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的洛阳,牡丹盛开,游客如云。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一群身穿校服的小学生手拿任务卡,正忙着拍牡丹、说牡丹、诵牡丹,引来游客驻足观看。
原来,这是洛阳启迪未来小学正在开展的户外研学课程,学校把课堂搬到室外,把知识讲授换成游戏闯关,以故事为导向进行教学,这种边玩边学的形式让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构建基于故事内容的主题式研学活动,学校是如何设计并实施的呢?让我们听听启迪未来小学校长董平丽的教育心得。
耿盈:正如我们看到的,您把课堂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这是一种开放的、生态化的教育方式,您是如何构思的?
董平丽: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肩负重任,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给予学生面向未来的教育,于是,我就经常在思考:到底哪种教育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创新”二字让我有了深刻思考。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要有生态育人的环境,还要有创新大胆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基础教育要改革、要走出新的模式,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做出改变。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来自多个方面,只要是他能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提供给他知识、能力等,所以我认为,只有构建“三教合一”的教育生态圈,才能促进孩子的多元成长。“三教”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且目标统一,孩子才能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学校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发延伸到家庭、社会的校本课程,研学课程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的研学课程不是单纯委托第三方机构去实施开展,而是学校教师对学科知识和品德教育内容进行整合,集体研發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目标,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将知识与能力内化并掌握。
耿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学校是如何设计和开发研学课程的?
董平丽:我们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是“清华文化、启迪未来”,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我国理工类学科的最高学府,理工类学科需要缜密的逻辑性思维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这些思维能力从小培养的话,其实就是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创新发展。所以,我们学校决定以“创意”为特色,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在上述的研学活动中,学生都化身为小勇士,喊着要拯救牡丹仙子,靠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一关一关地闯关,就是将故事融入活动本身,让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立体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而这就是创意课程。最终,我们达到了课程的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为了进行课程整合,融入创意特色,我们设计了“双主题”特色课程,将课堂延伸至生活中,将知识拓展到地域文化、历史遗迹等,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双主题,即智力因素主题、非智力因素主题贯穿整学期、整学年,甚至全学段,让学生在某一个阶段,通过主题研学活动,检验和巩固学科知识,内化并完成品德教育,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每个学期,我们在每个年级设置两个主题,期中考试前设置非智力因素主题,主要帮助学生检验习惯养成、形成良好品德;期末考试前设置智力因素主题,帮助学生巩固本学期的学科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拯救牡丹仙子”主题研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意识,以及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等。而我们设计的关卡,又嵌入了部分的学科知识,如一年级下学期的分类与整理、绕口令、识字、古诗背诵等。一个主题研学活动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而这些是在学校课堂上完不成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研学活动,让知识与能力螺旋上升,让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耿盈:您刚才提到了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能否说说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董平丽:我们根据新生态学校的课程理念,把基于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课程分支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来支撑学校的课程体系。
这三个课程分支体系分别以学科知识、品德教育和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它们涵盖了校本化课程体系内容的全部,相辅相成、有机融通地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使课程设置“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学科知识内容达标为本质的融合型课程,首先,要完成面向全体学生规定的智力因素指标。其次,是在同一个时空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随机完成品德教育和学习者个体成长教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最后,还要完成学习、生活等方面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实现“三维”与“四基”教学任务和六大核心素养相关内容的生成。
以品德教育内容达标为本质的融合型课程,也一样要随机完成学科教育和学习者个体成长教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以学习者个体成长教育内容达标为本质的融合型课程,是学习者个体在智力因素(学科课程)方面和非智力因素(品德教育课程)方面,完成课程目标后,根据自身的潜质、兴趣、爱好等,使自身的潜质进一步得到提升、拓展的课程。
这一课程的特点是挖掘个体的潜能,体现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给学习者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尽可能地在各方面支撑这个空间;顾及个体学生多元能力提升的同时,兼顾不同技能、手段的掌握和六大核心素养相关的差异化生成。
我们主张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中的三个分支体系,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价值,三者边界清楚而又相互融合,各显其能又相互给力,相辅相成地支撑着学校的课程系统实施。
原来,这是洛阳启迪未来小学正在开展的户外研学课程,学校把课堂搬到室外,把知识讲授换成游戏闯关,以故事为导向进行教学,这种边玩边学的形式让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构建基于故事内容的主题式研学活动,学校是如何设计并实施的呢?让我们听听启迪未来小学校长董平丽的教育心得。
耿盈:正如我们看到的,您把课堂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这是一种开放的、生态化的教育方式,您是如何构思的?
