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教语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蚁国英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这一课我“以学定教”,旨在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真正把握好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使语文课堂真正让学生“生长”。
  以学定教,读者之读
  语文教师首先是个读者,要以文学的视角品读文本,走入文本,感受、理解思想内容;要走进作者心灵,缘文探情,获取人生哲理的感悟和精神意义的启迪;要沉浸在文本之中,潜心涵泳,细嚼琢磨,剖析语言风格;要联想拓展,最大限度地靠近作者的本意,读出自己的理解。
  我读《“蚁国英雄”》,就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量不足毫克,然后,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这区区弱者竟能如此沉着、镇定、团结,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逃生的勇敢、其脱险的智慧、其团结的紧密,怎能不发人深思、令人敬慕呢?
  一、品读文本,发现对比
  读着这则故事,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强一弱两个画面。处于强势的是熊熊烈火,处于弱势的当然是“区区弱者”的蚂蚁。
  1.强势——熊熊烈火。
  为了突出火势的旺盛,作者描写时运用了“火神肆虐”“火舌舐动”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熊熊烈火的肆虐。
  “火舌舐动”是说比较高的火苗不断乱窜,窜到哪片草丛,哪片草丛就燃烧起来。风再一吹,如同火上加油,草丛烧得更旺更快了。“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当这小小的丘陵全都被火淹没了的时候,这地方就成了“火海”。文中有一幅插图,图上描摹了滚滚的浓烟,熊熊的烈火,像是火神在不顾一切地发威,誓要把整个世界烧毁,这就是“火神肆虐”。
  2.弱势——区区弱者。
  在火舌舐动、火神肆虐的熊熊烈火中,小小的蚂蚁被火包围,被焚烧,被烧焦,被灼焦,发出了“焦臭”的气味,连一旁的作者都联想到蚂蚁将“束手待毙”“葬身火海”。显而易见,这场大火对于区区弱者的蚂蚁,意味着灭顶之灾。
  于是,我抓住“熊熊烈火”与“区区弱者”的对比,进行了第一次的教学。
  二、抓住对比,进行教学
  1.(板块一)直面蚂蚁弱小。
  (1)由题目《“蚁国英雄”》谈谈蚂蚁。
  蚂蚁体形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让你联想到哪些词?(生:微小、渺小、弱小等。)
  (2)为什么文中对蚂蚁的称呼是“区区弱者”。
  过渡:“弱”与“强”相对,那处于强势的是什么?文中是如何用四字词语描写的?
  2.(板块二)感受熊熊烈火。
  出示词卡,学生交流,理解“火舌舐动” “火神肆虐”。
  3.(板块三)体悟蚂蚁壮举。
  (1)小小的蚂蚁在熊熊烈火中,命运将会如何呢?找出与“火”有关的词语。
  (先出示词卡“焚烧”“烧焦”“灼焦”“焦臭”,学生交流,理解词语;再出示词卡 “束手待毙”“葬身火海”,理解词语。)
  过渡:面对熊熊烈火,作者联想到小小蚂蚁将束手待毙,葬身火海,然而事实上,蚂蚁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
  (2)抓住关键短语“万万没有想到”品味词句,体悟蚂蚁壮举。
  三、教学反馈,事倍功半
  反思这次教学,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我设计的问题牵着走,学得很被动。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教学事倍功半。
  教师光以“读者”的角度品读文本而进行施教,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经验与认知,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看来,“以学定教”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到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上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以学定教,儿童之读
  教师在教学前,还应以“我是儿童”的姿态来阅读文本,尽量考虑学生的前理解,寻找、预测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
  一、学生质疑,调整教学
  质疑之一:.蚂蚁之“弱”,仅限外形?
  在对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蚂蚁的认识仅停留在对体形、重量方面的认识,这够吗?能体会到作者笔下“区区弱者”的真正含义吗?
  教学调整:创设情境,层层深入。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如,小小的蚂蚁,被人捏一下,会怎样?被人吹一口气,又会怎样?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再让学生联想时,“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微不足道”等词语自然而然地就从他们的嘴里“蹦”了出来,要比“微小”“弱小”等更深一个层次。学生明白了蚂蚁之弱真正的原因是,无论对外界人为的因素,还是自然的因素,它们都无力反抗。
  质疑之二:区区弱者,何为“英雄”?
