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来说,理学研究的是科学,工学研究的是技术;理学注重于理论研究,工学注重实际应用;理学培养的是科学家,工学造就的是工程师;理学领域出科学院士,工学领域出工程院士。
在学习内容上,理学的专业课程往往是高中课程的延续,多数专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统计学等是与数学直接对应的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应用气象学等,是与物理对应、以数学为工具的专业,理学中的其他专业如心理学、系统科学等无不以数学为基础,所以学习理学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对数学学科感兴趣。
李员外 IC民工 工程热物理硕士
除非你真的对数学、物理、化学有兴趣,否则真的不建议学理科。另外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将高中的课程与大学的物理、化学等专业对等。喜欢数学可以去学计算机、金融;喜欢力学可以学土木;喜欢电磁学可以学电气、通信、电子等等;喜欢热学可以学热能;喜欢化学可以学化工、材料,此外你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工科可以选择。如果你喜欢生物,最好先确认一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生物,去了解一下作为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的生物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是什么,在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后再慎重地考虑要不要学生物。
学理科能训练人的思维,但学好真的很难。学好理科很容易转专业,比如,数学好的,考研转金融、计算机都很方便;物理好的,考研转各个方向的都有,电子、光信息等。申请理科出国拿offer要比工科容易很多,没错!但是,请仔细地分析一下,那么多的理科毕业生为什么要转行呢?为什么不继续干本行呢?因为现实很残酷,干本行很难就业,很难混饭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博士毕业留校当老师,申请基金拿项目。另外工科老师的经费往往也要比理科的宽裕很多,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说到出国,我想说,出国不是一个出路,出国也是读研,读博,只不过地点由国内换到国外了。以我读大学时候所看到的,学校里面保研,考研人数超多,出国人数多的,往往是就业困难的专业,而热门的就业好的金融、CS等毕业生,很多都选择本科直接工作。老美为什么频频给中国人、印度人发出基础学科全奖PhD的橄榄枝,而对于热门的金融、EE、CS、法律之类的offer,则是挤破头才能拿到?那是因为大部分美国学生不愿意做基础研究,他们认为很难而且收入不高。去选这些相对容易学的热门专业,能够顺利毕业拿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们认为好的专业留给国际学生的offer其实是不多的。当然不可否认有不少美国人会读一个基础学科的PhD,但是前提他们很多人是真正的喜欢、对这个痴迷,而不像很多的中国学生是为了出国而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强烈不建议将出国作为选择专业的一个考虑因素,美国的PhD不是那么好拿的,毕业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另外,其他专业出国也没有那么难,虽然相比理科,拿到顶级名校offer的机会要少一些,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出不去的。去不了Harvard、MIT、Stanford,像GATech、Purdure、CMU这些在工程领域响当当的学校也很好。
无论如何,我觉得兴趣是第一的,有了兴趣支撑,再加上天赋和自己的努力,是金子哪都发光,因此有很多理科出身的人在其他领域也获得了成功。但是,提出这样问题的高中生,肯定是没有明确目标的,没有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荐一个就业好的专业,至少不会让他在毕业的时候后悔,没有必要曲线救国。切忌不可将高中的那些简单知识与大学的专业学科划等号。
也许很多人会鄙视我赤裸裸的就业导向观点,但是没办法,这在中国社会是很现实的问题。历史上欧洲那些数学家、物理学家,至少是中产,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能静心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既然那么多理科学生毕业纷纷转行,寻求更好的发展,那我们为何不直接给高中生推荐一个就业好的专业呢。
其实我曾经也是一个研究方向非常冷门,非常偏理科的学生,虽然是工科专业,但是研究的全是基础理论。如果我不用考虑毕业后的买房、生存等问题,我想我也会挑一个好的学校,出国读一个PhD,然后再看能不能在高校或者其他地方找个研究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找一个收入尚可的工作是很现实的问题。因此不去出国读PhD,找一个好工作是当时我毕业时候的选择。我曾经,并且现在也一直都非常喜欢物理,也非常羡慕那些能够把爱好作为一生的职业的人,但是走这条路很不容易。其实把这些当作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不妥。
ZeroN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认清自己的能力,做好定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喜欢,那就去做。每个时代总要有搞基础学科的人,他们为了科学奉献一生,他们痴迷于科学的魅力,可以说基础学科的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基础学科的价值短时间内是显现不出来的,总要经过时间的考验,88年巨磁阻效应被发现,97年首个应用巨磁阻效应的读出磁头才问世,没有基础物理理论,就不会有今天繁盛的网络世界;现在在国内看似最没用的生物也是如此。理科是工科的灵魂,基础理论是自然科学的核心。个人观点是:基础学科不发达的国家,永远只能成为别国的生产工厂。
