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张扬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箴言。的确,从学生的长远前途考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熏陶,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健全人格,使他们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学科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要真正“沉下去”
课堂上,教师总是不放心,也不愿意放开手脚让学生去主动探求获取知识,一方面觉得他们做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害怕学生口无遮拦影响了课堂秩序,还顾虑到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更主要的是教师缺乏一种大胆开放的意识。结果,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由于教师越俎代庖,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能力形成更是无从谈起,往往浮光掠影或食而不化或收获甚微等不理想的效果。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课堂上的地位,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课堂呈现融洽、民主、开放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教师必须真正“沉下去”。
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我尝试着把讲授的权力完全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充当“小老师”。同学们群情振奋,跃跃欲试。尝试性授课开始后,其中一组直奔主题,个性飞扬:“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的诗以营造恬淡宁静的意境见长,那么,就用我们生花的妙笔,加上我们丰富的想象,描述诗人笔下清新优雅的田园风光吧。”几分钟后,“小老师”对听讲同学的习作做了恰当的点评,然后把自己备课时集体合作的作品呈现出来:“绿树遮门,鲜花掩窗;花树丛中,隐藏草房;门前池塘,鸭鹅戏水;屋后山坡,点缀牛羊;村落稀疏,炊烟飘荡;小犬牢牢,雄鸡高唱;山清水秀,画卷长廊;五柳先生,居画中央。”话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他组也表现得十分出色。我板书“各有千秋”四个字作为评价。在同学们兴奋满意的表情中,下课铃响了。看来,学生身上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才情,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往下沉,让学生有浮出水面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要去掉条条框框,容许学生出错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戴着镣铐跳舞的沉重滋味,习惯了日复一日地利用解剖刀按照教参上的理解剖析课本,即使刻意改革方法,也会情不自禁地朝自己设计的方向引导,甚至有时牵强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仔细想想,我们是多么残忍,学生许多新奇丰富的想法往往就被我们所谓的标准答案框住了。因此,我们应该去掉这些框框,千方百计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答案,允许他们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轻易否定他们,更不要对他们大胆新奇的看法泼冷水或讽刺挖苦,哪怕他们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引导。要知道,能力的形成绝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学生有疑问、有困惑、有错误,便是他们新旧知识的碰撞,作为教师,应及时引导点拨他们,让他们在错误中发现,在发现中顿悟,在顿悟中提升。从这个角度讲,错误也是一种求知的资源。既然这样,我们不但不应阻止学生犯错,还应当努力创设情境,利用理解中的矛盾点、分歧点,鼓励学生在犯错纠错中磨砺思维,启迪智慧。
三、内容的多少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课堂容量有多大,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课堂活动,在于他们接受了多少。就好比用餐,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固然丰盛无比,但如果脾虚胃弱,要么硬吃下去造成消化不良,要么白白浪费,这种情况下,恐怕还是稀粥烂饭对身体有好处吧。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考虑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即使是公开课,也应避免作秀,必定学生接受才是最重要的。记得我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因为好多学生没读过《红楼梦》,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环境、情节等内容都不了解,感觉文章特别艰深难懂,所以,仅仅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处理字词就用两课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既强调了“读”的重要性,也兼顾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样的文章尤其有指导意义。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他们萌芽、长叶、抽穗的实验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浇水、施肥,催生他们质疑和探究的欲望,张扬他们的个性,积淀丰富他们的文化涵养,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去领略沈从文笔下清新优美的湘西风光,去品味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我们要让他们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在语文这个绚烂多彩的大花园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责任编辑:李娜)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张扬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箴言。的确,从学生的长远前途考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熏陶,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健全人格,使他们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学科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教师要真正“沉下去”
课堂上,教师总是不放心,也不愿意放开手脚让学生去主动探求获取知识,一方面觉得他们做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害怕学生口无遮拦影响了课堂秩序,还顾虑到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更主要的是教师缺乏一种大胆开放的意识。结果,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由于教师越俎代庖,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能力形成更是无从谈起,往往浮光掠影或食而不化或收获甚微等不理想的效果。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课堂上的地位,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课堂呈现融洽、民主、开放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教师必须真正“沉下去”。
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我尝试着把讲授的权力完全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充当“小老师”。同学们群情振奋,跃跃欲试。尝试性授课开始后,其中一组直奔主题,个性飞扬:“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的诗以营造恬淡宁静的意境见长,那么,就用我们生花的妙笔,加上我们丰富的想象,描述诗人笔下清新优雅的田园风光吧。”几分钟后,“小老师”对听讲同学的习作做了恰当的点评,然后把自己备课时集体合作的作品呈现出来:“绿树遮门,鲜花掩窗;花树丛中,隐藏草房;门前池塘,鸭鹅戏水;屋后山坡,点缀牛羊;村落稀疏,炊烟飘荡;小犬牢牢,雄鸡高唱;山清水秀,画卷长廊;五柳先生,居画中央。”话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他组也表现得十分出色。我板书“各有千秋”四个字作为评价。在同学们兴奋满意的表情中,下课铃响了。看来,学生身上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才情,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往下沉,让学生有浮出水面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要去掉条条框框,容许学生出错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戴着镣铐跳舞的沉重滋味,习惯了日复一日地利用解剖刀按照教参上的理解剖析课本,即使刻意改革方法,也会情不自禁地朝自己设计的方向引导,甚至有时牵强到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仔细想想,我们是多么残忍,学生许多新奇丰富的想法往往就被我们所谓的标准答案框住了。因此,我们应该去掉这些框框,千方百计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答案,允许他们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轻易否定他们,更不要对他们大胆新奇的看法泼冷水或讽刺挖苦,哪怕他们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引导。要知道,能力的形成绝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学生有疑问、有困惑、有错误,便是他们新旧知识的碰撞,作为教师,应及时引导点拨他们,让他们在错误中发现,在发现中顿悟,在顿悟中提升。从这个角度讲,错误也是一种求知的资源。既然这样,我们不但不应阻止学生犯错,还应当努力创设情境,利用理解中的矛盾点、分歧点,鼓励学生在犯错纠错中磨砺思维,启迪智慧。
三、内容的多少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课堂容量有多大,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课堂活动,在于他们接受了多少。就好比用餐,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固然丰盛无比,但如果脾虚胃弱,要么硬吃下去造成消化不良,要么白白浪费,这种情况下,恐怕还是稀粥烂饭对身体有好处吧。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考虑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即使是公开课,也应避免作秀,必定学生接受才是最重要的。记得我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因为好多学生没读过《红楼梦》,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环境、情节等内容都不了解,感觉文章特别艰深难懂,所以,仅仅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处理字词就用两课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既强调了“读”的重要性,也兼顾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样的文章尤其有指导意义。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他们萌芽、长叶、抽穗的实验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浇水、施肥,催生他们质疑和探究的欲望,张扬他们的个性,积淀丰富他们的文化涵养,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去领略沈从文笔下清新优美的湘西风光,去品味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我们要让他们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在语文这个绚烂多彩的大花园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