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面前更要注意舆论引导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17日。平顶山市辖的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平顶山电视台在报道这起突如其来的事故时。让广大观众清晰地看到了一条报道主线——“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本文就以这一突发事件报道为例。谈谈怎样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
  
  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平顶山电视台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我们不是就这一事故报事故。而是突出表现了党和政府对突发事故的高度重视,对被困井下的矿工生命的高度关切。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积极开展科学施救。使被困井下20多个小时的33名矿工全部获救。让电视观众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救援工作的部署,从而发挥出媒体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所以。最大的正面宣传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正面引导舆论,真实记录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凝聚起群众万众一心共建和谐社会的力量。这次报道。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收视效果。这方面,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地方电视新闻报道面对突发事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从大局出发,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报道原则。应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遇到什么困难就说什么困难,救援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什么程度,不夸大、不掩饰。使广大观众与媒体同步了解掌握救援现场的信息情况。这种及时、公开的信息报道。也给第一时间的救援提供了保障。
  二是密切关注舆情变化。全面营造和谐氛围。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别是对事件的救援工作、善后处理工作的报道要预先有考虑,及时把握,准确判断,做到内情、外情、上情、下情、社情、民情心中有数,“报道角度”、“报道热度”、“报道力度”力求适时、适度、适量。
  三是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适时满足受众知情权。对突发事件需要适时、适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讲究报道方式和方法,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突发事件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也往往成为新闻报道的难点。能不能把宣传效果最大化,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关键要看方式方法是否恰当。
  在报道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中,平顶山电视台连续播发4篇系列报道加短评:《一切为了救人》、《争分夺秒、抢救矿工》、《政府组织抢险队伍科学施救》、《医务工作者及时救治被救矿工》。记者在这4篇报道中巧妙选取角度、充分体现了电视特性。同时创新编排。在新闻中首次以《23小时生死大营救》为板块名称,栏目片头加上音乐播出,把党和政府对救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救援队伍的科学施救,以及被救矿工的感激之情有机地串在一起。很好地形成了报道规模和特定的表现方式,有利于观众形成收视期待。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观念要与时俱进。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新闻观念和报道方式,不遮掩不观望,重视和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作用,有权威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发布,有问题要及时与公众沟通。该辟谣的就辟谣,该预警的就预警。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是报道要及时主动。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来得突然,传得也快,宣传工作有时就是“救火”,越及时越主动。作为媒体,一定要耳目灵活、反应迅速、及时关注。要打破“这个报不出来。那个报不出来”的思维定式,力求及时主动,突出时效性、新闻性。
  三是建立应急机制。面对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一个理性和成熟的媒体应处变不惊,从容面对。必要时,应打破原有的工作流程限制,部门之间、采编人员之间实行有序合作,按照统一的目标有机运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事前则应从领导机制、人员配备、策划预案、技术支持等方面,制订好相关预案。
  四是配合政府共同推进。我们的媒体是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权威阵地,是沟通千家万户的桥梁。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向群众公开,这不仅事关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事关传媒的可信度,也关系到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事实证明,政府信息发布越早、越多。就越能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控制好舆论的走向。
  
