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千字文》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本识字写字教材,成书在公元6世纪初,直到19世纪末,我国农村还用它来教儿童。作为蒙学课本,这书一共使用了将近1500年。它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与历代书法家的书写有密切关系。在当时就有周兴嗣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可用作临写的范本,同时也可讽诵识字。唐代又有钟繇书、周兴嗣次韵《千字文》。作为这样一本流传千年的蒙学识字教材,对于今天的中小学识字教学一定有及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千字文》;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识字教育的优秀教材,一直到今天还在作为识字教材使用,是有其多方面的价值意义的。这本教材在古代的童蒙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是魏晋以来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蒙学识字教材之一,书籍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后世许多相关的蒙学教材的范本。《千字文》的种种优点与不足对于今天的小学识字教育存在着借鉴作用,文本就从《千字文》作为一本识字教材对于今天的小学识字教学的借鉴意义。
一、《千字文》内容概述
《千字文》成书于魏晋时期,书中的字迹大多是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遴选出来,书中大多都为常用字。书本每四字为一句。开头18句写天象、岁时和名贵物产;接着18句歌颂古代帝王;接着66句写一个人应有的品行修养和伦常道德;接着30句写都城长安、洛阳的宫殿繁华、文物盛美;接着20句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接着10句写地理常识;接着32句写士人的出处进退和隐居的田园乐趣;接着40句写饮食起居,家庭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有关的人和事;接着14句是结尾,勉励士子爱惜时光,抓紧学习;最后两句是语气助词举例,进行语文知识教育。[1]书中的几乎没有赘余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使用到的文字,对于初识文字的学生来说是及其有用的。因为《千字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才使得它能够在后世一直成为识字教材。
二、《千字文》作为古代识字教材的优缺点
(一)精华与优点
1.四字为句,讲究押韵对仗
《千字文》作为识字教材,它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四个字为一句,上句与下句之间大多是押韵对仗的。这两个特点就使得《千字文》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便于学习者学习和记忆,例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2]全书125句,1000字,没有重复字,且每组句子都押韵,全书押韵的字达到127个,对仗的句子有85组之多。这样的识字教材对于刚刚识字的孩童来说既上口又能学习各个方面的文字。
2.注重趣味,尊重童蒙学情
初识事物的孩童在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比如,在知觉方面,轮廓知觉占优势,而细部知觉则较差;在记忆方面,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则相对较差;在思维方面,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则相对较弱。[3]《千字文》不论是在内容安排和编写形式上都充分尊重孩童的身心发展情况,在内容上全书都极具趣味性,既用典使事又按照不同的类型分门别类地叙述,让孩童多方面学习文字;在编写上全书押韵对仗工整,更有利于孩童诵读,多次诵读之后能更快地理解巩固。
3.用典使事,进行思想教育
《千字文》中的字数虽然不多只有1000个字,但是却有多处用典的地方,例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4]这讲的是关于三皇五帝的典故,还有“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这说的是黄帝手下大臣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的典故,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说。这些典故使得孩童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故事,增长见闻。
另外《千字文》中大量使事,受到魏晋风气的影响,文章文采浓丽,辞藻华美,例如“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5]这样的描写在书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受到了当时魏晋的文风的影响,但是这样的使事也更生动的向孩童展现所写之事也让孩童能领会使事的妙处。
同时在《千字文》中,也有一些立身行事的格言,例如“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6]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7]等等。这些劝勉对于这些孩童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千字文》不但教孩童识字,更教孩童为人处世之道。
4.常用字多,重视常识教育
《千字文》中所收录的字大多都是常用字,与孩童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书中的字在生活中使用效率非常之高。书中把1000个互不重复、且多能独立表意的汉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揭示了十分丰富的客观知识:有人类进化、历史演变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有饮食、居处、祭祀等生活常识;有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有帝都规制、朝廷铺陈之繁华盛况;有山川逶迤、园林秀美之入微刻画等等,不一而足。[8]书中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常识知识,又用四言韵文的格式,融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读起来文采飞扬,既有利于识字和读写训练,又能在识字训练过程中拓宽蒙童知识视野。
(二)缺陷与不足
前文中提到《千字文》是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遴选出来的文字,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所选取资源有限的情况,虽然选取的是常用字但毕竟只选取了1000个字,还是会有许多常用字没有选进《千字文》之中。这可以说是《千字文》中最主要的缺陷,但是作为蒙学阶段的识字教材,书中的文字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学习需要。
三、《千字文》对于现代小学识字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趣味性,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毕竟是孩童,这样的学习者在教学之中更加需要注重趣味性,而识字教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仅仅是字音、字形和字义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学习者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那么在安排识字教学之时就一定要注重趣味性。 1.利用韵语,帮助学生阅读与背诵
现在的小学识字教育只是单纯的将课文中的生字标注拼音、组词而后进行相关意思的讲解,这些讲解虽然实用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背诵。如果能够利用《千字文》中的编写方法——将生字按照韵律对仗工整排列开来,既适应并体现了汉语元音占优势、音乐性强的特点,又符合学习者乐于通过歌唱、游戏学习的心理特点。[9]这种排列方法使得文字形成的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学生在初学文字之时很快掌握文字读音而且愿意阅读,在学习之后又能利用这种类似诗歌、儿歌的形式进行复习,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又易于记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记忆力强于理解力,这种韵语的形式便于记忆正好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记忆,使得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更加得心应手。
