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58—01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思路进行编制的最终成品。教学行为需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步骤逐一展开,教学设计就是浓缩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设计的成型质量可决定课堂教学的最终质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高效渗透数学文化。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1. 可以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成型和发展的相关信息,更加包含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历史文化。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具有一定了解时,学生再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可对知识点进行自动链接,明确自己当前所学知识点对社会、国家发展具有怎样的正面带动作用。因此,从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这个角度来看,渗透数学文化具有必要性。
2. 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属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传授知识点作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强制记忆知识点。这样,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换言之,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在抽象和具象记忆之间建立稳定的桥梁,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3. 可培养学生的数学长效能力。当前,国家教育部正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长效能力,即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更要掌握与实际相符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长效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为实践教育,其二为渗透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文化后,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刺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将数学文化渗入到教学设计中可培养学生的数学长效能力。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
1. 数学文化渗透未与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文化虽然以理论为主,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将渗透行为与实际案例结合,为学生举实例、摆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实际上,很少有教师能够加入实例进行讲解,渗透行为仅以讲述文化知识为主。
2. 数学文化渗透未能体现趣味性。数学文化的渗透有别于数学教学,因此,文化渗透属于较好的教学改良途径之一,可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实际上,很少有教师可把握这一契机,他们未能对渗透行为进行调整,未使用趣味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最终导致数学文化的渗透效果较差。
3. 教师个人理解存在误差。部分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存在问题,少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文化与数学理论知识相同,误认为讲解公式类知识,可达成渗透数学文化的目标。另一部分教師认为,渗透数学文化浪费时间,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进程。这类教师不会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知识,以讲授完教材知识为目的。这两种教学思想均存在显性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1. 强化认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教师自身应对数学文化进行深入认识,务必令自身真正理解和接受数学文化。完成认识后,教师自身也应提升数学文化渗透能力。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语言中有意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保证渗透行为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2. 趣味优先,以历史知识优化设计。渗透期间,教师应尽可能设置偏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例如,设立活动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可使用数学历史知识,先为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再渗透故事中隐含的数学文化。小学生对于听故事具有很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解人物故事时,会无意吸收故事中的“知识”。
3. 结合实例,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以教学“生活中的数”为例,教师可准备一些生活类的教具,要求学生两两一组,清点道具的数量。清点过程中,学生可巩固数字的顺序,也能够锻炼自身的专注能力,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小学生可接触到一部分社会实践行为,例如购买商品、计算差价等。教师可创设购物情境,由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教师负责监督。教师也可充当参与者的角色,由教师作为卖家,学生作为买家。如此,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牢固记忆。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58—01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思路进行编制的最终成品。教学行为需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步骤逐一展开,教学设计就是浓缩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设计的成型质量可决定课堂教学的最终质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高效渗透数学文化。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1. 可以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成型和发展的相关信息,更加包含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历史文化。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具有一定了解时,学生再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可对知识点进行自动链接,明确自己当前所学知识点对社会、国家发展具有怎样的正面带动作用。因此,从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这个角度来看,渗透数学文化具有必要性。
2. 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属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传授知识点作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强制记忆知识点。这样,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深入理解知识。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换言之,学习数学文化,能够在抽象和具象记忆之间建立稳定的桥梁,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3. 可培养学生的数学长效能力。当前,国家教育部正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长效能力,即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更要掌握与实际相符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长效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为实践教育,其二为渗透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文化后,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刺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将数学文化渗入到教学设计中可培养学生的数学长效能力。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
1. 数学文化渗透未与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文化虽然以理论为主,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将渗透行为与实际案例结合,为学生举实例、摆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实际上,很少有教师能够加入实例进行讲解,渗透行为仅以讲述文化知识为主。
2. 数学文化渗透未能体现趣味性。数学文化的渗透有别于数学教学,因此,文化渗透属于较好的教学改良途径之一,可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实际上,很少有教师可把握这一契机,他们未能对渗透行为进行调整,未使用趣味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最终导致数学文化的渗透效果较差。
3. 教师个人理解存在误差。部分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存在问题,少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文化与数学理论知识相同,误认为讲解公式类知识,可达成渗透数学文化的目标。另一部分教師认为,渗透数学文化浪费时间,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进程。这类教师不会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知识,以讲授完教材知识为目的。这两种教学思想均存在显性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1. 强化认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教师自身应对数学文化进行深入认识,务必令自身真正理解和接受数学文化。完成认识后,教师自身也应提升数学文化渗透能力。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语言中有意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保证渗透行为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2. 趣味优先,以历史知识优化设计。渗透期间,教师应尽可能设置偏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例如,设立活动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可使用数学历史知识,先为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再渗透故事中隐含的数学文化。小学生对于听故事具有很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解人物故事时,会无意吸收故事中的“知识”。
3. 结合实例,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以教学“生活中的数”为例,教师可准备一些生活类的教具,要求学生两两一组,清点道具的数量。清点过程中,学生可巩固数字的顺序,也能够锻炼自身的专注能力,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小学生可接触到一部分社会实践行为,例如购买商品、计算差价等。教师可创设购物情境,由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教师负责监督。教师也可充当参与者的角色,由教师作为卖家,学生作为买家。如此,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牢固记忆。
编辑:郭裕嘉