  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好突发事件报道的几个关系
  
  突发事件报道,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在分寸、尺度上不好把握。从报道实践来看。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快速反应与准确判断的关系。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时效竞争是第一要素。这就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不要使新闻成为“明日黄花”。但是抢时效有时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如对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的性质、影响把握不准,对报道的时机、口径、范围、规模把握不准。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二是全面报道与有取有舍的关系。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应力求真实、全面。但是这并不意味菅报道的事无巨细。不计负面影响。有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原貌。会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会影响事态的走向。因而,先报什么后报什么、哪些问题急哪些问题缓、哪些问题“冷”哪些问题“热”。都需要很好地把握。
  三是客观真实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因突发事件的破坏性。使其真相呈现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新闻事件。因此,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坚守良知正义。在灾难报道中尤其重要。媒体不能为了追求客观真实的效果,而忽视事件当事人和广大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料性、负面性、复杂性、敏感性,也就决定了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都比较强,记者和媒体都需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组织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做到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知情的愿望。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形成了央视、省级卫星频道、地市级电视台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在有线电视迅速普及、观众收视资源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竞争也空前激烈。从表面上看。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娱乐节目风起云涌、情感谈话类节目和方言节目热度不减,但是,新闻节目依然是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是电视媒体构建核心竞争力、彰显社会影响力,进而通过吸引观众眼球获得更多广告资源的最重要的市场博弈要素。  提起电视新闻节
期刊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符号通过网络这一特定的传播渠道大行其道。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众文化现象。  如果评比近年网络最火爆的一个字。那么“图”绝对是最佳选择。网络论坛上的问候语由“今天你网了吗?”到“今天你图了吗?”:一个名为“一日一囧”的专
期刊
摘要:从2004年7月第一份手机报出现以来,手机报已经历了5年的发展,展现出了新媒体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总结2009年“两会”手机报的特点,可以发现手机报的传播内容已不仅仅是在复制传统媒体的新闻,而是越来越多地自采自编,个性化特征初显;手机报的传播面体现出明显大众化基础上的分众化特点;手机报的互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手机报 传播特点    从2004年7月第一份手机报出现以来。手机报已经
期刊
摘要:数字技术的进程如此迅猛,使得影像的承栽方式日新月异。如今,观者“参与”影像作品已经成为数字影像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装置影像和互动影像都不同程度地让观者“参与”其中。观众的“参与性”直接反映了影像作品的类型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影像创作中。观者“参与性”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并影响着影像的传播效果。  关键字:观者“参与性” 观影方式 影像装置 互动影像 视听语言    
期刊
从铅与火的时代步人光与电的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和挑战。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报如何适应这一媒介生态的变化,是近年来专家们思考、研究、实践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报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呈蓬勃之势。随着市场经济进入深度竞争阶段,面临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报只有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才能确保自身的影响和地
期刊
“生活就像80岁的老太太,又干又瘪,索然无味。”经历过太多感官刺激之后。对突发新闻事件,记者突然失去蹦极般的心跳感觉。这显然不是个好兆头。因为对一份主流都市报来说。报社老总正图谋着从“讲个故事给我听”向“讲个不一样的故事给我听”的内容改造。  突发新闻才是都市报改造的重点。一条共识是,主流都市报区别于非主流报纸。根本的理念转变是“传播者本位”迅速位移到“受众本位”。结合时代特点,就是更加关注民生,
期刊
一张报纸的档次高低,是看版面设计。还是看稿件水平?笔者以为,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满足读者需要的角度来讲,版面的美观、华丽常常是业内专业人士关注的对象,而报纸打动读者的根本途径在于刊发有冲击力的新闻报道。作为企业报的一名专职新闻记者,笔者认为,目前影响石油石化系统企业报进一步提升档次品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报纸版面、发稿只从栏目设计需要出发,重视版面形式有余。考虑稿件的内容质量和主流读者的实际需要不足
期刊
近段时间,重庆地产广告圈里谈论最多的是“金科”2009年一二季度的广告,大家戏谑为“红白喜事”的广告设计形式掩盖不了其强烈的诉求点:到重庆,买金科房;金科三月无广告;我们广告做得不好,因为好房子说不清楚。作为一线地产开发品牌,金科抛弃目前主流广告物理属性的诉求点,在重庆地产依旧“俯卧撑”、零和博弈硝烟甚嚣尘上时,选择了广告策略的转向。即从USP到ESP的突变,从市场效果看。无论是广告效果,还是金科
期刊
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现又成为发现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这使四川纸质媒体又一次面对危机传播的考验。本文选取了党报《四川日报》和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这两张报纸为研究样本。从2009年5月9日至5月17日,即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四川确诊到首批医学观察者解除隔离,通过分析它们不同的报道视野、舆论引导以及所持价值观的异同等,从而发现党报与都市报面对相同的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
期刊
2008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善于运用互联网营销策略的奥巴马及其团队巧妙利用了互联网新宠“SNS”——在这些实名制网站上,奥巴马的粉丝们自发向朋友圈拉票,口碑式营销为奥巴马拉回数以百万计的选票,而奥巴马无须花费一分一毫。实名制SNS网站更容易获取选民的信任。让网络的拉票行动通过虚拟空间无限延伸,并最终对现实的选情产生决定性影响。  帮助奥巴马赢得选民的SNS网站中文简称“社交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