在学习内容上,理学的专业课程往往是高中课程的延续,多数专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统计学等是与数学直接对应的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应用气象学等,是与物理对应、以数学为工具的专业,理学中的其他专业如心理学、系统科学等无不以数学为基础,所以学习理学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对数学学科感兴趣。
李员外 IC民工 工程热物理硕士
除非你真的对数学、物理、化学有兴趣,否则真的不建议学理科。另外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将高中的课程与大学的物理、化学等专业对等。喜欢数学可以去学计算机、金融;喜欢力学可以学土木;喜欢电磁学可以学电气、通信、电子等等;喜欢热学可以学热能;喜欢化学可以学化工、材料,此外你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工科可以选择。如果你喜欢生物,最好先确认一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生物,去了解一下作为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的生物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是什么,在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后再慎重地考虑要不要学生物。
学理科能训练人的思维,但学好真的很难。学好理科很容易转专业,比如,数学好的,考研转金融、计算机都很方便;物理好的,考研转各个方向的都有,电子、光信息等。申请理科出国拿offer要比工科容易很多,没错!但是,请仔细地分析一下,那么多的理科毕业生为什么要转行呢?为什么不继续干本行呢?因为现实很残酷,干本行很难就业,很难混饭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博士毕业留校当老师,申请基金拿项目。另外工科老师的经费往往也要比理科的宽裕很多,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说到出国,我想说,出国不是一个出路,出国也是读研,读博,只不过地点由国内换到国外了。以我读大学时候所看到的,学校里面保研,考研人数超多,出国人数多的,往往是就业困难的专业,而热门的就业好的金融、CS等毕业生,很多都选择本科直接工作。老美为什么频频给中国人、印度人发出基础学科全奖PhD的橄榄枝,而对于热门的金融、EE、CS、法律之类的offer,则是挤破头才能拿到?那是因为大部分美国学生不愿意做基础研究,他们认为很难而且收入不高。去选这些相对容易学的热门专业,能够顺利毕业拿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们认为好的专业留给国际学生的offer其实是不多的。当然不可否认有不少美国人会读一个基础学科的PhD,但是前提他们很多人是真正的喜欢、对这个痴迷,而不像很多的中国学生是为了出国而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强烈不建议将出国作为选择专业的一个考虑因素,美国的PhD不是那么好拿的,毕业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另外,其他专业出国也没有那么难,虽然相比理科,拿到顶级名校offer的机会要少一些,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出不去的。去不了Harvard、MIT、Stanford,像GATech、Purdure、CMU这些在工程领域响当当的学校也很好。
无论如何,我觉得兴趣是第一的,有了兴趣支撑,再加上天赋和自己的努力,是金子哪都发光,因此有很多理科出身的人在其他领域也获得了成功。但是,提出这样问题的高中生,肯定是没有明确目标的,没有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荐一个就业好的专业,至少不会让他在毕业的时候后悔,没有必要曲线救国。切忌不可将高中的那些简单知识与大学的专业学科划等号。
也许很多人会鄙视我赤裸裸的就业导向观点,但是没办法,这在中国社会是很现实的问题。历史上欧洲那些数学家、物理学家,至少是中产,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能静心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既然那么多理科学生毕业纷纷转行,寻求更好的发展,那我们为何不直接给高中生推荐一个就业好的专业呢。
其实我曾经也是一个研究方向非常冷门,非常偏理科的学生,虽然是工科专业,但是研究的全是基础理论。如果我不用考虑毕业后的买房、生存等问题,我想我也会挑一个好的学校,出国读一个PhD,然后再看能不能在高校或者其他地方找个研究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找一个收入尚可的工作是很现实的问题。因此不去出国读PhD,找一个好工作是当时我毕业时候的选择。我曾经,并且现在也一直都非常喜欢物理,也非常羡慕那些能够把爱好作为一生的职业的人,但是走这条路很不容易。其实把这些当作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不妥。
ZeroN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认清自己的能力,做好定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喜欢,那就去做。每个时代总要有搞基础学科的人,他们为了科学奉献一生,他们痴迷于科学的魅力,可以说基础学科的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基础学科的价值短时间内是显现不出来的,总要经过时间的考验,88年巨磁阻效应被发现,97年首个应用巨磁阻效应的读出磁头才问世,没有基础物理理论,就不会有今天繁盛的网络世界;现在在国内看似最没用的生物也是如此。理科是工科的灵魂,基础理论是自然科学的核心。个人观点是:基础学科不发达的国家,永远只能成为别国的生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