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极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學生可以依据学案的思考题,进行自主探究或相互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本文主要阐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73-02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能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不单单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实际生活、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意无意中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与“学”的全程中。如此,学生的知、情、意、行在不断进行的活动中内化、细化,政治课的行为导向功能在活动中不断显现[1]。
一、组织学生进行高中政治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备以下特点:(1)刺激强烈、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2)学习是主动的,且有很多亲身实践的训练;(3)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4)所学习的内容可以超越课本的限制;(5)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是投入性的学习;(6)一学年内探索数个专题;(7)说明或解释探究/发现的过程具有挑战性;(8)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指导,而不是直接的灌输;(9)科学调查是探究型教学方法的核心或中枢;(10)同等重视知识技能、过程技能和探究活动。
(一)加强指导,创设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良好条件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因缺乏科研和专业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要么无从人手,要么打不开思路,真正做的时候也存在操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的问题,特别是高高中生,接受传统教育多年,存在着诸多思维定势;而且学生身处“象牙塔”中,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心理品质等方面加强指导。为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方面应在高中政治教材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结论,更应引导学生分析基本观点。
(二)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全程指导和管理
学生课题实施方案制订后,在班内组织开题报告会,各课题组代表向指导老师和全体学生作开题报告,然后全体学生对开题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课题方案完善后着手进行研究,利用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在校内外按课题要求进行,通过参观调查、实地考察、图书报刊资料查找、网络信息搜集、聘请校内外顾问和指导教师讲座等手段搜集和整理资料。教师给予课题组以全程指导和管理,一方面对每个课题组实行档案袋管理,要求学生每一次行动后即填写活动记录表,写好实践体会,以便及时掌握研究情况,对研究进行动态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应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予指导,如在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时,教师要帮助与校外单位协调安排,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处理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教师应给予格式等方面的指导。
二、探究式学习与高中政治教材的关系
政治教材内容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基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和信息网络中搜寻分析相关资料,服务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反过来,探究性学习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间接知识同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观念转变到课堂学习中来,更会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总之,搞好探究性学习与政治教材的整合,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特有的学习方式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学生学到了前人积累下来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各种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了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影响紧密地联系起来,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切实达到情志目标,深化认识,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本质,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三、以问题驱动高中政治教学全过程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品质是指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等。学习品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位,而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格品味也正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问题驱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以此来引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正如他所说,“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因此,他反对教师直接传授知识,主张教学要用“间接的、不命令的、启发性的形式”,问题驱动即符合这一特性。同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协作。它不仅包括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还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与性格的‘磨合’。同时还培养了学习者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来促进自我发展与集体观念的形成”。问题驱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在教师的引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地去思维,师生形成互动。
问题教学是从问题出发,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法。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问题”既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在当前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还是有基本操作程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这里我们只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3]。教师如何设置情境,应注意以下一些规则: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等现实材料人手,贴近学生。
(二)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注重内在价值,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重点难点提问,不提哗众取宠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要有教育价值,切合学生当前需要或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三)问题情境的设置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片、一个小品、一组材料等等。
(四)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层层推进,逐步提高思维要求的一组,也可以是围绕中心问题的一组。
参考文献:
[1]吴少荣,邝丽湛,贺军,宋景堂.中学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2]申屠待旦.中学政治优化教学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3]冯家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08.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73-02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能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不单单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实际生活、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意无意中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与“学”的全程中。如此,学生的知、情、意、行在不断进行的活动中内化、细化,政治课的行为导向功能在活动中不断显现[1]。
一、组织学生进行高中政治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备以下特点:(1)刺激强烈、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2)学习是主动的,且有很多亲身实践的训练;(3)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4)所学习的内容可以超越课本的限制;(5)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是投入性的学习;(6)一学年内探索数个专题;(7)说明或解释探究/发现的过程具有挑战性;(8)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指导,而不是直接的灌输;(9)科学调查是探究型教学方法的核心或中枢;(10)同等重视知识技能、过程技能和探究活动。
(一)加强指导,创设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良好条件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因缺乏科研和专业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要么无从人手,要么打不开思路,真正做的时候也存在操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的问题,特别是高高中生,接受传统教育多年,存在着诸多思维定势;而且学生身处“象牙塔”中,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心理品质等方面加强指导。为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方面应在高中政治教材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结论,更应引导学生分析基本观点。
(二)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全程指导和管理
学生课题实施方案制订后,在班内组织开题报告会,各课题组代表向指导老师和全体学生作开题报告,然后全体学生对开题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课题方案完善后着手进行研究,利用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在校内外按课题要求进行,通过参观调查、实地考察、图书报刊资料查找、网络信息搜集、聘请校内外顾问和指导教师讲座等手段搜集和整理资料。教师给予课题组以全程指导和管理,一方面对每个课题组实行档案袋管理,要求学生每一次行动后即填写活动记录表,写好实践体会,以便及时掌握研究情况,对研究进行动态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应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予指导,如在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时,教师要帮助与校外单位协调安排,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处理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教师应给予格式等方面的指导。
二、探究式学习与高中政治教材的关系
政治教材内容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基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和信息网络中搜寻分析相关资料,服务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反过来,探究性学习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间接知识同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观念转变到课堂学习中来,更会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总之,搞好探究性学习与政治教材的整合,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特有的学习方式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学生学到了前人积累下来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各种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了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影响紧密地联系起来,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切实达到情志目标,深化认识,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本质,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三、以问题驱动高中政治教学全过程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品质是指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等。学习品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位,而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格品味也正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问题驱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以此来引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正如他所说,“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因此,他反对教师直接传授知识,主张教学要用“间接的、不命令的、启发性的形式”,问题驱动即符合这一特性。同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协作。它不仅包括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还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与性格的‘磨合’。同时还培养了学习者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来促进自我发展与集体观念的形成”。问题驱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在教师的引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地去思维,师生形成互动。
问题教学是从问题出发,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法。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问题”既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在当前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还是有基本操作程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这里我们只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3]。教师如何设置情境,应注意以下一些规则: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等现实材料人手,贴近学生。
(二)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注重内在价值,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重点难点提问,不提哗众取宠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要有教育价值,切合学生当前需要或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三)问题情境的设置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片、一个小品、一组材料等等。
(四)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层层推进,逐步提高思维要求的一组,也可以是围绕中心问题的一组。
参考文献:
[1]吴少荣,邝丽湛,贺军,宋景堂.中学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2]申屠待旦.中学政治优化教学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3]冯家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