什么是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用一句话概括: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简单来看是一种行为。一个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享用不尽的一大笔财富,一个坏习惯将用人一生的积蓄来偿还它的利息。越来越多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在生活实践中经过体验和反复应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力,即品德。所以小学德育的目标可以通俗直观的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二、办好家长学校,夯实德育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并且父母是孩子终生不变的老师,是孩子终身的人生导师,父母的品德、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课堂,家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德育的效果。但是部分家长片面认为,孩子入学了,教育自然就是学校的事了,家长有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和表现,认为孩子上学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优秀,有自豪感,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的确是我们目前德育的盲区所在,因此我认为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形成教育合力是目前德育的基础。
作为小学教育,办好家长学校有以下思路:一是做好学生和家长入学前的培训教育。二是系统落实家长学习课程,带领家长学习德育目标和内容。三是办好学校各级家长会,解决疑问和困惑。四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家教途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以上实践与探索,让所有孩子从入学开始,拥有更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所有家庭切实承担起引导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艰巨任务和光荣职责;让家长对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学校教育有所了解;对学校情况进行熟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重新认识和了解;让家长充分掌握孩子成长规律,满足孩子心灵需求,为孩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遵循教育规律,夯实学校德育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更应该把握方向、研究规律,真正做到德育为首、五育并重,育人为本、做人第一。
一是开齐开足课程,实施课堂蕴德。现行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对德育目标和内容有着明确的要求,目前难就难在广大教师对课程中的德育任务落实不够到位,影响和制约着德育的成效。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生活处处皆教育的情怀,把德育贯穿于生活和教学的角角落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二是提高教师素质,强化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系于教师。只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品位的社会公民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按照小学德育总目标及各年段的不同目标内容合理整合德育内容及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四是创新活动载体,确保德育效果。学校要利充分发挥重大集会、升国旗、重大节日及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熏陶、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品质,形成道德品格,提升个人修养。
四、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的发展和德育的成效与老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民族未来和社会文明的进程,因此,社会各阶层发展教育全民重视,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不容忽视。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充实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才能促使从学生到教师、家长,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多维度的重视和关心德育,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德育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离功利远一些,离“人”近一些。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本真,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 宝鸡市金台区龙泉小学
编辑 张晓楠
一、领悟教育真谛,明确德育目标
什么是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用一句话概括: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简单来看是一种行为。一个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享用不尽的一大笔财富,一个坏习惯将用人一生的积蓄来偿还它的利息。越来越多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在生活实践中经过体验和反复应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力,即品德。所以小学德育的目标可以通俗直观的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二、办好家长学校,夯实德育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并且父母是孩子终生不变的老师,是孩子终身的人生导师,父母的品德、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课堂,家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德育的效果。但是部分家长片面认为,孩子入学了,教育自然就是学校的事了,家长有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和表现,认为孩子上学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优秀,有自豪感,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的确是我们目前德育的盲区所在,因此我认为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形成教育合力是目前德育的基础。
作为小学教育,办好家长学校有以下思路:一是做好学生和家长入学前的培训教育。二是系统落实家长学习课程,带领家长学习德育目标和内容。三是办好学校各级家长会,解决疑问和困惑。四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家教途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以上实践与探索,让所有孩子从入学开始,拥有更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所有家庭切实承担起引导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艰巨任务和光荣职责;让家长对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学校教育有所了解;对学校情况进行熟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重新认识和了解;让家长充分掌握孩子成长规律,满足孩子心灵需求,为孩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遵循教育规律,夯实学校德育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更应该把握方向、研究规律,真正做到德育为首、五育并重,育人为本、做人第一。
一是开齐开足课程,实施课堂蕴德。现行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对德育目标和内容有着明确的要求,目前难就难在广大教师对课程中的德育任务落实不够到位,影响和制约着德育的成效。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生活处处皆教育的情怀,把德育贯穿于生活和教学的角角落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二是提高教师素质,强化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系于教师。只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品位的社会公民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按照小学德育总目标及各年段的不同目标内容合理整合德育内容及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四是创新活动载体,确保德育效果。学校要利充分发挥重大集会、升国旗、重大节日及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熏陶、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品质,形成道德品格,提升个人修养。
四、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的发展和德育的成效与老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民族未来和社会文明的进程,因此,社会各阶层发展教育全民重视,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不容忽视。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充实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才能促使从学生到教师、家长,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多维度的重视和关心德育,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德育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离功利远一些,离“人”近一些。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本真,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 宝鸡市金台区龙泉小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