  如此体形微小、力量微弱的蚂蚁,作者为什么却将“英雄”的光荣称号赋予它们呢?这是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产生的最大疑惑。
  教学调整:根据学情,解读“英雄”。
  结合以上质疑的问题,在第一次教学的三大板块后,我根据学生的“学情”添加了板块四:解读英雄内涵。
  1.心目中的“英雄”。
  在品读文本之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学生们情有独钟的动画片、电影里,英雄比比皆是。如《熊出没》中,“熊大”“熊二”就是英雄,它们是守护森林的英雄;《铠甲勇士》中,五个“五行铠甲”就是维护地球和平的英雄;《变形金刚》中,“擎天柱”和“大黄蜂”伸张正义,是保护人类的英雄……
  2.课文中的“英雄”。
  那本课中,谁又是 “英雄”呢?学生立刻意识到外层蚂蚁是英雄,它们为了拯救整个蚁群,保全其他蚂蚁而“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授予“英雄”称号。
  在生死关头,外层的蚂蚁用一种悲壮而又智慧的方式,让弱小的生命得以保全,它们是机智、团结的;危在旦夕时,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种族的延续,它们是勇于献身的。所以,我们把最高的荣誉送给这群为了他人壮烈牺牲的小生灵,让我们恭恭敬敬地称它们为“蚁国英雄”。
  教师一边给“蚁国英雄”四个字加上引号,一边让学生恭恭敬敬地称呼。学生不仅明白了小小蚂蚁被赋予“蚁国英雄”称号的原因,更知道了这里加上引号,是着重论述的作用。
  4.给“英雄”写颁奖词。
  授予了“英雄”的光荣称号,自然少不了给“蚁国英雄”写一段颁奖词。学生对颁奖词熟悉,但对形式却不大清楚。根据学生的学情,我提供了句式,让学生在句式中进行颁奖词的创作。
  有学生写道: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你们迅速地扭成一团;在火神肆虐的热浪中,你们勇往直前地滚动着。你们宁愿肝胆俱裂,也不束手待毙。虽然你们是区区弱者,但你们却是“蚁国英雄”。
  二、教学反馈,事半功倍
  这种充分的“儿童本位”意识,根据学生的质疑来调整教学,这种紧贴儿童生活的情境创设,谈谈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不仅激起了学生先前的零散认识,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将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教学事半功倍。
  以学定教,教师之读
  教师还要“站起来引”,以“长大儿童”的身份,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不忘记自己肩负着“平等中的首席”的引领责任。
  一、依据学情,故事引领
  如,教师要从整体上去审视,真正把握课文范例的教学价值,找到教学问题的着眼点。在第三次教学中,我考虑到《“蚁国英雄”》是一则故事,而编者把它作为范例,意图为训练学生讲故事,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听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就以“故事”这种文体为着眼点,以“听故事”“读故事”“概述故事”“讲故事”的教学流程,层层推进。
  二、教学反馈,相得益彰
  1.听故事。
  我声情并茂范读,学生认真聆听。我先声夺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读故事。
  在这一环节中,我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内容,第一层为“蚁群被围”,第二层为“蚁团突围”。
  在第一层“蚁群被围”中,我抓住“万分危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直面文本。学生读着故事,一唱三叹,身临其境,体会充分,感受着灾难降临时情况的危急。
  在第二层“蚁团突围”中,“在熊熊大火的围攻下,‘区区弱者’的小小蚂蚁凭什么能成功突出重围呢?”这一问题的引领下,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蚂蚁行为的关键词语,通过潜心阅读、自由思考、咀嚼回味,感受蚂蚁身上的机智、合作、坚定等可贵精神。
  3. 讲故事。
  在这一环节我紧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由易及难、由浅及深、由简及详,促进了学生语言的习得。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不仅是读者,而且还要以“我是儿童”的姿态来阅读文本,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以“长大的儿童”的身份来引领,使课堂教学真正从儿童出发,使语文课堂真正让学生“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血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传播力度,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并且要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重点抓,抓紧抓好。学生们只有通过学习吸收其精华,才会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才会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  基于此,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中学积极响
科技部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签约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近日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预防并控制流行性疾病方面的合作,包括支持公共健康领域的科研项目、开展疫苗的研发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未来,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积极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研实践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科学数据及信息共享;加强新冠疫苗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近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和美国礼来制药集团共同对外公布,其联合开发的创新生物药“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上市申请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受理并进入正式审评阶段。  达伯舒(通用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属于PD-1免疫抗癌药,由信达生物进行早期开发,2015年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达成授权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在中国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达伯舒实现了我国在免疫治疗领域自主研发创新药
【设计意图】  本文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标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旨在以识字教学为主体,顺学而导,针对学生的疑难处,借助多媒体手段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识记本课汉字,积累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走近经典,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2006年,我以一名特岗教师的身份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特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以,在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里,理科毕业的我先后被安排教英语、生物,但最终我还是扎根在了语文“园地”里。  2008年,我开始了语文教育之路。因为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对口,要想在语文教育讲台上站稳脚,我必须从头学起。于是,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并听他们的课,积
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将于2016年12月1日在我们中华附小举行。本次研讨的专题是“整本书的阅读”,研讨的课外书是著名作家祁智的作品。我带的班本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刚好是《小水的除夕》,于是我承担了执教高年级研讨课的任务。  一天下午,导师潘文彬通知我,祁智先生要和我们一起讨论教学活动事宜。我知道每次五位名师组织活动之前要“碰撞”好几次,他们的智慧在“碰撞”中升华,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引领。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在真实的常态课堂中,究竟是一副怎样的面孔?它与我们所能够感知的公开课教学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可以肯定,差异不是一点点。说白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状态,日常教学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在日常教学中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考试的成绩,教语文变成了教知识、教教材,唯我独尊,灌输注入,全然不把学生放在眼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教学的时效局限在
听多了新名师演绎的新课程,总渴望静静地观摩老教师执教的语文课;看多了新生代激扬新语文,总期待再受老前辈的耳提面命。于是,常在行将迷惘的路口,幸运地找到脚下教学的道路。每次听贾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一种特别的感受:如同在课改的滚滚潮流中,看到了前方的灯塔。我想,贾老师是在用一辈子的教育实践,给我们指明语文教学的方向。就像那天,听贾老师教孩子们续写童话《谁动了松鼠的“奶酪”》,我恍然明白,正是因为这份平和
青黛生活在吴家大院,青黛的爹吴老爷在同德古镇西大街经营着酱坊。作为大小姐的青黛喜欢倚在美人靠前,看红鲤鱼嬉水,伸手往水中撒食,看鱼儿如红云般哄抢。那时的她身着织锦的长裙,长发乌黑,眼神似水含烟。   酱坊有四道宅院,五十多间房,酿造用的缸有百余口,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吴家以酿造当地特产甜油、豆瓣酱为主,酱香浓郁,麻辣咸香,别有风味,成了当地的特产,所以吴家的生意一直红火。   酱坊里摆满了一
【设计初想】  简简单单教语文,作为略读课的教学,对文本大胆取舍,聚焦“笑”和“话”,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追求“和美”语文的融通之美,在拓展阅读中感悟“夸张”与“经典”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充分感受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3.进行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