2.用典使事,注重分类归纳文字
《千字文》在内容安排和编写形式的两方面就考虑到了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情况,在编写形式方面前文笔者已经提到此处不再赘述。而在内容安排方面《千字文》更加重视学情,所选文字都按照不同的门类分门别类并且用典使事,使得文本极具趣味性。那么在现代的小学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借鉴《千字文》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将学习者即将学习的文字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按类教学,并且可以运用典故和修辞,帮助学习者更好的记忆理解文字内容。
(二)多选常用字,选择丰富而有限的文字资源
《千字文》中所选的文字基本都是常用字,学生学习掌握之后能够很快的在日常生活之中得到应用。但是《千字文》的文字資源有限,许多常用字没有选入书中,但是1000个字的数量对于初学者也是比较充分的。那么在现代的小学识字教学之中,所选文字数量并不少,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语文书中所选的文字大概在2000字左右,但是这些所选文字是否都是常用字,是否能够使得学习者在生活中能更多的使用,都是值得现在的语文教师思考的,因此教师应该借鉴古人的识字教学经验,在当下丰富的文字资源中选择常用的而有一定难度的文字进行教学,不一定仅仅拘束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教学。
(三)进行常识教育,要有意识的思想升华
《千字文》中不单选用常用字,而且进行了常识教育,将历史、建筑、饮食、山川和园林等等方面都纳入了文字教学之中。同时,《千字文》中还有许多文字是对学习者进行思想教育的,这些文字在学习者学习中能够得到思想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千字文》书中最精华的部分,在教学习者识字的过程中同时又对学习者进行常识思想教育,这是在现代的识字教学之中所不多见的,教师进行识字教学只是单纯进行识字教学,其他的方面并不多涉及。在现代的小学识字教育中,如果能够将常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在教学之中,就能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地教育,让学习者在识字教学中受益更多。
《千字文》作为古代识字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对于今天的小学识字教学有很多的可以借鉴之处。教师在教学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千字文》中的优秀精髓继承发展,正如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一书中所讲:“识字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前人用的工夫特别大,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 [10]
注释:
[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53~155.
[2]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3] 郭长华.从“三、百、千”看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科学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4]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5]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6]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7]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8] 郭长华.从“三、百、千”看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科学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9] 徐贞.古代识字教学与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10]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千字文》;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识字教育的优秀教材,一直到今天还在作为识字教材使用,是有其多方面的价值意义的。这本教材在古代的童蒙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是魏晋以来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蒙学识字教材之一,书籍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后世许多相关的蒙学教材的范本。《千字文》的种种优点与不足对于今天的小学识字教育存在着借鉴作用,文本就从《千字文》作为一本识字教材对于今天的小学识字教学的借鉴意义。
一、《千字文》内容概述
《千字文》成书于魏晋时期,书中的字迹大多是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遴选出来,书中大多都为常用字。书本每四字为一句。开头18句写天象、岁时和名贵物产;接着18句歌颂古代帝王;接着66句写一个人应有的品行修养和伦常道德;接着30句写都城长安、洛阳的宫殿繁华、文物盛美;接着20句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接着10句写地理常识;接着32句写士人的出处进退和隐居的田园乐趣;接着40句写饮食起居,家庭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有关的人和事;接着14句是结尾,勉励士子爱惜时光,抓紧学习;最后两句是语气助词举例,进行语文知识教育。[1]书中的几乎没有赘余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使用到的文字,对于初识文字的学生来说是及其有用的。因为《千字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才使得它能够在后世一直成为识字教材。
二、《千字文》作为古代识字教材的优缺点
(一)精华与优点
1.四字为句,讲究押韵对仗
《千字文》作为识字教材,它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四个字为一句,上句与下句之间大多是押韵对仗的。这两个特点就使得《千字文》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便于学习者学习和记忆,例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2]全书125句,1000字,没有重复字,且每组句子都押韵,全书押韵的字达到127个,对仗的句子有85组之多。这样的识字教材对于刚刚识字的孩童来说既上口又能学习各个方面的文字。
2.注重趣味,尊重童蒙学情
初识事物的孩童在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比如,在知觉方面,轮廓知觉占优势,而细部知觉则较差;在记忆方面,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则相对较差;在思维方面,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则相对较弱。[3]《千字文》不论是在内容安排和编写形式上都充分尊重孩童的身心发展情况,在内容上全书都极具趣味性,既用典使事又按照不同的类型分门别类地叙述,让孩童多方面学习文字;在编写上全书押韵对仗工整,更有利于孩童诵读,多次诵读之后能更快地理解巩固。
3.用典使事,进行思想教育
《千字文》中的字数虽然不多只有1000个字,但是却有多处用典的地方,例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4]这讲的是关于三皇五帝的典故,还有“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这说的是黄帝手下大臣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的典故,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说。这些典故使得孩童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故事,增长见闻。