董平丽: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肩负重任,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给予学生面向未来的教育,于是,我就经常在思考:到底哪种教育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符合新时代发展方向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创新”二字让我有了深刻思考。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要有生态育人的环境,还要有创新大胆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基础教育要改革、要走出新的模式,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做出改变。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来自多个方面,只要是他能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提供给他知识、能力等,所以我认为,只有构建“三教合一”的教育生态圈,才能促进孩子的多元成长。“三教”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且目标统一,孩子才能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学校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发延伸到家庭、社会的校本课程,研学课程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的研学课程不是单纯委托第三方机构去实施开展,而是学校教师对学科知识和品德教育内容进行整合,集体研發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目标,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将知识与能力内化并掌握。
耿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学校是如何设计和开发研学课程的?
董平丽:我们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是“清华文化、启迪未来”,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我国理工类学科的最高学府,理工类学科需要缜密的逻辑性思维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这些思维能力从小培养的话,其实就是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创新发展。所以,我们学校决定以“创意”为特色,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在上述的研学活动中,学生都化身为小勇士,喊着要拯救牡丹仙子,靠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一关一关地闯关,就是将故事融入活动本身,让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立体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而这就是创意课程。最终,我们达到了课程的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为了进行课程整合,融入创意特色,我们设计了“双主题”特色课程,将课堂延伸至生活中,将知识拓展到地域文化、历史遗迹等,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双主题,即智力因素主题、非智力因素主题贯穿整学期、整学年,甚至全学段,让学生在某一个阶段,通过主题研学活动,检验和巩固学科知识,内化并完成品德教育,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每个学期,我们在每个年级设置两个主题,期中考试前设置非智力因素主题,主要帮助学生检验习惯养成、形成良好品德;期末考试前设置智力因素主题,帮助学生巩固本学期的学科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拯救牡丹仙子”主题研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意识,以及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等。而我们设计的关卡,又嵌入了部分的学科知识,如一年级下学期的分类与整理、绕口令、识字、古诗背诵等。一个主题研学活动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而这些是在学校课堂上完不成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研学活动,让知识与能力螺旋上升,让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耿盈:您刚才提到了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能否说说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董平丽:我们根据新生态学校的课程理念,把基于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课程分支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来支撑学校的课程体系。
这三个课程分支体系分别以学科知识、品德教育和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它们涵盖了校本化课程体系内容的全部,相辅相成、有机融通地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使课程设置“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学科知识内容达标为本质的融合型课程,首先,要完成面向全体学生规定的智力因素指标。其次,是在同一个时空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随机完成品德教育和学习者个体成长教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最后,还要完成学习、生活等方面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实现“三维”与“四基”教学任务和六大核心素养相关内容的生成。
以品德教育内容达标为本质的融合型课程,也一样要随机完成学科教育和学习者个体成长教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以学习者个体成长教育内容达标为本质的融合型课程,是学习者个体在智力因素(学科课程)方面和非智力因素(品德教育课程)方面,完成课程目标后,根据自身的潜质、兴趣、爱好等,使自身的潜质进一步得到提升、拓展的课程。
这一课程的特点是挖掘个体的潜能,体现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给学习者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尽可能地在各方面支撑这个空间;顾及个体学生多元能力提升的同时,兼顾不同技能、手段的掌握和六大核心素养相关的差异化生成。
我们主张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中的三个分支体系,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价值,三者边界清楚而又相互融合,各显其能又相互给力,相辅相成地支撑着学校的课程系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