另外《千字文》中大量使事,受到魏晋风气的影响,文章文采浓丽,辞藻华美,例如“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5]这样的描写在书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受到了当时魏晋的文风的影响,但是这样的使事也更生动的向孩童展现所写之事也让孩童能领会使事的妙处。
同时在《千字文》中,也有一些立身行事的格言,例如“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6]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7]等等。这些劝勉对于这些孩童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千字文》不但教孩童识字,更教孩童为人处世之道。
4.常用字多,重视常识教育
《千字文》中所收录的字大多都是常用字,与孩童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书中的字在生活中使用效率非常之高。书中把1000个互不重复、且多能独立表意的汉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揭示了十分丰富的客观知识:有人类进化、历史演变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有饮食、居处、祭祀等生活常识;有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有帝都规制、朝廷铺陈之繁华盛况;有山川逶迤、园林秀美之入微刻画等等,不一而足。[8]书中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常识知识,又用四言韵文的格式,融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读起来文采飞扬,既有利于识字和读写训练,又能在识字训练过程中拓宽蒙童知识视野。
(二)缺陷与不足
前文中提到《千字文》是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遴选出来的文字,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所选取资源有限的情况,虽然选取的是常用字但毕竟只选取了1000个字,还是会有许多常用字没有选进《千字文》之中。这可以说是《千字文》中最主要的缺陷,但是作为蒙学阶段的识字教材,书中的文字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学习需要。
三、《千字文》对于现代小学识字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趣味性,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毕竟是孩童,这样的学习者在教学之中更加需要注重趣味性,而识字教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仅仅是字音、字形和字义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学习者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那么在安排识字教学之时就一定要注重趣味性。 1.利用韵语,帮助学生阅读与背诵
现在的小学识字教育只是单纯的将课文中的生字标注拼音、组词而后进行相关意思的讲解,这些讲解虽然实用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背诵。如果能够利用《千字文》中的编写方法——将生字按照韵律对仗工整排列开来,既适应并体现了汉语元音占优势、音乐性强的特点,又符合学习者乐于通过歌唱、游戏学习的心理特点。[9]这种排列方法使得文字形成的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学生在初学文字之时很快掌握文字读音而且愿意阅读,在学习之后又能利用这种类似诗歌、儿歌的形式进行复习,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又易于记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记忆力强于理解力,这种韵语的形式便于记忆正好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记忆,使得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更加得心应手。
2.用典使事,注重分类归纳文字
《千字文》在内容安排和编写形式的两方面就考虑到了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情况,在编写形式方面前文笔者已经提到此处不再赘述。而在内容安排方面《千字文》更加重视学情,所选文字都按照不同的门类分门别类并且用典使事,使得文本极具趣味性。那么在现代的小学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借鉴《千字文》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将学习者即将学习的文字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按类教学,并且可以运用典故和修辞,帮助学习者更好的记忆理解文字内容。
(二)多选常用字,选择丰富而有限的文字资源
《千字文》中所选的文字基本都是常用字,学生学习掌握之后能够很快的在日常生活之中得到应用。但是《千字文》的文字資源有限,许多常用字没有选入书中,但是1000个字的数量对于初学者也是比较充分的。那么在现代的小学识字教学之中,所选文字数量并不少,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语文书中所选的文字大概在2000字左右,但是这些所选文字是否都是常用字,是否能够使得学习者在生活中能更多的使用,都是值得现在的语文教师思考的,因此教师应该借鉴古人的识字教学经验,在当下丰富的文字资源中选择常用的而有一定难度的文字进行教学,不一定仅仅拘束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教学。
(三)进行常识教育,要有意识的思想升华
《千字文》中不单选用常用字,而且进行了常识教育,将历史、建筑、饮食、山川和园林等等方面都纳入了文字教学之中。同时,《千字文》中还有许多文字是对学习者进行思想教育的,这些文字在学习者学习中能够得到思想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千字文》书中最精华的部分,在教学习者识字的过程中同时又对学习者进行常识思想教育,这是在现代的识字教学之中所不多见的,教师进行识字教学只是单纯进行识字教学,其他的方面并不多涉及。在现代的小学识字教育中,如果能够将常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在教学之中,就能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地教育,让学习者在识字教学中受益更多。
《千字文》作为古代识字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对于今天的小学识字教学有很多的可以借鉴之处。教师在教学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千字文》中的优秀精髓继承发展,正如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一书中所讲:“识字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前人用的工夫特别大,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 [10]
注释:
[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53~155.
[2]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3] 郭长华.从“三、百、千”看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科学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4]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5]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6]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7] 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8] 郭长华.从“三、百、千”看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科学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9] 徐贞.古代识字教学与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10]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王应麟,无名氏,周兴嗣.千字文[Z].长沙:岳麓书社,2016.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